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

6月24日,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联邦法院陪审团裁定,布伦特·克里斯滕森2017年绑架和谋杀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罪名成立,为此将面临终身监禁或者死刑判决。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2)

图片来自看看新闻

至此庭审定罪阶段结束,沸沸扬扬了两年有余的章莹颖案有了一个看起来像是终章的落定。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3)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么长时间以来,不论是警方还是关注案情、协助警方的社会力量,没有一个人能找到受害人章莹颖的下落,她就好似人间蒸发一样。克里斯滕森在开庭时曾嚣张轻蔑地说:“我不会告诉你她在哪里。我不会告诉任何人,没有人会知道她在哪里。她已经永远消失了。”

章莹颖201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7年4月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交流学习。两个月后,6月9日,章莹颖失联。同月3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已逮捕一名涉嫌绑架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的27岁男子,并表示受害人已经死亡。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4)

快速抓捕嫌疑人,案情清晰如缕,但是案件审理与定罪、受害人下落的寻找却花费了两年以上的时间仍未完成。这一案件,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高智商罪犯克里斯滕森的计划之中,只要他不认罪,法庭便没有裁决他的权力。

在本案最近的一次开庭中,滕森终于承认了自己对于章莹颖的恶行,并披露了许多作案时的细节。这些罪行仅从文字读来都格外残忍,他在实施这一切时,不知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5)

除此之外,滕森的“变态”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的:根据互联网痕迹,在案发之前,他就大量浏览了如何“绑架”、“处理现场”的网页,显然是“精心设计”了这场犯罪的处理措施。在作为证据的录音中,滕森说自己除了章莹颖,还杀了12个人。他将自己与连环杀手泰德邦迪相提并论,在调查人员未能找到章莹颖之后,还曾向女友吹嘘“我对这个非常擅长”。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6)

无辜的人被恶魔推向深渊,恶魔却仍在人间游荡。

类似的案件我们也曾见过:前不久南昌红谷滩,一名男子临时起意,突然刺死无他无冤无仇的无辜路人女生;2016年白银案嫌疑人、14年间以残忍手法杀害11位无辜女子的高承勇落网;十九世纪末,人类历史上最知名的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在一年内杀害了6名以上伦敦白教堂地区的中青年女性……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7)

这些犯人的相同点都在于,找不到作案动机,剖析犯罪嫌疑人心理困难,这类恶性事件的嫌疑人没有良知。其实,这正是“反社会型人格” 最典型的特点。

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其实并不会对人群抱有特别的敌意。实际上,他们对除自己之外的人几乎都不会产生任何情绪,但这恰恰是他们让人最疯狂的地方。在他们的眼中,人和物品并没有什么区别,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对他们而言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有些人甚至会在极端的暴行中获得有趣的快感,从他人的痛苦中汲取乐趣。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8)

如何鉴别反社会人格,可以从对方的语言、行为,以及与之交谈中自己的情绪反应中觉察出端倪。

反社会人格者言语

我们可以从反社会人格者的语言中发现,他们看待事物非常理性。反社会人格者实际上情绪是很淡漠的,所以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缺少正常的情感色彩,好像形容的一切事物都与他自己无关,听起来显得很理性。但是,他们的话语又常常和实际不相符合,这就很可能造成一种现象:他在向你形容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在说谎。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9)

反社会人格者最核心的一点在于,他们热衷于使用极端的词汇,不论积极还是消极。极端的语言往往会使可信度降低,这使他们的话的含义听起来更加荒谬。和反社会人格者交往时,可能会有认为对方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感受存在。

但是,还有一些聪明的反社会人格者会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

反社会人格者行为

反社会人格者往往有着怪异的举动,在很多时候,反社会人格者的行为与普通人是大相径庭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可能表现为以下: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0)

欺负他人。反社会人格者享受别人的痛苦,所以他们经常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些人们进行取乐。对他们而言,正是因为自己是“情感沙漠”,很少有情绪波动,若是激起别人强烈的情绪反应的话,会让他们体会到一种控制他人的成就感。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1)

神经质地笑。从刑事案件中显示,很多变态的犯人在对他人施暴甚至杀害时都能体验到有趣的快感,而在他们被捕之后,审讯中再次讲述这个事件时,往往表现得毫无悔意,甚至有些人会露出满足的笑容。对于普通人而言,当见到他人的痛苦遭遇时往往会被感染,可能沉浸到相同的情绪中,或表现出同情的态度。而反社会人格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面露微笑的。

交往时的自我情绪反馈

除去观察对方的语言行为是否有异之外,我们还可以反求诸己。很多人在和反社会人格者相处时,并不会发现他的言语交流有什么问题,但却会隐约觉得很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其实不妨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探究这种“不舒服”里究竟有什么含义。面对反社会人格者时,我们通常可能感觉到: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2)

恐惧。这可能是你的潜意识认为对方会伤害你,从而向大脑而发出指令的标志。如果在与之交往时令你有这种感觉,最好尽快远离让你害怕的这个人。在这之后,你可以进行一些调查,比如他的过去的行为是否表示他是一个具有攻击型的人,或者干脆就此远离。当然,你也可以向专业的机构寻求帮助,通过测量的方式来验证你的猜想。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3)

迷恋。有的反社会人格者语言夸张,说话氛围浓郁,这会在无形中给他的魅力增加不少分数。与人交往中,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真正的情谊应当建立在相方彼此一定的了解之上,而不是狂热的崇拜和无来由的迷恋。交往中要多考虑,表现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你是否有被他掌控?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4)

美国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玛莎·斯托特博士曾说,美国人群中约有4%的人属于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在亚洲占比相对较低,大约为0.03%~0.14%。

回避型人格在现代都市中的存在(你身边隐藏的恶魔)(15)

如果能尽早的识别反社会人格者,对我们的自身安全的保障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文化差异、法律制定的相关原因,国外的反社会人格者的比例可能比我国更高,海外的留学生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远离恶魔,保护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