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学子们考试超常发挥(应考冲刺班)

愿学子们考试超常发挥(应考冲刺班)(1)

校外补习市场上,“冲刺班”五花八门。杨兴乐 摄

随着中高考复习白热化,校外“冲刺班”话题在江门的学生和家长群体中,更加火热了。

中考合同班、联赛班、省实特训班……在校外补习市场上,各类“冲刺班”五花八门。如今,中高考临近,一些口碑较好的校外“冲刺班”早已爆满——名额早在春季开学时已被预约完了。

笔者走访了解到,江门市内较好的几间中学如景贤中学、怡福中学、江门二中、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不少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报读。

“中高考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两个转折点,我们当家长的都希望能在关键时刻托孩子一把,送他上名校,接触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面对中考,家长陈女士有些焦虑。

补习班花样百出覆盖各种应考需求

在蓬江区丰乐二街上,远远可见某校外培训机构打出的巨幅招牌。该机构一楼入口处,张贴着“中考合同班”的海报,上面除了7位“名师”肖像,还标有“1980元/科”“签约考上江门一中/新会一中/培英高中等”“绝密押题”等字样。

日前,笔者以家长身份前往该机构咨询,工作人员介绍“中考合同班”的开设时间在8月,总费用4万多元,前期以小班辅导为主,后期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调整,辅导时间会延续到中考前夕。

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报名“中考合同班”的学生要经过筛选:“签订合同之前,学生要来完成测试,我们根据测试成绩及在校成绩进行评估,定出合理的目标。如果中考成绩达不到合同中的目标,我们会在扣除教辅资料杂费后,返还3万多元。”另外,后期进班的学生所交费用仍是4万多元。

在五花八门的应考“冲刺班”中,“中考合同班”只是其一。笔者走访了江门市内较有名气的校外培训机构,了解到除平常的提高班、培优班外,还针对中高考开设了“中考目标班”“自招班”“联赛班”“艺体生文化课全日制”等。

在另外一家培训机构,据工作人员“唐老师”介绍,“自招班”的目标指向高考自主招生考试及初升高名校自招,如广州的省实(广东省实验中学)和华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门的江门一中;“联赛班”则以国内五大学科联赛为主攻方向。

“报读自招班、联赛班的学生大多来自景贤中学、怡福中学、江门二中等市内比较有口碑的学校,他们想通过报班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就读名校。”“唐老师”说。

补习一年半,花费近10万

余女士的孩子是景贤中学的初三应届毕业生,考试成绩有时候能进入全校前十名,目标是市外名校。早在初二第二学期,余女士便为孩子报了“自招班”,主攻数理化三科。

“有些家长初一便送孩子报读自招班、联赛班了。”余女士告诉笔者,送孩子到外面补习主要是加强竞赛思维训练,以便应对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这一年半以来,余女士在孩子的校外辅导上花了近10万元。

在另一家课外培训机构,选择“一对一”辅导模式的学生,高三费用为每科每学期7000至8000元,初三为每科每学期5000至6000元。

一名王姓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般报班补习的学生分为三种:成绩非常差的、成绩中等靠前的、成绩非常好的,其中第二种占大多数。

李女士的孩子在景贤中学就读,成绩在班里中等靠前,目标为江门一中第二批推荐生名额(全市共500名)。“我们初二就给他报班了,虽然冲刺的效果并不大,但希望可以让他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李女士透露,她孩子所在的A班里,超过一半学生报了校外的补习班。

“焦虑报读”易导致反效果

同为应届毕业生,培英中学初三学生辛夷(化名)则显得比较谨慎,升初三之后,她渐感到数理化三科的难度变大,于是到校外报读数学补习班,专攻重点难点题型。

一个学期后,辛夷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但她同时感到,“校外补习班以题海练习为主、教师答疑为辅,短期提升效果明显,但过程缺少对解题思维的训练。”

针对家长、学生寄望于“冲刺班”来拔高中高考成绩的现象,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九年级级长李明认为要视情况而定:“有一部分家长目标比较明确,他们在孩子较小的时候便报了校外的补习班;有一部分家长会在孩子成绩下滑时报班补习,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家长纯属跟风,看到其他家长给孩子报了班,唯恐落后,也赶着去报名。”

李明认为,第三种家长的焦虑情绪容易影响到学生,产生事倍功半的反效果。

怡福中学校长彭宏表示,为提高成绩报读校外补习班无可厚非,但校外补习应与校内课堂高度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容易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另外,校外补习机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与分析,培养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发展力。

“在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学生放学早了、作业少了,看似轻松了,但实际上他们的压力并没有减少一分。家长们的焦虑只会有增无减,只不过从前是在校内,现在转移到了校外。”“天骄教育”的王姓工作人员说。

■观察眼

“冲刺班”为何难改“应试”本性?

校外“冲刺班”的实效难以评估,同时,其合法性问题一直存在。

去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整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行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如今一年过去,应“考”而生的“冲刺班”在江门热度不减。有培训机构甚至私自举办理科竞赛,鼓励初二、初三学生参加,选拔尖子生进行“名校特训”。

上文提及的“中考合同班”不仅存在“强化应试”的嫌疑,而且也可能违反了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下称《广告法》)。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四条,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前有法律明令禁止、后有专项治理行动,为何难以改变校外培训机构的“应试”本性呢?归根到底,以教育为径实现“鲤鱼跃龙门”,仍是大多数中国家长们的普遍期待。“冲刺班”的大热,所反映的其实是家长对教育资源竞争性分配的焦虑。

正如江门市景贤学校校长戴旌所言:“我们现在的教育仍属于竞争性教育,家长为孩子报班表面看是为了提高学习竞争力,实质上反映了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有限社会资源的担忧,这不仅仅是高考指挥棒的问题。”

撰文 黄烨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