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则和流程 浅析雏鸡早期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

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的大力支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模式逐步科学化,小型养殖场也在不断规划和完善。为了提高饲养鸡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保障雏鸡的健康生长。

1 育雏密度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则和流程 浅析雏鸡早期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1)

养鸡场内,合理的饲养密度对养殖质量极为关键,其是保证雏鸡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养殖圈舍的空气,湿度和卫生直接相关。当雏鸡饲养密度过高时,雏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将会下降,氨气的气味会很大,而且湿度会很高,很容易诱导雏鸡的呼吸道疾病。本文推荐的饲喂密度要求为1 ~ 2 周龄的雏鸡,2760 只/m3,3~ 4 周龄的雏鸡1 793 只/m3,5~ 6 周龄的雏鸡982 只/m3。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2 饲养温度

加强控制温度,有利于雏鸡的健康生长。具体的温度调控为1 ~ 3 日龄的雏鸡,需要33℃ ~ 34℃的饲养环境,4~ 7 日龄的雏鸡饲养温度需控制在32℃ ~ 33℃,7 周龄后每周下降2℃~ 30℃即可,不可一次下降太多,维持在每日下降0. 50℃,温度下降至21℃ ~ 23℃时,保持温度的稳定,正常饲养即可。但需要注意的则是,体质较差的雏鸡的饲养环境温度需适当的调高,夜晚的温度要比白天稍高,阴雨天外部大环境温度较低时,也必须将雏鸡的饲养环境温度调高。适宜的饲养温度,雏鸡的精神状态较好,食欲良好,睡眠质量较高,羽毛鲜亮柔软。但是,温度太低的饲养环境下,雏鸡则会出现扎堆取暖,烦躁不安,头缩进脖子里,饮食饮水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极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若饲养环境出现忽高忽低,则雏鸡容易出现感冒,易感染病原菌,造成雏鸡发病甚至死亡。

3 通风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则和流程 浅析雏鸡早期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2)

通风换气是排出鸡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换成新鲜空气,通风量随着鸡的日龄逐渐增加而逐渐增加,避免鸡舍内空气闷热。若养殖人员进入雏鸡鸡舍后,有严重的氨气辛辣味,及时打开通风设备,进行舍内的通风。但须注意,在通风的过程中先提高室温,通风时间最好选择中午较为温暖的时间段,风速应该缓慢进行。

4 饮水

在孵出小鸡约24 h 后,向雏鸡进行补充水分,首次喂水的时候,可以在饮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50 g,温度适宜,不可饲喂生水。第2 次进行雏鸡饲喂水的时候,每100 kg 水中加入氟呱酸50 g,连续饮水7 d 以后,停止饮水3 d,然后再让雏鸡继续饮用此水5 d,之后雏鸡可以正常饮水。雏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及时补充洁净的水源,切勿缺水以及饲喂质量较差的污水,让其自由饮水即可。切不可以以采用间歇模式喂水,因为雏鸡会由于饥渴难耐,进入水槽内,发生淹死或冻死之类的情况。在雏鸡进行疫苗接种之前,在雏鸡的饮用水中适量添加维生素以及电解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 常见病的疾病预防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则和流程 浅析雏鸡早期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3)

由于雏鸡饲养环境的温度变化较大时,雏鸡最容易发生感冒。生病的雏鸡表现出羽毛蓬乱无光泽,眼睛和鼻子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和不断的喷嚏。此时养殖工作人员需保持雏鸡鸡舍的温度稳定,避免邪风侵入。此外,雏鸡患有白癜风在养鸡场较为常见,此病可通过受精卵进行垂直传播,而且也会由于饲养温差大,密度高,卫生条件差等因素,诱导此病的暴发。病鸡出现嗜睡,呼吸困难,肛门周围有白色糊状粪便,肛门伸缩等异常行为。因此,养殖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受精的鸡蛋和孵化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合理及科学的安排雏鸡的饲养密度,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用0. 1%的消毒液对带鸡消毒。此外,在雏鸡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促进雏鸡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减少养鸡行业的经济损失。

作者:马素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