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燕字的典故(新婚燕尔劳燕分飞)

新婚燕尔、莺期燕约、劳燕分飞、双飞燕,“燕”字在很多时候代表情侣。

古语大多是晦涩难懂的,所以我们要追其源,溯其本。新婚燕尔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可见最早的时候,新婚燕尔并不是祝福的词语。

新婚燕尔这个词原本是“新婚宴尔”,本义是弃妇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但是人们后来反其用意,把它用作新婚庆贺之词,用来形容新婚时的欢乐,最早源于《诗经·邶风·谷风》。

原文为:"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带燕字的典故(新婚燕尔劳燕分飞)(1)

整篇文章大致意思为: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了,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另寻新欢去了。

她唱出这首诗歌的目的,就在于谴责那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负心汉子。尽管现代的解释赋予了它美好的含义,但是也不难看出,燕尔是个贬义词。

但随着文学与生活的深度交融,最晚到宋代开始,这个成语的本义发生了变化,人们忘记了它的吐槽本源,越来越多的反其用意,用来形容庆贺新婚之喜,同时也由于"燕"这个字在古代本身极具情侣的象征意义,人们逐渐用"燕"取代了"宴",也因为"燕"与"宴"本身就互为通假字,所以"新婚燕尔"更为常见。

带燕字的典故(新婚燕尔劳燕分飞)(2)

为什么偏偏是用燕子来形容呢?

在原始的文化中,燕子是华夏先民的图腾崇拜对象,我们在影视剧中不难看到以燕子的身形作为图腾表达族人的特性。原始时期的三大部族之一的东夷族的图腾物之一便是玄鸟。至于玄鸟到底是什么,历代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其中,燕子是最传统,也几乎是认可度最高的一种观点。

其次,家燕通人性。

家燕是一种灵性很高的鸟儿,对人类的一举一动的感知,远超过其他鸟类的感知能力,说白了就是俗语说的"通人性"。

燕子们能感受到农夫的善意,而愿意亲近人类。这种关系在人类之中代代传承,在家燕之中代代相传,直至深深刻录入它们的基因。

不知道是哪一天,第一对勇敢的家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走近人类,登堂入室来筑巢!

带燕字的典故(新婚燕尔劳燕分飞)(3)

而后几乎所有的家燕也逐渐进化到了这一步,农夫们喜出望外,庄稼的守护神前来自己的房子里安家,这可是大吉之兆,欢迎都来不及。

家燕筑巢时日复一日的衔泥叼草,喂养雏燕时片刻不停的不辞辛劳,简直就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劳动者在燕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知之深,爱之切,而欢迎栖居室内。

家燕为农夫捕捉害虫,农夫为家燕筑巢繁衍提供庇护,除了互助互利,这也是亲善的本能。久而久之,这种信赖关系渐渐深入扩展到了整个人类与家燕两个种族之间。家燕与人类和谐共处一室既是自然生存进化的结果,也有民间人为长久推动的成因。

家燕不在无人居留的建筑内外筑巢,此为信赖人类、寻求庇护的有力证明。但家燕依然保持着自然生存的状态,食物获取、筑巢育雏、活动栖息等完全自给自由,与人类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不同于其它驯养的禽畜、宠物,靠卖萌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带燕字的典故(新婚燕尔劳燕分飞)(4)

燕子在情感方面也与人们密切联系。

燕子们最喜欢成双成对,双宿双飞,中国人就将对美好忠贞爱情的希冀和向往寄托给燕子,古代诗歌中的燕子意象已经成为爱情与婚姻的代名词,处处都景中含情,情系于景,情景交融。

李白《双燕离》这样感慨:"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欧阳修在《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这样形容:"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

燕子的一生,只有一个异性伴侣,雌燕和雄燕两者一旦结合,就不会重新觅偶,即使配偶中的一方死亡。所以它们被认为是鸟类中爱情专一的典型。

带燕字的典故(新婚燕尔劳燕分飞)(5)

忘掉新婚燕尔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的纷争吧,本意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今人用这个词的时候,就是希望受到祝福的新人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快乐,今后的生活中幸福恩爱,永不分离。同甘苦,共进退,辛勤劳动,互助互爱,共同支撑起一个美满的家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