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12大惊人巧合(历史上凭空消失的十天)

在生活中,大家常常用到的历法就两种,一种是公元历法,一种就是农历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它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像“端午节”、“中秋节日”、“重阳节”、“除夕”等我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历法来计算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上12大惊人巧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12大惊人巧合(历史上凭空消失的十天)

历史上12大惊人巧合

历史上凭空消失的十天,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竟然是10月15日

在生活中,大家常常用到的历法就两种,一种是公元历法,一种就是农历。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它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像“端午节”、“中秋节日”、“重阳节”、“除夕”等我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历法来计算的。

二十四节气图

公历则是由西方引进过来的一种纪年方法,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公历历法规定一年有365天(闰年366天),一年12个月,每个月最长为31天,最短为28天(闰月为29天)。

但历史上却有一个月是例外情况——1582年10月。这一年的10月,只有短短的21天,比最短的二月还要少7天。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月4号的下一天竟然是15号,5号——14号这十天从历史上凭空蒸发掉了。

1582年10月月历 手机截图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解释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件事还得从公历的起源开始说起,咱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历是改良后的公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新的历法——《格里历》

在此之前,西方社会一直使用的是《儒略历》,它是在公元前46年,由罗马统帅盖厄斯····儒略·恺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新历法。

儒略历

《儒略历》历法规定:一年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为365天,每四年一闰,闰年为366天。

《儒略历》历法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上,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份情况:1、3、5、7、8、10、12这七个月,每月31天;4、6、9、11这四个月,每月30天;2月根据闰年情况判断是否闰月,闰月为29天,平月(不闰月)为28天。

按照《儒略历》历法算下来,每年的平均长度是365.25日,而一个太阳年的完整周期是365.242199……天,这样算下来每年相差11分14秒。说实话这个误差在当时社会来说也不算大,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大家也就这样习惯了。

太阳历石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误差也累计的越来越大,不仅对农民种地产生了影响,对教会确定复活节的日期也带了麻烦。截止到16世纪,每年11分14秒的误差已经累计成了10天,当时的教皇不得不组织人进行一次校正。

当时校正历法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怎么做才够减少历法的误差,尽可能的与太阳年周期保持一致;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之前的误差,相差的十天怎么解决。

罗马 教皇

面对第一个问题,当时有人提出在原来每四年一闰的基础上,每逢世纪之交,也就是类似于800年、900年、1000年这种的“00”年,能够被400 整除的闰年,对于那些不能被400整除的,即使可以被4整除也不闰年。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公元1800年、1900年这些能被4整除的年份也不属于闰年。按照新的历法计算,每年的误差降低到了25.96秒,每2800年才会相差一天,对人民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教皇图像

第一个问题算是解决了,还有第二个问题:差的十天怎么办?负责修改历法的人就向教皇建议用官方声明把这10天抹掉,当时的教皇是格利戈八世,他就以教皇训令颁布,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于是这10天就这么消失了。解决的方法竟然是这么简单粗暴,以致当时的西方民众大都对此感到不可理解,无法接受。所以直到1752年,英国才做出决定,放弃《儒略历》历法而采用《格里历》历法,而当时的误差已经达到了11天。

罗马古建筑遗址

真没想到,一个我们日常使用的公历历法,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段历史故事。

看到这儿,如果还有不相信的朋友,不妨拿起自己的手机,将日期调回到1582年10月,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眼见为实。

根据目前大家的反馈,已知荣耀跟华为品牌的手机可以查到,苹果手机没有当年的月份,其他品牌的手机暂时不清楚,有用其他品牌手机的朋友可以在文章下面评论一下,给其他朋友参考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