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框架 辩证法的结构与应用

辩证法的结构与应用金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框架 辩证法的结构与应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框架 辩证法的结构与应用

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框架 辩证法的结构与应用

辩证法的结构与应用

金晖

摘要: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包含矛盾,并且这个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但是,这个矛盾的结构是怎样的?矛盾发展的方向如何?文中给出了答案,并且提出了如何利用矛盾的结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同质异形 颠倒 错位 助长 对立

前言:

哲学高高在上,难以应用,难以掌握。究其原因是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缺少逻辑联系。缺少逻辑的哲学只能算是自发的经验哲学,本文尝试补上这缺失的一环,让哲学真正成为自觉的理性思维,故又名“形而中”。愿此文能为人类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方法论,愿此文能够促进哲学向公理化发展!

普罗塔哥拉悖论

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又译普罗泰哥拉斯)与学生欧提勒士签订了教学法律的协议:学生入学时先付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后再付清其余一半学费。毕业后,欧提勒士迟迟未执行律师业务。普罗塔哥拉等得不耐烦,于是向法庭提起诉讼。

老师认为:学生若败诉,则据判决必付费;若胜诉,则按协议也得付费;总之都得付费。

学生认为:自己若胜诉,则据判决不付费;若败诉,则按协议也不付费;总之都不付费。

这可难倒了法官!若判学生不需付费,则学生胜诉,但据协议又必须付费;若判学生付费,则学生败诉,但据协议又不需付费。(摘自百度百科,可惜没有正确答案,难道400多年来无人能解?)普罗塔哥拉悖论是一个两难问题,所有两难问题都是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和空间次序上的错位,只要纠正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和空间次序上的错位,两难问题自然就消除。

本案法院不应接受诉讼,原因是普罗塔哥拉的诉讼理由本身是未发生的事情,违反了时间的顺序性,违反时间顺序就是违反因果关系,这是逻辑错误。所以普罗塔哥拉的诉讼理由根本不成立。历史上的一些悖论多为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将未发生的事情作为判断依据,由于未发生事情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判断依据的双重标准。其实客观世界中不存在这种对立,只有在主观世界中才会存在。

存在

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有小乘正量部师般若多撰破大乘论七百颂,指斥唯识理论的自相矛盾:色即不难于眼识,又难于眼识。他把论文呈给戒日王,要求与唯识学者辩论。当时唯识学者中唯玄奘自告奋勇出面应战。他为此写了《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真唯识量”是其核心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本文在此提起“真唯识量”,是为了说明存在分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主观存在是精神的是意识是个性的,客观存在是物质的是共性的。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主观的独立存在,主观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主观性,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脑中的反映不会完全一样,甚至截然不同。

精神非实体却是真实存在,是主观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并行存在的,精神的本源是什么?精神的本源是逻辑关系。物质的本源是空间立体,精神与物质并存却不是物质,而是存在于物质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不可被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感知,因为它不是物质;逻辑关系可以被意识感知、被精神感知,因为它就是精神的本源。

神是主观存在而非客观存在,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的对立是因为将神当做了客观存在,这是空间上的错位。

公理:客观存在的有限性

马克思哲学第一定律是对立统一律,但这条定律缺少推理说明,仅仅是经验哲学。事物的存在为何必须由对立的双方组成?单独的存在为何包含了自我毁灭的因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因为事物本身具有适合存在的有利因素,当这种有利因素随着事物的发展消耗殆尽的时候,事物本身也就走向了消亡。而这种有利因素的消耗殆尽就是因为客观存在的有限性。因此,事物要保持继续存在,就必须有一个无限的因素来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主观存在的、精神的、意识的、逻辑关系的就是这样一种无限的因素。所以,每一个事物要能够长久地存在和发展,都必须要由一方的无限性来弥补另一方的有限性。客观存在、物质、三维实体是有限的,而主观存在、精神、逻辑关系是无限的。

人是生命与生殖是对立统一体,生殖的本质是逻辑关系,而逻辑关系是无限的。因此生殖的无限性弥补了生命的有限性。人更是精神与物质(肉体)的对立统一体,精神不能直接对物质世界产生作用,而是必须通过人这个对立统一体,才能对物质世界产生作用。一个具体的物体在形式上是有限的,形式终将消亡,而精神(逻辑关系)在形式上与时间上是可以无限的,可以是脑中的记忆、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语言、可以是数理逻辑。一个物体破了、坏了、烂了,我们可以依据数理逻辑再造一个物体。

人是精神与物质的交汇点。人是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精神与物质、实体与逻辑关系的统一体。世界有两类真实存在,但是这两类真实存在必须合二为一才能永续发展。

第一原理:同质异形原理

客观存在的有限性是事物组成对立统一结构的必要性,实体内部逻辑关系的相似性是组成对立统一结构的基础。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与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基本性质上是相同的。因此,组成对立统一结构的双方必须是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如果双方本质上不同,那么双方就会产生新的问题,而不是互补;如果本质上相同连形式上也相同,那么就无从互补,因为两者根本就是同种事物;如果本质上不同而形式上相同,那么在采用对立法时只能表面上解决问题,而实质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物质与精神本质上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形式上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主观存在。肥皂、洗洁精的原料是油脂,而它们在形式上却与油脂不同,肥皂、洗洁精与油脂之间是对立统一结构。抗生素与细菌、疫苗与病毒都是本质上相同而形式上不同的一对事物。照镜子和称体重都是属于本质上不同而形式上相同,因此并不能直接使我们变得漂亮和减轻体重,反而可能会增加消费支出

第二原理:相生相克原理

与前面讲到的普罗塔哥拉半费诉讼悖论一样,对立统一体双方的任何对立都是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和空间次序上的错位。只要纠正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和空间次序上的错位,就能将对立转化为互补,从而实现统一。世界上真正相生相克的事物必定是同类。

分析应用对立统一结构的方法:

一、对立统一结构判断标准是:构成统一结构的双方必须是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

二、事物本身具有对立统一结构但对立的,只要纠正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和空间位置上的错位,就能将对立转化为统一。

三、事物本身不具有对立统一结构的,就引入对立统一结构,引入方与原有方要符合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

四、空间上的错位发生在具有平行关系的对立统一的双方之间。而时间上 的颠倒则发生在与对立统一结构具有因果关系的那个事件,因果的颠倒会引起对立统一的双方产生对立。

五、对立和统一的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比如疫苗就是利用时间顺序上的颠倒,使动物产生抗体与病毒对立来解决问题。统一是为了弥补客观存在的不足,而对立是为了阻止、消除客观存在。具体用哪种方法要看事物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如果将有利的当成有害的,那么本该用互补的统一的方法却用成了对立的方法,反而使问题更严重。反过来将有害的当成有利的,道理也一样。

第三原理:助长法原理

本质上不同而形式上相同的事物不能形成对立统一结构,因此在用作对抗法时只能表面上解决问题,而实质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且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叫做代偿法)。相同形式的事物在功能效用上会产生叠加效用,因此利用得好却可以对有利的一面起到顺势、助长的作用,比如中医的顺势疗法(反治法)。此法在应用中要注意助长的是有利的一面而不是有害的一面,此法在现代医学和经济学中所犯错误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错将助长法用作对立法;第二个是错将助长有利的一面用作助长有害的一面。

对立统一结构的层次性

对立统一结构是分层次的,我在此浅谈一下对立统一结构的层次性。一个国家的政党在代表国家的时候,其对立统一结构是在国际上,是在国与国之间,而不是在国内。多党执政其实不利于国际关系的,不利于国际政策的连续性,也不利于国内政策的连续性。国内的对立统一结构在于三权分立,这个结构层次低于国际结构。质量互变实际是相对于不同层次的对立统一结构而言,高一层次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低一层次的结构的变化只是量变。当低一层次的结构发生质变时,对应高一层次的结构只是量变。否定之否定属于相对于原对立统一结构的某一方引入新的对立统一结构,这种方法会使新旧两种结构联结在一起,结构形态类似于基因中的双螺旋结构。一个层次的对立有时可以转化为另一个层次的统一,如外敌可以促进自强,民愤有利于治理腐败和促进改革。

存在即合理

如何在逻辑不清楚、哲学不清楚的情况下让实践先行?任何有利的事物背后必定有符合逻辑的因素,任何有害的事物背后必定有违背逻辑的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对存在即合理的最好诠释。

本文基于以上原理,下面就现实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经济:马克思对了吗?马克思当然错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按照马克思理论最后真正成功的,中国不是按照马克思理论成功的,而是按照邓小平思想成功的。马克思错在用对立的眼光看待阶级关系,而不是用统一的思想双赢地去改造阶级关系。马克思为什么会错?因为他不知道辩证法的结构。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是对立统一结构,体力劳动者可以弥补脑力劳动者在体力上的有限性。资本家与无产者是对立统一结构,资本家可以弥补无产者在生产资料上的有限性,无产者可以弥补资本家在体力上的有限性,两者互补。无产者与资本家的对立的根源在于分配问题,历史早期的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剩余价值,这是一种分配错位,属于空间上的错位造成对立,合理分配就能纠正这种错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是纠正了这种分配错位,才有了高速的经济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在其中起到了促进合理分配的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符合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所以不是对立统一结构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因果关系,有怎样的生产力就会有相应的生产关系来与之相适应,提前改变生产关系就会产生时间顺序上的颠倒,这种时间顺序上的颠倒会造成生产力内部的对立,而不是互补。前苏联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公有制就是在生产力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改变了生产关系,造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在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形成生产力内部的对立。其同时伴有劳动成果分配上的空间错位,而中国改革开放正是纠正了分配上的错位,同时改变了生产关系,才有了今天的经济成就。

社会主义的目的不是公有制,社会主义也不是平均主义。公有制是使经济更稳定健康、更合理发展的方法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是对立统一的,应该互补共存。实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发达生产力恰恰是从私有制,是从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也是对立统一结构。市场经济的有限性分三种情况:生产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绝对过剩。市场经济的有限性要用计划经济来弥补,生产不足时要利用政策促进生产;生产相对过剩是由于购买力的不足,要通过合理分配来提高购买力;生产绝对过剩时则要采用计划经济。未来的社会一定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统一,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统一,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统一的社会。该计划经济的地方要计划经济,该市场经济的地方要市场经济,如果两者发生空间上的错位,就会产生对立而不能统一。

金融和实体是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投资者与融资者同样也会因为分配的错位而产生对立。资本流向资产,资产就泡沫化;资本在金融内部空转,金融产品就泡沫化,经济危机就会产生。资本就应该流入实体,以升级更先进的生产力。房价上涨是市场经济行为,过度上涨是资金过度流入。买卖本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贷款可以使炒房者先拿房后付钱,这是种时间顺序上的颠倒,这种颠倒造成资金远多于资产,买卖双方力量严重失衡。只要纠正时间顺序上的颠倒:限制贷款,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自住房的贷款还是应该鼓励的。而用行政手段限制房价,由于行政手段不属于经济行为,不满足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这个条件,无法构成对立统一关系,还会产生新问题。比如新房与二手房的价格倒挂,还容易滋生腐败。行政手段在这里属于本质上不同而形式上相同的一类事物,适合解决需要顺势、促进、助长一类的问题。

我们从对立统一结构的不同部分入手,具体分析一下解决房价过度上涨的不同方法。一、对立法,最佳选择,从原因入手纠正时间上的颠倒,限制贷款。二、助长法,次佳选择,有利一方助长,有害一方对抗抑制。因此卖房一方应该助长,卖房时间限制,成了只准买不准卖,反而减少了房源。应该改为多套房者必须先卖旧房才可以再买新房。提高首付则是对买方的抑制。三、代偿法,最差选择,从结果入手限制新房交易价格,造成新房与二手房的价格倒挂,也容易滋生腐败,竞地价限房价还影响房子质量。

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为对立统一结构,具有互补性。同时,如果发生颠倒或错位也会产生对立。如何界定政府之手?市场之手的本质是资源合理配置。根据同质异形原理,对立统一结构的双方应具有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的性质。真正的政府之手本质上应该为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手段。货币增发,或者说积极财政政策与市场之手本质上不同形式上相同,所以货币政策虽然是政府行为但却不应属于政府之手,作为逆周期调节并不适合,只适合用作助长法。

货币的本质是为了商品的流通,货币本身不创造财富,GDP的本质是商品生产,是真正的财富。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谁为这个信用背书?只有GDP。货币增发就应该与GDP增长量挂钩。货币增发超过GDP的增长,货币就会流向资产,引起资产泡沫。而合理增发的货币还应该合理分配,否则就是事实上的“铸币税”。

货币政策适合助长法。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刚好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出口和国内需求增长拉动了GDP,正是由于GDP的增长吸收了货币的增长,避免了危机,货币政策在这里刚好起到了助长的作用。这一次却未必。由于对立统一结构的多层次性,因此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或单一逻辑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原因或多条逻辑决定。按单一逻辑判断事物的发展,虽由于一时的巧合而成功,却往往会在另一个时间而失败。所以,必须要在掌握所有逻辑的情况下,以及各逻辑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够对事物发展有一个全面的清楚的认识。

对于经济下行,我们应该做什么?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其实就两点核心:生产力和购买力这一对立统一结构。更高的生产力才会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人们才能交换更多的商品,才能富裕,所以富裕的本质是生产力。购买力(商品流通)是生产力能持续发挥作用的保障,而合理分配是流通持续性的保障,否则就会产生货币和商品的流通被阻断,要么由于购买力的不足造成生产相对过剩,要么由于投资不足造成生产不足。所以,合理分配就需要利润、工资、税收三者之间的平衡。过度的基建投资会造成产业的不平衡,使其它产业要么缺少投资要么缺少购买力。最应该投资的是更先进的生产力。

调节分配比例以促进消费和投资;利用政府之手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出口;这些都是促进经济量变的方法。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利用现有先进生产力带动生产力落后地区发展,这是生产力局部质变促进经济的方法。促进更先进生产力的诞生,这是促进经济质变的根本方法。而货币政策只适合在GDP增长的情况下采用助长法,而且还必须关注货币的流向。逆周期调节,不如顺势而为,支持更有生命力的新产业、新技术。但顺势而为不是拔苗助长,要分清主体。量变总是有天花板的,此时必须用生产力升级解决质变问题。持续改进量变,积极寻求质变,中国的经济空间还是很大的。

再分配以消费代替税收,如以新消费替代遗产税。以消费实现财富的再分配比遗产税、高收入税更公平。或收高消费税、资源税也会更合理些。新消费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以消费代替遗产税、高收入税符合统一法。

医学:医学上治疗方法分为顺势疗法和对抗疗法。顺势的是助长免疫力,对抗的是病毒细菌,而不是对抗免疫力。比如抗生素与病菌、疫苗与病毒,符合同质异形原理。而感冒药和退烧药是对抗免疫反应的,是对抗症状的,这个症状是免疫反应产生的。发烧是身体为了抵抗细菌病毒的主动反应,如果是细菌感染,用了退烧药还可以用抗生素对抗。如果是病毒感染,用了退烧药后我们能以什么对抗病毒?用激素吗?我们在用退烧药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却用激素来激发免疫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实际上除了用抗生素和疫苗这两种符合同质异形原理的对抗法以外,我们应该采用生姜等辛热药物助长免疫力,符合本质上不同形式上相同的助长原理。医学本应是科学,当医学成了盈利的行业之后,医学偏离了逻辑,不,是无视于逻辑。当然,感冒自古就有误治,该温里扶阳的时候用了发汗解表,该发汗解表的时候又用了寒凉药,最后将一个容易治的急性症治成了一个不容易好的慢性病。

疫苗由于采用的是时间颠倒法,所以只能提前预防病毒感染,却不能用于治疗已经感染的患者。如果利用现代的基因技术,采用同质异形原理中的空间错位法,或许能研制出对抗病毒的特效药。

精神分裂症是种主观存在。其本质是大脑皮层的主动抑制,目的是逃避、掩盖不愉快的记忆,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并且以幻觉代替。这是一种空间上的错位。所以真正能治好精神分裂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两者符合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的原则。而药物只能控制病情。化学药与疾病大多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所以不适合形成对立统一结构。

在高结构层次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如果降低层次看却具有同质性。如化学药和我们的身体,一个是化学层次的,一个是生物层次的。从生物层次看两者不具有同质性,但从化学层次看,两者却具有同质性。由于同质性的原因,低层次事物在消除高层次事物的不利因素的同时,也会对有利因素产生新问题,这就是化学药的副作用。所以,统一法和对抗法只适合同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的事物之间只适合助长法。

放疗和化疗对于癌症的治疗不符合同质异形原理,也不符合助长法。对癌症的认识根本没有考虑到身体的主动性,是对生命的合法犯罪,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这个问题我会另写文章具体讨论。

物理学: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对立是因为空间上的错位。经典力学不是相对论的低速近似,而是两者的适用空间不同。相对论是黎曼几何,对应的是球面。而球体的引力场的场强正好是具有球形的特性,相等的引力场强度的点集合就是一个球面。所以相对论适用近引力场,所有物质速度都低于光速。原因就在于相对论所依据的实验结果是在近引力场中得出的。经典力学对应的是欧氏几何,适用远引力场,物质速度可以超光速。经典力学在近引力场中近似在欧式空间中,是因为宏观物质的运动受物质之间的作用力干扰影响较小,而微观物质运动受干扰影响较大。与黎曼空间的亚光速相反,引力场内部有可能存在罗氏空间,并且只能存在静止或超光速两种状态。

世界是确定性的,不是概率性的,否则就违背了因果律。我们对世界的把握的不确定,在于我们对逻辑的把握的不完备,退而求其次采用概率统计。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都是空间上的错位,都是由于主动观测对实验对象的干扰引起的,如能将主动观测改为被动观测,必能得出确定性的结果。

最后,总结一下解决问题的四种方法:

一、统一法:纠正错位和颠倒。

二、对立法:利用本质上相同形式上不同的事物引入错位和颠倒。

三、助长法:利用本质上不同形式上相同的事物助长有利的一面。

四、代偿法:错将助长法用做对立法,只能表面上解决问题,并且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中”者无过无不及。

作者:金晖,电子邮箱:15305758516#189.cn将#换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