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除夕夜(过年)

不知道因为是疫情原因还是什么?这个小县城的周围没有一点喜庆的过年氛围,大街上总是来往匆匆的汽车和人们,就是乡下农村,在除夕这天的夜晚也是静悄悄的,静谧且黑暗,一点不复往年的热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年三十除夕夜?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年三十除夕夜(过年)

大年三十除夕夜

不知道因为是疫情原因还是什么?这个小县城的周围没有一点喜庆的过年氛围,大街上总是来往匆匆的汽车和人们,就是乡下农村,在除夕这天的夜晚也是静悄悄的,静谧且黑暗,一点不复往年的热闹。

这个新年,我总是怀念起小时候的过年,那这真是幸福的年啊!虽然很穷,但是开心又热闹。

80后长大的人,经历了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虽然不至于吃不上肉,但是,能过瘾的吃肉,也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那时候我没有长大,每次过年爸妈都会带着我们,像搬家似的回爷爷家过年。

爷爷家就像那时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很穷但是很热闹。我的爷爷一生有六个孩子,三儿三女,我爸排行是第五,但是以前都是按儿子排行叫名字,女儿不算在内,所以我爸又是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弟弟,三个姑姑都比我爸大。

自我记事起就知道,我爷爷是附近村里有名的人,他的中医有名,据说更是会给男女调身体,很多想要男孩的,吃过他配的中药,就生男孩,更别提其他的小感冒什么的病症,再是算卦看风水有名,外地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找他算卦、看坟地风水,其实也就是他读书多,他很爱看书,所以懂得很多,古时候的四书五经、易经八卦、医学古书等,他什么书都看,他会的这些东西,都是他自己从书上学来的。家里到处都是那种厚厚的、很有年头的黄纸古书,里面的都是看不懂的古体字,奶奶说,我爷爷每天都要点着煤油灯,吸着廉价的卷烟,看书到凌晨。爷爷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每年村里人都会找他写对联,老家的对联也都是他写的,他还是村里的会计。

爷爷除了买书,其余的都很节省,记得我爸上班后,经常给他买好烟,他都不舍得吸,都是拿出五角钱,让弟弟去买五分一盒的烟,弟弟还纳闷,五毛能买一盒吗?最后买了一条回来。

因为他喜欢学习看书,所以在那个很贫穷的年代,我的姑姑们、大爷、叔叔都上学读书,只要喜欢读书,不管男女,就是上到大学,爷爷也供养,但是最后,只有我爸爸喜欢读书,并上到了大学,走到了体制内岗位。

那时候有学问有本事的人很少,所以爷爷很受人尊敬。但是我爷爷脾气很暴躁,和奶奶三天两头的吵架。

每年回老家过年,我妈妈就会和爸爸生气,我家就会发生很大的家庭矛盾,我以为每家过年都是这样的,有时候我还想,是不是上天不能见到我家过幸福的日子。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有时候是爷爷提了什么要求,有时候是大爷大娘要什么东西,有时候是婶子跟妈妈说了什么,反正每年家里都会有矛盾,还都是过年的时候,但是这也挡不住我们小孩子对于新年的盼望,人生百态,这才是鲜活的生活啊!

我的老家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农村,老家给我的印象是树很多,到处是绿树茵茵,房前屋后、路边、地里都是树,每一家的院子都铺的高高的土,房子旁边的路很低,走在小路上和各家的院子相差起码两人高。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把家里的院子垫的高高的?后来才明白,老家以前经常发大水,怕淹没了房子,听我妈说,她结婚的第一年就经历了发大水,黄河水就和高高的院子平齐,出了院子就是河。

我的奶奶很疼爱大爷大娘,更是疼爱他们的儿子,爷奶的第一个孙子,可能是老人都喜欢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也可能是我大娘很厉害,更可能是他们身体不好。

我从小就怕他们,远远的看见他们就想躲起来,从来没有见他们笑过,都是阴沉着脸,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吵架。但是爷爷奶奶总是对我爸妈说,你哥嫂多不容易,他们又缺什么了。

老家总共有三个院子,离的都很近,大爷大娘的院子和爷爷奶奶的院子是前后院,就隔了一条小路。

叔叔婶子的离的稍微有点远,叔叔他们的院子是最好的,院子四四方方,一大间的三间砖瓦大通房,又大又敞亮,据说那是爷爷给爸爸的宅子,但是叔叔结婚的时候,婶婶看上了,不给院子不结婚,后来就成他们的家了。

爷爷又把另一个院子给了爸爸,后来,又被大爷大娘看上了,那个院子又成了他们的家。爸爸说,他当兵回到家就垫高了这两个宅院,最后还都不属于他。

爷爷住的房子很旧很小,这个宅子没有高高的院子,只是房子垫高了的,院子很是低矮,院子里有一颗大枣树,大枣树的顶部和房子的门檐一般高。正屋主房里永远都是黑黑的,屋里面墙上都是土,现在想来,不是砖瓦房,就是老式土屋,门都是歪斜的黑木门,主屋旁边一间低矮的、巴掌大的小屋子,那是我们回家住的房子,那间很小的屋子里,我已经没有了印象,感觉就是小,里面还有很多的杂物,幸好我们只是过年才住几天。这个院子后来就分给了我们。

即使大爷大娘分家单独出去过了,但凡家里有好吃的,奶奶就给他们送去,家里的烧鸡,鸡腿要给他们送去,这些小事很多。

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美人,八十多岁的时候,双眼皮的大眼睛还明亮有神,樱桃小嘴还是红润润的,鹅蛋脸的皮肤,除了皱纹就是白。奶奶小时候是个地主家的孩子,家里田地很多,因为父母早逝,哥嫂早早的把她嫁出去远门了,虽然嫁给了贫穷的爷爷,但是爷爷也不计较她啥也不会做,年轻时候是爷爷的母亲做家务,孩子大了是姑姑们做家务,我爸爸就是大姑看大的,姑姑小时候经常背着爸爸干家务,很是勤快,所以奶奶很少干家务活。

回到老家,家务活都是妈妈在干,什么烧锅做饭,煮肉杀鱼,都是她,但是,肉煮好了,奶奶总是会把妈妈支开干其他活,然后挑出好的给大爷大娘送去,这时候只有爷爷公平的让妈妈去吃好吃的。

就这样大爷大娘对爷爷奶奶也不孝顺,整天和老人吵架,大娘甚至骂奶奶他们。

爷爷虽然也疼大爷大娘,但是他心里分明看的清楚,谁孝顺,谁不孝顺,经常对人说,老二家的孝顺,但是他又是很倔的脾气,看着二儿子经常买这买那,其他俩儿子啥也不买,还想着沾光,他又管不了,就生闷气,跟奶奶找事吵架,所以家里过年就是很“热闹”。

因为奶奶偏心,我妈和婶子很亲近,婶子会说好听的话,妈妈一年回家一次,她总对我妈说一些事,我妈很天真,人家说啥就信,并且回去就和爸爸生气。

婶子就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嫉妒爷奶的偏心,还爱沾小便宜,如果说大爷大娘是正大光明的沾光,婶子就是要面的沾光,不能沾在明面上,要脸面,所以看着有些事就很难受,然后我妈回老家后就会教唆我妈对抗我大爷大娘。

我妈个性很强,但是很善良,对亲人也大方,这就是造成了她拿了东西还得罪了人的性格。我爷爷家有事,向来是我家拿大头或是全拿,大爷不拿,叔叔拿小头。我妈经常说的话就是沾光沾光越沾越光,孝敬老人,花的越多,挣得就多。

我爸和我叔就是农村说的很老实的人,爸妈很孝敬爷爷奶奶,爸爸更是很尊敬爷爷,爸爸从小不爱干活,就只有学习,他为了逃避种地就努力学习,最后当兵,当老师,又到了行政单位。有运气的成分,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

小时候过年就是响亮的鞭炮声,是热闹的全家团圆,是满满的安心和幸福。

如今,大爷大娘,爷爷奶奶已经去了,家里的老房子也已经推了,种满了树,叔叔一家也搬到了县城,我们只有每年的清明才会回老家祭奠爷奶。

过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年味,也没有了老房子,也没有了爷爷笑呵呵的拿着铜钱给我算命运,也看不到满脸阴沉的大爷大娘,也没有了总担心奶奶从院子走到屋里的这段路程,她的小脚再被绊倒。

这个年只有了这些满满的回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