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

眼瞧着就二零二零年了,很多七零后竟然就快要迈入“五旬”之列了,连曾经的希望一代八零后也要步入“不惑之年”了,仿佛离自己每天背语文课文的小学时代离得不是那么远,但记忆中的那些课文却有点模糊不清了。偶尔在书柜中翻到了当年那些被磨蹭得不成样的《语文》书,书中特有的彩色插图一下就把人拉回了小学生涯。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1)

刘国枢油画

记得那时候还真是特喜欢语文课,因为只有语文书中有哪些好看的“小人画”,新书发下来的时候总是先把别的书胡乱往书包里一塞,却捧起语文书津津有味地翻了起来,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要看看书中的那些插图,有些经典的配图真是至今都记得很清晰,但是有些却总是想不起到底是那篇课文的插图了。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2)

刘继卣绘画

咱们从八九零年代的语文书中挑了七幅插图,看看都还记得几幅对应的课文来?要是能认出六幅来的人当年要么是语文课代表、要么就是学霸级的三好生,来看看您记得的认识的都有哪几幅吧?首先当然是从印象最深的插图看起,第一幅就是由原来重庆美专校长刘国枢先生创作的《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一般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出现,让小时候的我们知道了“长征精神”,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让我们在后面的人生路途中一路高歌勇进。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3)

社戏插图

刘继卣先生的系列插画恐怕是小学生的最爱,最难忘的就是他所绘的《武松》,这幅插画只要是男孩子没有不认识的,但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语文课本中的这幅,其实只是连环画里摘选的一幅,当时流行的“小人书”就有刘继卣绘本《武松打虎》,因为课本中这幅插画的武松形象,让很多小男孩的第一个偶像就是武松。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4)

刘克敏绘画

那时候鲁迅的文章总不会缺席,你可以背不得《社戏》,但却一定对那个戴着银圈圈会捉猹的少年不会忘记,可惜,《社戏》还是那篇《社戏》,而闰土却在网络时代多了层其他身份的意味,没想到上小学时熟悉的闰土,在咱们长大之后又竟成为了一个“网络梗”。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5)

任百言国画

第四幅可就开始要提高认图难度了,一个黑衣男子坐在草棚旁写写画画,如果仔细回忆可能就会想起这是在四年级学过的《绿色的办公室》。这幅插画的作者也很了不起,他是同济大学著名的艺术家刘克敏,画中的黑衣男子就是列宁,咱们进入了学习马列的阶段。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6)

珍贵的教科书

接下来这幅就更难猜了,画中一个商人呆呆地望着摔坏的瓷盘一筹莫展。这篇文章可能如今已经不再出现在语文书当中了,最开始的时候叫《慢慢再说》,后来改成了《等一会再说》,说的是一个人买了很多瓷器往回赶,路人不断提醒他驴背上的托架歪了,但是他却老是说很快就到家了等会再说,结果最后把瓷器都给摔没了。关于这幅《慢慢再说》的作者任百言资料很少,此画可能作于五六十年前。

语文课本里的插图对比现实中的 7幅语文课本的插图(7)

育华绘画

接下来这幅插画非常感人,一个小朋友扶着一位负伤的战士,战士身旁是两叠染血的书籍,时代背景是四七年,说的是指导员老师为了保护新领的教科书而牺牲的事迹,在如今有些地区的三四年级语文书中仍然刊有这篇《珍贵的教科书》。

最后来一幅印象很深容易猜到的插画吧,这大概是五年级语文书中学过的,画的是一个健壮汉字挑着沉重的货物走在长长的石阶,插画的作者育华名气不大,但文章的作者却是现代文坛的大家,他写的这篇课文让千万个小朋友第一次知道了泰山。你认出这幅插图对应的文章了吗?

(文:lugu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