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1)

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2)

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3)

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4)

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5)

游山西村与山行的共同特点(游山西村之柳暗花明又一村)(6)

一、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有“小李白”之称。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立志杀金兵报国,在仕途上不断受当权派打击,爱国主义精神仍始终贯穿于他的诗词文中。

二、背景: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赞同张浚北伐被迫罢官还乡,对照伪诈的官场作者对家乡淳朴自然的生活产生了欣慰之情罢官闲居在家的陆游写下这首诗。

三、主旨:本诗以明快、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赞扬了乡民的淳朴与好客,表达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热爱与向往。

四、填空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陆游《游山西村》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两句写农家盛情待客,民风淳朴,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5.陆游《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句出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生活的哲理。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两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句从白天写到夜晚,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8,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简答。

1,“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足”字用得好。“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赞誉了淳朴农民的热情

好客。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③淳朴的风土人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为什么流传最广?

示例一:一方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 花团锦簇, 春光无限的

景象:另一方面又寓含哲理,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不畏惧,勇于奋进,

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示例二:运用反衬手法,以“疑无路”衬托“又一村”,构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强调了事物必将经历一番挫折,最终才能进人新天地的哲理。

4.“无时”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词语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时”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无时”传达出诗人对重游山西村的期待,暗示了游山西村的悠闲惬意之情,表达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热爱与向往。

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选择。

1,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是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记游抒情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都是一种庆祝活动,“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

D.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解析]A项“北宋诗人”表述错误,陆游是“南宋诗人”;B项“丰收后的喜悦”表述错误,“春社”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活动;C项“不愿”的心理活动表述错误。

2、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回到家乡,自然会产生无限的凄凉之情。

C、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