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给你的印象(湛江人的乡愁是种什么味道)

湛江人给你的印象(湛江人的乡愁是种什么味道)(1)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离不开家乡的山山水水;乡愁,需要有安放的位置和空间。打开诗人陈宝梁最近出版的诗集《牵着月亮走过南渡河》,关于半岛乡村的点滴记忆被重新激活,一个安放乡愁的多维空间在徐徐打开。

在《牵着月亮走过南渡河》这部诗集中,诗人首先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真实而浪漫的情感空间。

陆机在《文赋》一书中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歌因情感而生,美好动人。诗人金铃子也说,诗歌是情之道。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自然的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诗人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

的确,一方水土,养一方诗人。对于很多诗人来讲,故乡是个重要而特别的地方。即便是在中国版图上微乎其微的某个小村落,却也深刻地影响着诗人的创作。雷州半岛与陈宝梁的关系,就是如此!这位从雷州半岛走出来的诗人,故乡的大海浪涛、河流山坡、田野晨昏、农舍炊烟、翠竹碧树、蓝天白云等自然景物,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感存在。南渡河,诗人最魂牵梦萦的母亲河——南渡河/一棵躺在地上生长的树/两旁的田野就是它的绿叶/两旁的村庄是它的果实……在南渡河的缓缓流淌中,在诗人的低吟浅唱中,让游子找到了曾经熟悉而又牵绊乡愁的地方——真诚、坚定、温暖。

陈宝梁是一名具有强烈家园意识的诗人。在其诗集中,有不少篇章是以其故乡雷州半岛乡村生活为背景的,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久久徘徊其中。无论是状物的《今晚,我想起南渡河》、《红树林》、《南方的乡村》、《我的石狗》,还是写人的《想念童年》、《想念我的母亲》、《山村老师》等等——或歌颂淳朴、善良、智慧而又坚韧的村民乡邻;或讴歌大而无畏、无私奉献的河流、大海;或记录在大时代洪潮裹挟中故乡的命运流变;或思考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当下故乡的出路……,雷州半岛,成了诗人切入社会现实的路径和审视世界的视角,在阅读故乡,阅读故人中,与农村社会现实近距离打量和对话,在安放乡愁的同时,也实现了诗人对于生存及奋斗意义的深层次追寻。

在《牵着月亮走过南渡河》这部诗集中,诗人还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纯粹而诗意的审美空间。

乡愁是多元的、多维度的,怀旧、伤感、惆怅、沉重、失落、温暖,五味杂陈。但其情感倾向和美学特征就是一种如梦如幻般的诗画意境,是一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牧歌式的纯粹。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日本学者花房英树出版的《李白歌诗索引》,对李白诗中的色彩字作过详尽的统计和分析。诗中着色,可使人身临其境,亦可显意境之美。陈宝梁深谙此道。

在陈宝梁的笔下,雷州半岛景物宛若浓丽的油画,大海的湛蓝与海滩的洁白,田野的金黄与天空的蔚蓝,红树林的绿与山稔果的黑,杏花的红与竹子的绿等等,斑斓的色彩展示了诗人激情洋溢的生活境界,展现了诗人纵情山水、心仪明月、崇尚自然、热爱故土、理想不灭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

陈宝梁笔下的自然景物,如:背着一口井/我们便可以漂泊四方;那日夜奔走的河流哟/我的一生倒下去/比你还长;紫荆花/承受台风的袭击/弯曲着生长/顽强地向上/几层楼的高度/需要她一生所追求;牵着村庄/牵着田野/也牵着悠悠的岁月……在经过视觉的筛选、审美的裁剪后,这些景物都有了特殊的意境。诗人通过自己的笔尖,为读者提供了陌生化而超然的视角,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官体验,在时空变换中,营造出令人向往的审美空间。

此外,在诗集中,诗人借鉴刘勰《文心雕龙》关于文体有韵之文、无韵之笔的论述。在视觉和听觉修辞上,重视声音对情绪的传递和情感的抒发——咸风吹皱的涛声、雨打蕉叶的珠玑声、大海的怒吼声、牧童的鞭牛声、田野的蛙声、晨雾里的鸡鸣声、甘蔗林里的歌谣、半岛姑娘的哭嫁声等等有声有色的画面,既强化了故乡诗情画意的形象,也显示了诗人建构温情而纯粹的精神家园的理想和追求,

在色彩斑斓中,表现着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向往和体悟,在迷乱风物中,诗人坦荡地抒写自我,透视人间。

在《牵着月亮走过南渡河》这部诗集中,诗人同时还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多彩而走心的精神空间。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的确,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衍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

诗人笔下坚忍不拔的红树林、奔腾不息的海浪、晚归的牧童、乡村戏剧舞台、守护村民安全的石狗、心事重重的乡村汉子、乡下人的春节、村前静静流淌的小河、南渡河柔软的月光……这一个个点,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表面上看,是一幅幅的画面,但由于诗人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新的精神想像,它更多的是蕴含着一种情怀、传承和力量——“红树林/其实,我看到了/我雷州半岛的父老乡亲 ”(《红树林》)、“把河流带来的肮脏洗干净/这就是宽容/把夕阳淹没/又把朝阳举起/这就是力量”(《大海》)、“牧童的长鞭/摇了摇/夕阳便圆圆的落山了”(《乡下》)、“每次离开家乡/我总是回头望它/它也远远望我/缄默的样子/总是让我感到亏欠它背叛它”(《我的石狗》),在抬脚落地之间,心头那割舍不断的乡思情愁,豁然开朗般地有了安放的地方。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空间要放到关系结构中,才能审视其意义的内涵。

《牵着月亮走过南渡河》在对故乡的各种生活场景的找寻、回忆、思考中,形象地揭示了雷州半岛多元文化背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示了由自然环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的内在逻辑,建构起共同的文化记忆,构建起遥望故乡的精神空间。

在陈宝梁的笔下,乡愁的空间并不仅仅局限于籍贯或者出生地,他在凝视故乡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进行全面的审视,在审视过程中,寻找自己精神家园。这个在内心深处建构起来的精神家园,与地域无关,与乡土人情无关——《人在世上》、《我在哪生存》、《人生就如一棵树》、《学会遥望》、《回想初恋》、《路过上海》等篇章,是经过文学想象和审美化的精神家园,是另一种温情脉脉的怀想乡愁,是“家国一体”的体现。

【延伸阅读】

陈宝梁诗选:

今晚,我想起南渡河

南渡河

一棵躺在地上生长的树

两旁的田野就是它的绿叶

两旁的村庄就是它的果实

南渡河,我走很远了

你还在那里歌唱

我用双手抚摸到的

只是今夜柔软的月光

但是,我知道

今晚,我的父老乡亲在倾听你

歌唱我们的镰刀

歌唱我们的家园

南渡河,我是诗人

只能用一条绳子牵着月亮

交给邻居的孩子作风筝

可是你呵,雷州的母亲河

村庄与拒绝种植庄稼的城市

粗大的或者精致的饭碗里

盛着的都是你的恩惠

南渡河,只有我知道

如果你想成为美丽的瀑布

你早就站起来了

今晚,我把歌谱写在月亮的团扇上

请你尽情歌唱

那是我献给你的赞歌

红树林

沿着雷州半岛海岸线

我看到了一片又一片

红树林

红树林枝繁叶茂

用绿色覆盖了海岸的春夏秋冬

鱼、虾、螺和螃蟹在树底下生活

鸟儿在树枝上鸣啾

一个安静的绿色家园

我不敢惊动它们

静静地站成一棵红树

红树不红

红树也不是树

它以乔木或灌木的结实

抵御狂风暴雨

红树不喜欢孤独

红树也不追求高大

它以群居的姿态

抵御狂风暴雨

红树喜欢大海

红树也喜欢大地

它以根系发达的扎实和坚韧

抵御狂风暴雨

沿着雷州半岛海岸线

我看到了一片又一片

红树林

其实,我看到了

我雷州半岛的父老乡亲

大海

沙滩

浪花

湛蓝

广阔

把河流带来的肮脏洗干净

这就是宽容

把夕阳淹没

又把朝阳举起

这就是力量

风平浪静的时候

大海总是以憨厚样子

让你亲近

有时候

大海是发怒的狮子

把你葬身海底

看过或者没看过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都装着一片大海

乡下

大河 流向天际

风吹过

翠绿的田野弯了一下

牧童的长鞭

摇了摇

夕阳便圆圆的落山了

戏剧

三五步舞台几万里天下

一夜发生太多的事

便是戏剧

灯影晃动的情调

于笛韵里二胡的弦鸣里舒展

一些话因为是唱出来的

便成为戏曲

所谓马过青山就是一支长鞭摇几下

所谓战争就是七八个人翻筋斗撞刀戟

一个人可以扮皇帝

也可以演小民演乞丐

一个人的动作

总是跟他化装出来的脸谱有关

看戏剧

看中国的风俗如何在葵扇里抖开闭合

看戏剧看中国的历史如何从一幕走向另一幕

看戏剧我们可以看到

人若跪下就在别人的脚下

人要站着就要有坚硬的骨头

好人含冤受屈我们流泪

有人奸笑我们咬牙切齿

英雄绝不会死去

因为我们不愿看到他们死去

古代人做了许多事

留给我们做情节

戏 看完了我们就喜癫癫回家去

中国戏剧的结局总是大团圆

南方的乡村

种几丛翠竹围成村庄

植一棵榕树耸立为村魂

村前村后的春笋

冒出汉子的心事

一条小路抛出去

是伸向远方的想法

菠萝丛里捧着圆圆的收获

甘蔗林里升起甜甜的歌谣

深深牛车辙

像两根粗壮的麻绳

牵着村庄

牵着田野

也牵着悠悠的岁月

人在世上

一一愿我在追求中死去

我心中的路

比任何路都长

若前面有河

我会砍下我一只手臂

架成独木桥

而我命中注定

只能绕着一棵树

走一辈子

胡子长了刮去

刮去了又长

古老的太阳

每天从我窗口爬起

英雄是在猛虎面前

诞生的

眼泪是跪着的人

掉下来的

我怕见到眼泪

尤其是自己的眼泪

人在外面

何处不是江湖

我活着

如秋风中一片落叶

如冬天里一棵枯草

笑是寂寞的花朵

而我有时候

要咬牙切齿地笑

习惯痛苦的人

不再痛苦了

就如习惯了幸福

就不再幸福

世上最美的是人的灵魂

最丑的也是人的灵魂

人呐

有时候不是人

许多朋友离我而去

我才知道天黑了

不认识你是一种遗憾

认识你是一种悲剧

你不应该骗我笑

然后再逼我哭

我的每一块骨头

都可以供人们冬天取暖

这个时候

我无法感动别人

只好感动自己了

黑白

睁开眼睛

黑是黑

白是白

闭上眼睛

黑是黑

白也是黑

手枪

人类制造手枪

无非是想把一些敌对的生命

击出鲜血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

高贵的贫贱的高尚的卑鄙的头颅

都要低下

电影里

神枪手的姿势很漂亮

每一颗子弹飞出

都那么扣人心弦

家庭里

孩子举起玩具手枪

每扳一次枪扣

他的父母都假装倒地

学会遥望

学会遥望

我看到了

高山之上的高山

青松之外的青松

风景如画

学会遥望

一个小小的初恋

就会变成长长的思念

她正在从远方向我走来

学会遥望

我越过尘世

看到了世外桃源

阳光灿烂

人比花美

一只蝴蝶正在翩翩起舞

想念我的母亲

子欲孝而亲不待

我母亲永远离开我了

回到老家,推开家门

再也找不到在厨房里为我煮饭做菜的母亲

走到田野,再也找不到弯腰除草种秧的母亲

再也没有人叫我的呢名

我习惯性叫一声妈

再也没人回应我了

离开老家的时候,再也没有

母亲依依不舍送我到村口的场景了

母亲是雷州半岛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烈日下寒风里

面朝大地背对太阳

劳苦了一辈子

母亲是村子里最好的人

从没有与任何邻居红过一次脸

从没有占别人一点便宜

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

总是不忘记送给左邻右舍

母亲从没有顶撞我父亲

从没有打过我骂过我

她说打在儿身上会疼在她心里

母亲从来都没有舍得花几毛钱

买一个饼给她自己吃

母亲,我还想跟着你走亲戚

还想你煮饭给我吃

还想沉醉在浓浓的母爱里

你怎么舍得离我而去呢

母亲,你儿子已经长大了

已经会赚钱了

我要带你吃世上最好的美食

带你去看世上最好的风景

去看看去抱抱你的孙子

而且叫爸爸不要再骂你了

但母亲永远离开我了

我只能泪流满面

想念我的母亲

想念童年

童年生活离我太远了

牛背上摇动的童谣

村前水塘里光着屁股的嬉戏

月夜里迷藏的诱惑

一切都远去了

不用知道米从哪儿来

不用知道钱从哪儿来

不用知道大人为何叹息

童年呵,我回不到那段生活了

压抑的时候我又想起你

失意的时候我又想起你

童年呵,我只能在回忆中

重温那段无知的乐趣

我的石狗

穷乡僻壤

我的石狗蹲坐在村口

或憨态可掬

或英俊威武

坐轿子的走了

骑马的也走了

开车的也走了

风抚摸一下它也走了

我的石狗

不吃不喝

守护村口几千年

每次离开家乡

我总是回头望它

它也远远望我

缄默的样子

总是让我感到亏欠它背叛它

【诗作者介绍】

陈宝梁,1969年11月生于广东雷州,有小说、散文、诗歌100多篇(首)发表于《星星》、《作品》、《诗神》、《诗林》、《诗选刊》、《诗潮》、《正报》(美国)、《青春诗歌》、《大学生》、《南方日报》等报刊。曾获第二届广东省大学生诗歌创作大赛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全国诗歌创作奖等多项文学奖。现居广东湛江。

诗观:诗,是人类最美丽的精神结晶;诗,最易于表达人世间最深的爱和最深的恨;诗,是来自于人对世界的感悟,来自心灵的歌唱或心灵的呻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