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

前段时间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

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2℃左右

冰雪爱好者们

在寒冬里

开启了一场“泼水成冰”秀

一道道白色水蒸气

在天空中凝结成万缕冰丝花

场面极具冬日特色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1)

大家可能发现了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泼水时

带的都是热水壶

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开水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2)

图片来源:中国最冷小镇

泼水成冰为什么要用热水?

将同样体积的冷水跟热水

一起放冰箱里

哪个更容易结冰?

其实,热水反而会先结冰!

这个反常理的现象

是如何被发现的?

下面,就来揭开真相!

反常理的真相

想要泼水成冰,首先天气得足够冷,其次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泼出去的得是热水。如果泼一瓢冷水,那你可能会把自己浇成落汤鸡,或者泼别人一脑袋水。

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热水挥发会形成大量水蒸气和小液滴,和冷空气接触比表面积大,能够快速冻成冰块,另外还有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影响因素,那就是热水本身就比冷水更容易结冰。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3)

图片来源:中国最冷小镇

这个现象,早在两千年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了。

最早把它记录下来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发现:“被烧过的水更容易结冰。”而且,他记录道:“在黑海南岸一个叫本都的地方,人们在冬天去冰上钓鱼的时候,会把温水浇在芦苇上,好让芦苇快速结冰。”

弗朗西斯培根也记录过:“有点温热的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笛卡尔在他的《方法论》里面同样提到了类似的现象。笛卡尔还给出了一个解释:有一些阻止水结冰的小粒子在加热的时候就蒸发掉了,所以更容易结冰。

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深入去研究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当时可是连水分子这样的概念都没有。另一方面,可能大家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现象,顶多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研究研究罢了。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4)

终于在1963年,一位坦桑尼亚的中学生再次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发现这个现象的学生,叫做姆潘巴。

当时,他跟同学们正在一起做牛奶冰淇淋。老师叮嘱他们,牛奶必须得凉了之后才能放进冰箱,不然可能会把冰箱搞坏的。在当时的坦桑尼亚,冰箱可不像现在这么常见,而且也不便宜,老师自然会把冰箱看作“高级设备”了。

但是,姆潘巴班上做冰淇淋的人太多了,而冰箱里的空间是有限的。

眼看着冰箱的位置一点一点被占据,姆潘巴就豁出去了,直接把热牛奶放进了冰箱里。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打开冰箱一看,冰箱不但没坏,甚至他的牛奶已经冻成冰了,但跟他同时放进来的其他冷牛奶却没有结冰,这个现象很反直觉。

姆潘巴就跑去问物理老师。物理老师想都没想,就告诉他:“这不可能,一定是你自己搞错了。”听老师这么说,姆潘巴也就没再追问,也认为可能是自己弄错了。

这事本来就这么过去了。但很快,姆潘巴在跟朋友聊天时,又听到了类似的现象。

朋友告诉他,自己的哥哥是一家冰淇淋店铺的“制冰达人”,做冰淇淋比别人都快。他的秘诀就是把热牛奶放进冰箱里。后来在和另一位卖冰淇淋的朋友聊天时,姆潘巴又听他提到了这个现象。

这时候,姆潘巴认为,说不定是初中物理老师搞错了呢?

于是,在进入高中之后,姆潘巴又向高中物理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还是一样的:“你搞错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个现象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学,而是姆潘巴宇宙的物理学。”

姆潘巴这下可生气了,你们不信,我亲自做给你们看。

他跑去找学校厨房的负责人,借了高级实验设备(冰箱),还拉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做实验。实验结果确实证实了姆潘巴所说的。

这件事越闹越大,最后校长也知道了。校长专门去请教了一位物理学博士丹尼斯·奥斯本。奥斯本非常有责任心,亲自做了实验,测了不同水温下水的结冰时间,结果发现,还真是这样。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5)

姆潘巴(左)

这可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于是在1969年,奥斯本拉着姆潘巴一起发表了一份论文,描述这个现象。

这个现象,后来也被称作姆潘巴现象。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6)

“姆潘巴效应”是怎么回事?

其实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有许许多多猜测。

有人认为,这跟冷水里的溶解气体比热水里的多有关;

有人认为,加热之后的水,氢键能量变高了,这对形成冰块的过程有利;

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冷冻时候,热水的对流比冷水的剧烈,所以整体降温更快……

想找到真正的答案,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为什么觉得泼水节是难忘的(美哭南方人的泼水成冰)(7)

图片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姆潘巴现象说明

即便在今天

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

未被破解的科学现象

科学探索的道路没有尽头

如果你也发现了什么反直觉的现象

多多留心

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姆潘巴

来源:广东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