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

青铜器作为中国礼乐文明的代表,在先秦时期亦被视为王权的象征。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政权,建立了一整套礼乐制度,以显示“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的等级差别,赋予上至天子,下至士等不同等级的贵族以不同的权力。

本季保利春拍的青铜器包括成套编钟,高古的花觚与爵杯,以及罕见的提梁卣。它们或造型诡谲奇特,或装饰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

865

鸟纹提粱卣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865 局部图一(提梁貘首)

本器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器颈两侧装饰的貘首,貘面部表情生动传神,曲线写实流畅,于规整华丽中透出盎然生机,凝结着周代青铜艺术的最高水准。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2)

865局部图二(腹部纹饰)

整个器物的装饰运用浮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手法,通体以云雷纹、鸟纹和几何纹为地描绘纹饰,铸造精细庄严,装饰华美。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3)

856局部图三

提梁卣上盖面兽角上端翘起的装饰流行于西周早期,除本器之外可参考的例子有上海博物馆藏的古父己卣。另外在器型上,1930年东京帝宝博物馆收藏 的西周“父庚”提梁卣与本期器型极为相似, 可资参考。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4)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5)

864

青铜编钟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著录:《某家所藏品入札》,图158

尺寸不一

RMB: 450,000-750,000

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乐器之中,钟居上座,因而祭典陈祀与演乐,编钟不可或缺。编钟也是古代统治者专用的乐器,反映名分,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6)

864局部图一

此器用青铜铸成,一组九件,由大小不同的合瓦型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悬挂于钟架之上。根据《周礼》之制,单面一排之编钟称为「特县」,为士大夫级别的用度。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7)

864局部图二

青铜钟主要分成舞部、篆部、钲部、鼓部、枚、铣,编钟周身之上铸有几何曲线编织纹饰为地,铸造乳钉,对称排开,突出较高。钟架为铜木结构,横梁木质,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以示皇权力量的象征。钟钩为瑞收兽尾,瑞兽伏于横梁,四肢攀爬其上,尾部卷曲悬钩钟斡,设计精巧。

此套编钟与现藏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内的西汉青铜编钟相近,具备明显的时代特征。最近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纹饰及风格亦与本拍品之编钟颇为相近,可资参考。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8)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9)

862

青铜(丁酉己)爵杯

铭文:丁酉己

来源:2011年9月7日,东京中央第三回300, Lot.1597

19cm. High

RMB: 480,000-680,000

爵为古代酒器,产生于殷商,流行于西周,周末逐渐消失。《说文·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0)

862局部图(铭文)

爵杯长流尖尾,卵形深腹,流侧有菌状柱,柱顶雕涡纹。 手把为兽首,锥形三足外撇,内侧腹部刻有「丁酉己」三字铭文。铭文用于表述爵的主人之身份地位。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1)

862局部图(腹部纹饰)

腹部饰兽面纹,辅以云雷纹,纹饰洗炼,充满神秘、狞厉之美。此器历时久远,器身所覆碧色铜锈古意盎然,不可多得。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2)

863

青铜饕餮纹花觚

来源:2011年12月7日,日本童梦,Lot.336

25cm. High

RMB: 550,000-750,000

觚为祭祀时行祼礼的酒器。《仪礼·燕礼》:“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觚与爵是一组最基本的青铜器,在殷墟礼器中常有出现。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3)

863局部图一

此觚为高体细腰式,体量修长,喇叭口向外舒展,长颈至腹明显收缩,足外撇。此觚颈部装饰蕉叶纹。蕉叶纹作纵向对称式排列,一端较宽,一端尖锐。这类纹饰大多施于觚的颈部和鼎的腹部,盛行于商末周初。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4)

863局部图二

腰部突起处和足部以雲雷紋為地,裝飾獸面紋,中间有较小的十字孔。这种纹饰為典型的商代風格,安阳妇好墓出土之兽面纹觚与本品异曲同工,为典型的商代晚期器

西周青铜鼎尊(商彝周鼎震古烁今)(15)

863局部图三(铭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