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中国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西门豹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是魏文侯时期的一个将领,曾经跟随乐羊参加灭中山国之战。后来在翟璜的推荐下,出任邺城县令(实际的郡守),西门豹是一个有超级能力的县令,把邺城治理的相当好,成为着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和军事家。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

西门豹像

位于河内的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区北18公里处)常年遭受旱涝灾害,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但是,邺城处于赵国的邯郸与韩国的上党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魏文侯一直想找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去治理邺城。《史记》载于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00年)。有说魏文侯三年(公元前422年),大夫翟璜举荐西门豹任邺。在西门豹上任之前,与文侯有一段对话,文侯对西门豹说,放心去吧,好好治理邺城,你一定会功成名就的。西门豹说:“请问成功、成名也有方法吗?”文侯说:“有方法:对乡邑中的老年人,就先让他们承办诉讼之事;入境的人,就聘请德才兼备的尊他们为老师;对那些喜好掩盖别人优点、宣扬别人缺点的人,要根据事实进行考察。事物总是似是而非的;莠草的幼苗象禾苗,黧牛的毛色象老虎,白骨好似象牙,武夫好似玉石。这些都是所谓似是而非的事物啊!”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

魏文侯像

西门豹初到邺城 (今河南安阳北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4)

西门豹像

西门豹的之所以很出名,也主要在于他对邺城的治理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件事:一是妥善解决河伯娶妻事件;二是开挖兴修十二道沟渠,灌溉农田;再一个就是带领邺城的官兵攻伐燕国,取得大片领土。也正因为如此,才被司马迁收入《史记·滑稽列传》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5)

西门豹治理邺城

一、河伯娶妻

正是有了跟魏文侯的一番对话,西门豹一到邺地,第一件事就是访问民间疾苦,当地的长老告诉他,就是因为给河伯娶妻,才导致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细问之下,长老们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使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6)

西门豹除迷信

西门豹可是个讲科学,不迷信的人,听到这他就已经把事情的原委猜个八九不离十,肯定是三老、廷掾和巫师三人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借着河伯娶妻的名义,榨取百姓的钱财,使得老百姓痛苦不堪。怎么办呢?如果直接派人把这三个人抓起来杀了,虽然简单,却不能破除当地人对“河伯娶妻”的迷信。于是他就顺水行舟,准备在下次河伯娶妻的时候演一出好戏,让大家看明白这是那个人的丑恶嘴脸,然后再一网打尽。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7)

西门豹治理邺城

等到河伯娶妻的日子来临,西门豹也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穿上只有在盛会时才穿的衣服,以示郑重。这一天,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够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我们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立即派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8)

河伯娶妻

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禀报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插着簪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最终,廷掾说出了真相,正是他们三人合伙设计出“河伯娶妻”的骗局,搜刮民脂民膏,闹得家家妻离子散,民不聊生。西门豹命令把廷掾及一干人犯统统抓起来坐牢。从此,邺城再也无人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曾经逃离故乡的百姓也纷纷回归家园。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9)

西门豹治理邺城

二、兴修水利,开挖12道渠

河伯娶妻的闹剧收场了,百姓的苦日子还是没有解决啊!西门豹就带人考察了邺地地形和河流分布情况,然后,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 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担心因我而受害受苦,但期望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0)

西门豹治理邺城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二堰称为十二 ,改名天井堰。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亦称万金渠。渠首在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1)

西门豹治水

三、西门豹罢官

西门豹担任邺地的县令时,为官十分清廉,嫉恶如仇,深得民心,但是他没有去巴结讨好魏文侯身边的亲信,所以这帮人对西门豹一直怀恨在心,于是就互相勾结起来,在魏文侯面前说了很多西门豹的坏话。

年底,西门豹在向魏文侯做报告的时候,原本政绩突出的他应该受到嘉奖,结果却被收去了官印,罢了他的官职。西门豹知道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于是就向魏文侯请求在干一年,如果这一次再干不好就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的请求,将官印还给了他。

接下去的一年中,西门豹疏于实事,极力讨好魏文侯的亲信。等到他去述职,虽然政绩不突出,但是却受到了魏文侯的称赞。这时,西门豹说:“去年我有政绩您却收了我的官印,今年我只是亲信了您的左右,但是功劳不如过去,你却对我赞赏有加。这种赏罚不分的官我不想做了。”说完,就把官印还给魏文侯。魏文侯这才醒悟过来,急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西门豹罢官的事情告诉世人:正直的人,如果遇到昏庸的统治者,就会受到压迫,以致于造成是非不分、人妖颠倒的现象。想要做个贤明的统治者,只有亲君子远小人,才能减少赏罚不分的失误,才能更有效地治理国家,做一个万人爱戴的贤君。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2)

西门豹辞官

四、兴师伐燕

西门豹非常清楚地知道粮食和兵力对一个地方很重要,所以,在邺城开始繁荣时,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这个政策让邺城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加,别的地方都不敢侵犯邺城。邺城也很快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重要阵地。西门豹的故事并不是子虚乌有的,它是真实地存在的历史事件。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3)

西门豹治邺县

西门豹到使邺县逐渐富裕兴盛起来。但魏文侯却常听到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意见,说邺县官仓无存粮,钱库无金银,部队缺少装备,西门豹把邺县治得一塌糊涂。魏文侯到邺县视察时,就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问题责问西门豹,并说若西门豹回答不出理由,就要治他的罪。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盈。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大王若不信,让我上楼敲敲鼓,看看邺县钱粮兵器如何?”西门豹上楼,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县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集合到楼下。

魏文侯知道了西门豹的政绩,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不同意说:“民可信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了信约,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了,如果随意解散,老百姓就会有被受骗之辱。燕王经常侵我疆土,掠夺我百姓,大王不如让我带他们去攻打燕国。”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于是西门豹发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4)

临漳西门豹公园雕塑

四、西门豹之死

西门豹这样一位对魏国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却仍然遭到国君的杀害。原因是他在兴办十二渠时,征用了大量的民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起了一些怨言。当地的乡官豪绅乘机大进谗言,千方百计陷害他。魏文侯轻信谗言,西门豹用事实说服了他,免了要害之罪。但当魏文侯的儿子武侯继位后,西门豹却仍惨遭杀害,含冤死去。没想到一生清廉,为官的西门豹却死在了糊涂的君王手上,简直让人惋惜不已。西门豹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亲手主持兴办的引漳十二渠,经劳动人民的不断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续到唐代至德年间,有一千多年。西门豹死后,邺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兴建了西门豹大夫庙和投巫池。宋、明、清三朝还为他树立了碑碣。直到现在,河北临漳地区还有一条渠,叫西门子渠。它也是一个纪念碑,记载着两千四百多年前这位无神论者的治邺功绩和人民群众对他的崇敬与感念。太史公司马迁曾对西门豹有高度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可谓非贤大夫哉!”后来也有人曾作诗颂扬西门豹:“河伯何曾见娶妻,愚民无知被巫欺,一从贤令除疑网,女子安眠不受亏。”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5)

古邺城令像

五、 古代官吏“三不欺”的“为吏之道”

《史记·滑稽列传》,载:“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释:“循吏传记子产相郑,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贱为政清净,唯弹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见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

子产相郑的故事在《史记·循吏列传》等多个文献中都有所记载。子产,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子产先后辅佐过郑简公、郑定公两位国君,长达20余年。子产治理郑国时,明察秋毫,亲力亲为。他整顿田制、作丘赋、铸刑书、改革用人制度等,励精图治,赢得百姓爱戴。子产去世时,百姓痛哭:“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子贱治理单父的故事出现在《吕氏春秋》和《说苑》等多部文献中。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为孔子的学生。曾被鲁国国君任命为单父宰。《吕氏春秋》中记载:“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子贱治理单父,为政清净,善于用人,从而赢得了“鸣琴而治”的美名。同样治理过单父的孔子学生巫马期问子贱,何以做到“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子贱回答:“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详细的叙述。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水利家。他任邺县县令前,魏文侯找他谈话,告诫他“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的从政方法。西门豹就任后,遵循国君教导,首先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到邺地最大的问题是给河伯娶妇这一陋俗。他进而实行严格的法律,将散布谣言的巫婆扔进河中以儆效尤,之后又兴修水利,治理了邺地的水患。

子产、子贱、西门豹治理不同的地方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子产明察秋毫,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清静无为,百姓不忍欺骗他;西门豹严刑酷法,百姓不敢欺骗他。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6)

西门豹治邺

六、西门豹祠

现存于安阳县安丰乡北丰村的西门豹祠,又称大夫祠。据明朝《河南总志》记载是北齐天宝年间建造。但后来考证则始建于东汉年间,北齐只不过为其进行了修葺而已。魏文帝(曹丕)《述征赋》曰:“羡西门(豹)之嘉迹,忽遥睇其灵宇。”而据《水经注》记载:“漳水又东北径(经)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所修也。’”这里要说明的是,“赵”当是十六国时代的后赵,“建武”则是石虎当后赵皇帝时的年号,时间是公元335——348年。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时间则是公元220——226年。《述征赋》写作年代不详,但可断定写于他在位期间。后赵石虎时代,距《水经注》作者郦道元的北魏非常近,可他却说西门豹的祠碑“隐起为字”,可见刻立时间已久,应在曹魏时期或它以前.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7)

西门豹庙碑

北宋嘉祐二年(1057),当时的邺县令马益,在把西门大夫神像的帝王袍服冠冕,改为古县令装束的同时,又将“豹神庙”改称为“西门大夫祠”。该祠于1924年毁于战火,现仅存几通旧碑。令人抱憾的是,大部分石碑字迹漫漶,年代已难以辨认。由于年久失修,西门豹祠只剩一壁残垣。这些碑刻中,最为著名的当推《西门豹祠堂碑》。该碑全称《清河王高岳造西门豹祠堂碑》,北齐天保五年(554)立,高2.27米,宽1.63米,口光族撰,姚元标书,江希遵篆额,潘显珍刊石。碑阳隶书29行,每行44字;碑阴正书6列,每列计33字。额篆书阳文“西门君之碑颂”2行6字。书法方整茂丽,宽博劲挺。清杨守敬《平碑记》曾评价道:“书法变古劲为丰腴,波磔亦不用折刀头之法,竟与正书相去不远。北齐一代分书多如此类,虽不及元魏之峭拔,亦无寒俭之气。

刻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七月的《西门大夫庙记碑》,为马益之兄马常撰文,马益等人共立,无书丹人姓名。该碑通高1.73米,宽0.90米,厚0.18米,额篆书“西门大夫庙记”6字。碑文楷书,22行,满行34字。碑文除颂扬了战国时魏国邺县令西门豹破除迷信,革除为“河伯娶妇”的恶习,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绩外,对马益改西门豹塑像的装饰和西门豹祠称号的做法也进行了肯定。是一通很有史料价值的碑刻。眼下的西门大夫祠遗址上,除以上两通碑外,还有明弘治七年(1494)立的《重修魏邺令二公庙记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的《重修邺二大夫祠记碑》及一通地界碑。这些碑刻都十分珍贵。


附:《西门豹》连环画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8)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19)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0)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1)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2)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3)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4)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5)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6)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7)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8)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29)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0)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1)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2)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3)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4)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5)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6)

西门豹的迷信故事(天蚨园之西门豹)(37)

扩展阅读:

嵩山天蚨园之历史文化考证

嵩山最神秘的《天蚨园记》是商经?孝经?归隐图?

一本大嵩山少林寺旅游的百科全书(图文)

千年神话天蚨园,千古文人隐士梦

天蚨园国学堂拜师仪式大典

天蚨园研学课:学周易、观天象、察地理、探历史、辨人文、布兵阵

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中秋夜推广华夏文化大型汉服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揭牌仪式讲话

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论坛会讲

清华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国学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游学论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