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很多人会将这部电影的主题解读为励志。在我看来,女主最终能不能获得幸福都不太重要,因为她在经历与改变的这个过程中,就已经能给我们现实生活很多启发。


前言:前苏联经典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经问世,就获得了无数的桂冠。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美国总统里根的喜爱,1985年在里根行将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前,为了了解“俄罗斯人神秘的心”,里根看了不下八次该片。拍摄于1979年的该片影响了几代人,创造了极高的票房纪录,并于1981年获得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主演薇拉.阿莲托娃也借此片获得了国家奖金。这部电影引起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共鸣,特别是女性观众。

影片讲述了17岁的工厂女工卡达因天真幼稚、充满幻想,在好友的怂恿下,冒充教授的女儿,并爱上电视台摄影师鲁道夫,进而怀孕。一个偶然的机会鲁道夫发现真相后决绝地抛弃了卡达。卡达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发奋读书,终于在16年后成为莫斯科一家大厂的厂长。

在一列火车上卡达邂逅了戈莎,并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真相被戈莎知道后他选择了不露面,而这时卡达已经爱上了戈莎,在女伴们的撮合下,戈莎和卡达走在了一起,开始了幸福女人的婚姻生活。

在我看来,影片中女主卡达的爱情经历分为三个阶段:

  • 一是懵懂少女因暴露女工的真实身份造成被抛弃的悲惨结局;
  • 二是被抛弃后的空窗期,个人经过奋斗实现自身价值、憧憬美好爱情;
  • 三是偶然遇到自己心仪的人,坚持己见、大胆追求并携手成为爱人。

我会从这三个阶段解读卡达种种经历的复杂因素。在第四部分,我会基于卡达曲折艰辛的情感之路,结合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情感与生活带来的几点思考。

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

01、卡达少女时期:因暴露了低微女工的真实身份被爱人嫌弃、抛弃,这正是卡达悲惨经历的第一阶段

17岁的卡达在莫斯科一家工厂做技工,边工作边读书。在一次晚会上,她在柳德米拉的怂恿下假扮成教授的女儿,晚会中电视台的摄影师鲁道夫认识了卡达,对她大献殷勤,请她去电视台拍镜头,还请她到自己家中作客。当他得知卡达只是一个工人时,态度发生了转变,将怀有自己血肉的卡达抛弃。

鲁道夫在恋爱中看重的是卡达教授女儿的身份,对卡达的女工身份是嫌弃的。他的阶层观念分明,认为工人阶级不如知识分子阶层,所以卡达配不上自己,这段恋爱不是门当户对的。

鲁道夫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身怀有孕的卡达。

面包工柳德米拉是卡达的好朋友好姐妹,她性格热情、开放,但她有虚荣心,想以自己的美貌在莫斯科中个“头彩”,取得养尊处优的生活,她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爱结交名流。她提出了要假扮教授女儿的主意,并让卡达配合自己。

在假扮教授女儿事件上,柳德米拉是主谋,卡达是糊里糊涂被推着走的。在晚会上,柳德米拉结交了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但婚后因为解说员酗酒,这场婚姻告吹了,她钓金龟婿的愿望落空了。

卡达还有一个好姐妹叫玛丽亚,她的爱情观就特别朴实,她早早地认定了意中人就把自己嫁出去了,没有赋予婚姻更多的奢望。她的婚姻一直都很幸福,生活也太太平平,波澜不惊。

柳德米拉图慕纸醉金迷的生活,找到的金龟婿却是个靠不住的主儿,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玛丽亚最踏实本分,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并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我看来,在三姐妹的恋爱观中,有正确恋爱观的生活幸福,持错误恋爱观的卡达和柳德米拉都吞下了苦果。卡达糊里糊涂被假扮教授女儿和鲁道夫谈恋爱,态度不够真诚,在恋爱中没能把持住自己的贞操意外怀孕,真相暴露被抛弃后,无奈自己吞下了失恋和独自养育私生子的苦果。

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2)

02、被抛弃后的爱情空窗期:卡达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憧憬爱情,经历困顿和伤害之后,卡达变得理性,这是她发生转变的第二阶段

失恋后的卡达下决心要加速个人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改变令人瞧不起的女工身份。卡达生下孩子,一边照顾女儿、打工,一边又深夜苦读,如此一个弱小的女子却在承受这么多,老天不会亏待如此努力付出的人:她终于学业有成,成为了一位化学家,且掌握着一个拥有三千工人的化工厂。

即便是在孤身一人的岁月,卡捷琳娜也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时光带走了她的容颜,却带不走卡达内心的坚韧与希望。

她到工会组织的婚介机构登记,发现男人可以任意等级,而女人不行。工作人员要给她介绍部里的干部时,她宛然拒绝了。

卡达经过被抛弃的经历后,婚恋观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不再希望找达官显赫的恋人了,她要用自己新的标准去寻找理想的伴侣。

然而,生活并没有那么如意,卡达一个人带着孩子,又要读书升学,还要忙事业,加上世俗的眼光对一个未婚生子的女人的偏见,还有前苏联战争后男少女多的特殊情况,致使卡达到了40岁还没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生活中有的是悲痛与失败,生活不接受软弱的眼泪。只有心中坚定的信念与希望,是带你战胜失败和挫折,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唯一方法。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打击,可我们的勇气与坚定不能被打到,不能被眼泪冲毁,未来的路还长,还可以去拼去闯。

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3)

03、卡达逆袭为女厂长后:遇到戈莎,大胆追求爱情,携手成为爱人,这是卡达身份和爱情观最终实现转变的第三阶段

谈吐不俗,风趣幽默的电焊工戈莎,在电车上给卡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戈莎邀请卡达母女郊游野餐,并对她们悉心照顾,卡达也被戈莎深深吸引。

人到中年才找到的这份真感情,卡达小心翼翼地珍惜,她不告诉戈莎自己的真实身份是怕戈莎心理有落差,可是戈莎得知她的真实身份后还是躲起来了。卡达痛心不已,哭得梨花带雨,她是真心爱着戈莎的。姐妹团这时候发挥了作用,把戈莎从老巢找了回来,经过一番动员,戈莎大胆地迎接了这段爱情,卡达破涕为笑。

经过生活的磨难后,卡达对婚姻恋爱有了正确的观念,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再也不奢望通过高攀的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中,自己的真命天子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后召唤来的,而不是通过不折手段欺骗和祈求来的。

“生活从四十岁开始”,这是女主角卡达回答摄影师的一句话。抛弃卡达的摄影师发现卡达的厂长身份后,又想追求卡达,影片在导演寓意深长地安排下,就在他抛弃卡达的长条木椅上,被事业有成、光彩夺目的卡达毅然地拒绝,华丽地转身离去。这下轮到鲁道夫黯然神伤,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被抛弃后卡达并没有气馁消沉、自甘堕落,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确定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后逐渐崛起,成了生活的强者。在寻找人生伴侣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而不用担心世俗观念的偏见。女厂长携手男焊工,也可以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

至此,女工卡达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事业有成的女厂长,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爱人,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4)

04、基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卡达前后经历三个爱情阶段以及种种改变,并结合我自己的人生经验,谈谈我对于情感与成长的几点思考。

影片中,卡达和柳德米拉经过爱情的磨难后,爱情观有所转变,最后都找到了普普通通的实在人作为结婚对象。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根本,这样的婚姻才能天长地久。

卡达和她的姐妹们爱情观念的转变,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几点启示:

①爱情双方既要真诚和坦率,也要不卑不亢

卡达隐瞒自己的真实的女工身份,冒充教授女儿的身份是不对的。卡达因一时的隐瞒,进而怀孕生下私生女,还要独自抚养,造成婚恋不顺利,到了40岁才把自己嫁出去,这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半辈子的幸福就付诸东流了。

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双方应该真诚和坦率,如实地介绍各自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否则就是欺骗。

有的男子在谈恋爱的时候,冒充自己是有钱人,借钱给女友买各种奢侈品,这种大方的态度正中了爱慕虚荣的姑娘下怀,如果双方结婚后,女方发现老公是个伪大款,这婚姻肯定不能长久。到头来还不是两败俱伤。

谈恋爱的时候要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不卑不亢,不要刻意地去迎合对方,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交流。伪装的自己会给对方造成误解,其实也是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埋下定时炸弹。

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5)

任何人在婚姻中都要提升自己,不能成为对方的负累

影片中柳德米拉的第一个丈夫,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但因为酗酒、不思进取给家庭造成不幸,俩人离婚了,离婚后还不停地来找柳德米拉要钱,连做人起码的尊严都不要了。

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都要积极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任何一方不思进取原地踏步或者自甘堕落,都是不可取的。夫妻二人都是要肩负起经营家庭的重任。

现在的离婚率很高,很多离婚的原因都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双方没有能力撑起一个家,特别是男方不思进取,下班回家就打游戏,上班混日子,没有人生目标和方向,没有改变命运的想法。

贫贱夫妻百事哀,天天为钱争吵的家庭何来幸福。房贷、车贷、孩子学费,一堆账单都需要去挣回来。

这就是现实的生活,自己的账单都需要自己埋单。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美好的生活不会眷顾懦夫!

西班人对莫斯科的评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6)

趋炎附势不可取,脚踏实地才是追求幸福的捷径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是鲁道夫看到卡达事业有成,成为光鲜亮丽的女厂长后,他又回头来找卡达重温就好,并且说自己已经是离了两次婚了。

这种趋炎附势,把婚姻做跳板的态度令人不齿,人生的态度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人。

我国古代《孔雀东南飞》里的爱情故事,焦仲卿和刘兰芝是纯洁爱情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了坚守纯洁的爱情以身殉情,向趋炎附势的焦母和刘兄抗议。

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相爱并已经结婚,但是焦母不甘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为妻,要求儿子休了刘兰芝,再娶一个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的女子。于是,把刘兰芝赶回娘家。刘兰芝回到娘家,长兄也是个趋炎附势的人,要把刘兰芝给嫁给有钱人家。里外相逼,刘兰芝和焦仲卿商量双双以死殉情,绝不趋炎附势。好好的一对鸳鸯就这么给逼死了,成了趋炎附势思想的殉葬品。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想通过婚嫁达到改变阶层和身份的目的,即使能够通过婚姻达到改变阶层的目的,如果不注重个人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提升,还是不能维系婚姻的长久性,最后也是足蓝打水一场空。

结语:

卡达由一个被人抛弃的女工逆袭为一个大厂厂长,彻底转变了人生轨迹,她的爱情观也由原来倾慕权贵到后来爱上人品好的戈莎,从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影片启发我们要踏踏实实提升自己,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