水乡之恋粤语版(水乡之恋换糖担子)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打击网络抄袭需要你的参与和支持】

小时候我们称呼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凿糖的小贩为“换糖的”,也经常说“糖担子”,“换糖担子”。后来读了点书,知道那行当的正规叫法似乎应该是"货郎担子"。不过我们的习惯叫法可能也没错,老家土话里“货郎担子”与“换糖担子”发音本身就非常接近,既然主要是做换糖的生意,“换糖担子”的称呼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水乡之恋粤语版(水乡之恋换糖担子)(1)

糖担子一般前后各有一个箩筐,比装米的箩要矮而轻。箩筐上面有木头做的长方形木盒当盖子,要到箩筐里取放东西需要稍微移开一点木盒。木盒并不高,里面用木条隔成好多大大小小的格子用于放置不同货品。木盒没有顶盖,但安装了几块可以滑动的透明玻璃,这样木盒里面的货品一目了然,要取出货品要滑开玻璃板才行。【此文发布账号名如非“小刺猬乖乖”即为抄袭】【如发现抄袭请私信主流平台原创账户“小刺猬乖乖”】木盒上有一大块地方专门用来摆放凿糖。凿糖用塑料纸包着,旁边洒了些白色的粉,敲糖用的工具就放在旁边,是一块硬金属板和一把小锤。

换糖担子上除了可以换凿糖,其它小东西也非常多,有橡皮筋,大大小小的缝衣针,顶针管儿,纽扣,卡扣,别针,发夹,松紧带,梳子,有电筒小灯泡,电池,铅笔,橡皮,清凉油,百雀羚,雪花膏,蛤蜊油,还有鱼钩,鱼钩线,玻璃球,染红的白果,火柴,掼炮,炮籽儿,气球,染红的白果。。。有时也有些做好的糖块,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零卖,糖块上带有彩虹一样的条纹,色彩鲜艳诱人,看起来比旁边的凿糖洋气不少,当然比凿糖要贵些。整个换糖担子就是一家流动的微型百货铺。【侵权必究】

换糖的通常会随身带一个小铜锣,走到哪里敲到哪里。换糖担子到了附近,小朋友会赶忙从家里找来废纸,废塑料纸,废铁,牙膏壳,玻璃瓶这些来换凿糖或者其它货品。直接拿钱买也行但不多。有时候在家找的时间太长,等找到人家糖担子已经走远了,只得再听一听小铜锣的声音,再循着声音追几条巷子赶过去。

换糖人歇下担子的时候,会把扁担担在两个箩筐上,自己也走累了正好可以坐下来息一息。这时很快就会围上来一堆小朋友,叽叽喳喳地非常热闹。

水乡之恋粤语版(水乡之恋换糖担子)(2)

小朋友拿来的废品要先称一下重量,算成钱,然后再算出能换多少糖,或者其它小商品。一般大人总要和换糖的来一番讨价还价,谈好后这买卖才能成,谈不拢大人则会很不高兴地收回废品。遇到这种情况小朋友一般无论如何不肯罢休,会吵着要。大人有时没办法,只好再说些好话要卖糖的做些让步。听说曾经有小朋友太急了,趁大人不在把家里闲置的好铁锅拿来换东西。

小朋友换到自己想要的小货品拿到手之后总会翻过来翻过去仔细检查,有时因为有一点点瑕疵要让换糖人换好几次最后才满意拿走。

大人有事经常会在远处喊 “来来来,换糖的!” 但大人们除了有时候换点针线用用,其实并不喜欢换糖的,因为家里的小朋友见到糖担子总吵闹着要买这买那,如果大人不答应,小朋友们免不了会不高兴,有时还哭哭啼啼的,甚至会躺到地上打滚撒泼。【此文发布账号名如非“小刺猬乖乖”即为抄袭】【如发现抄袭请私信主流平台原创账户“小刺猬乖乖”】大人们编了些难听的顺口溜损换糖的,也经常恐吓小孩,说换糖的会把小孩放在箩筐里一起挑走,所以不能老去换糖担子。

后来在学校读书老听人说什么糖衣炮弹,每每提到我马上就会联想到换糖担子里的凿糖,难免要噎几下口水。那个年代换糖担子虽然属于资本主义的小尾巴,但也确确实实时不时在给社会主义新苗子未来的接班人打鸡血。【侵权必究】

水乡之恋粤语版(水乡之恋换糖担子)(3)

早些年本来经常有两个换糖担子来我们庄的,一家好像是弟兄两个做的,另一家是个女的,满头虬毛儿。两家的东西还稍微有些不同,庄上几乎天天有得热闹。过了一段时间后弟兄俩的糖担子就再也没见来过,据说是因为之前不知什么事,他们来一次就被人拦住打一次。

后来就一直只有虬毛儿挑换糖担子来我们庄了。大家唤她的时候除了喊“换糖的”,有时直接就喊她“虬毛儿”。

~~全文阅完~欢迎分享~~

【抄袭剽窃包庇可耻且违法】

【无原创“小刺猬乖乖”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