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1)

运用模拟,“唧唧”是模拟织机声。让人听到连续不断的机杼声,为点出木兰是一个勤劳的少女渲染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设问、反复。通过设问,叠用两组反复,起到强调作用。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充分表现了木兰忧思之深。

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2)

(3)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运用了顶真,渲染了征兵之急切。

(4)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3)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二句,对偶。交代了木兰从军的缘由,并表现了木兰果敢、坚强的性格,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兼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出征前紧张的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木兰整装待发的坚定行为,及操办急切和井然有序。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对偶、反复兼用。“溅溅” 和“啾啾”,运用拟声词,渲染了气氛,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这八句,对偶中含对偶,反复咏叹。两组“旦辞...暮宿(至) ....” 交代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两组“不闻..... 但....”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出木兰的思亲之情,精针密线地刻画了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

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4)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突出征程遥远、行军神速,充分表现了木兰矫健奔赴战场的英雄气概。

(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这正是战场上木兰的一个剪影,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不畏艰辛。

(9)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对偶、互文兼用。写将士们多年来身经百战,有的牺牲了,有的转战数载胜利归来,概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突出了木兰英勇善战的形象。

(10)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运用顶真,上句以“天子”结尾,下句以“天子”开头。表现天子急于召见,烘托出木兰的功劳之大。

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5)

(1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突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12)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千里足”指千里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木兰归乡的急切心情,也衬托出了木兰纯朴高洁的本色。

(1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拟声词兼用。描写了木兰归来时,一家人欣喜忙碌的情景,渲染了家中欢乐热闹的气氛,富有生活气息。

语文上的修辞手法有(初中语文木兰辞里面的修辞方法)(6)

(1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运用排比,渲染了忙碌的气氛,突出了木兰归乡重还女儿装的无比喜悦之情。

(15)诗的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雌雄双兔为比喻,说代父从军的木兰的装束、行为都令人难辨男女;甚至同他在一起的伙伴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时,在比喻中兼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重了语气,增添了感情色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