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柚产业示范园(四川省合江县真龙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刘昌质 李小孟 黎秋刚 王燕 官民 李明红 曾云 陈伟 吴安辉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真龙柚产业示范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真龙柚产业示范园(四川省合江县真龙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真龙柚产业示范园

作者:刘昌质 李小孟 黎秋刚 王燕 官民 李明红 曾云 陈伟 吴安辉

摘 要:真龙柚产业是合江县特色优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2020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从生产、技术、品牌和市场方面对合江县真龙柚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合江县真龙柚在产业化、果品品质、栽培管理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品牌和经营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合江县隶属四川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黔渝结合部,盛产真龙柚和荔枝等水果。真龙柚是由沙田柚芽变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因肉质脆嫩化渣,清甜多汁,无核,耐贮藏,经济效益较好,在四川泸州被广泛种植。近年来,在重庆市江津区,贵州省赤水市、习水县也有较大规模发展[1]。合江县的真龙柚产业,与福建省平和县和广东省梅县的柚产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笔者对合江县真龙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合江县真龙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自然条件1.1 气候

合江县地处东经105°32′~106°28′,北纬28°27′~29°01′,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03~1 752 m, 年均温18.2 ℃,年降雨量1 134 mm, 年有效积温5 900 ℃,年日照时数≥1 125 h, 年均相对湿度60%~85%,无霜期长达356 d(数据来自合江县气象局)。适宜的气候,为真龙柚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独特的生态环境。

1.2 水源

合江河流、溪涧众多,境内有长江、赤水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溪108条。其中,长江、赤水河、高洞河、大潮河、小潮河等58条河溪纵贯整个真龙柚生长区。水源水质好,无污染,为真龙柚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1.3 土壤

合江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和紫色土,自然肥力较高,质地以中壤和重壤为主,而且多数为河流、溪流冲积土,pH值在5.5~6.5之间,表土层厚度在20~100 cm之间,有机质含量为0.37%~3.51%,为真龙柚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数据来自合江县农业农村局)。

2 合江县产业发展现状2.1 生产发展现状

合江县真龙柚虽然口感极佳,但存在裂果率高、产量低、外观商品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产业化发展。从1995年推广栽培开始至2010年,历经15年发展,合江县真龙柚种植面积仅达到0.42万hm2(6.31万亩),产量仅0.6万t。2010年,合江县正式启动了真龙柚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应用研究,2011年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在泸州建立综合试验站,为真龙柚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创造了条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真龙柚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合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至2020年,真龙柚种植面积已达2.05万hm2(30.8万亩),产量10万t, 产值10亿元左右。其中,真龙镇、白米镇、荔江镇、大桥镇、先市镇、白沙镇等6个乡镇建成真龙柚标准化示范基地0.67万 hm2(10万亩)。2010、2015和2020年合江县真龙柚生产情况见表1。

表1 近年合江县真龙柚生产变化情况

年份

面积/hm2

产量/万t

产值/亿元

2010

0.42

0.6

0.84

2015

1.71

3.0

3.60

2020

2.05

10.0

10.00

2.2 科技支撑体系现状

自2010年开始,合江真龙柚产业技术力量经过十余年的培育,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内外结合、上下联通的科技支撑体系。在市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交流合作,开展真龙柚苗木脱毒、分子标记检测等试验研究,为真龙柚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市内,重点依靠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泸州综合试验站加强异花授粉品种选择、人工授粉、配套栽培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依托县、镇两级农技站技术骨干加强人工授粉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依托村、社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能手建立一线技术骨干服务团队,形成市、县、镇、村四级技术支持体系。目前,已经成功选育出优良新品种1个,真龙柚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筛选出优良授粉品种3个(四季抛、通贤柚和脆香甜柚)、最佳授粉品种1个(强德勒柚),编制了真龙柚生产技术规程等。

2.3 品牌培育现状

合江真龙柚1995年获得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获得全国五次柚类鉴评金奖,201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十三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多次获得名优农产品、四川名牌农产品、“最畅销产品”奖和“最受欢迎产品”奖等称号。2018年,合江县(真龙柚)被列入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4 市场营销现状

目前真龙柚市场营销主要以传统营销模式为主,销售链主要形式为“农户—批发商(或小商贩)—批发市场—个体摊贩—消费者”,最主要的经销场所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本地连锁超市和社区果品店等,也有少量消费者自驾车到农户基地或者网上购买。

3 存在问题3.1 产业化程度低

真龙柚高度集中成片的产业基地偏少,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生产主体主要是单个的农户,总体管理较粗放,单产较低,优质果供应量小。虽然现在有一定数量的合作社、协会和家庭农场,但“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3.2 果实品质参差不齐

真龙柚存在花粉直感现象[2],新筛选出来的优良授粉品种脆香甜柚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多数农户采用本地酸柚或红心柚等品种对真龙柚进行授粉,加上栽培管理水平不一致,导致真龙柚果实品质参差不齐。

3.3 栽培管理水平较低

近年来,合江真龙柚虽然发展较快,但果园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根本改善。从事果园生产管理的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对技术接受能力有限。从事真龙柚技术研究、推广的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集成配套与指导服务不够。人工辅助授粉劳动力成本增加[3],人工辅助授粉到位率低。这导致真龙柚栽培管理水平较低,平均单产低,全县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25 kg, 投产率不高,投产果园占比为30%。

3.4 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不足

相比福建平和的琯溪蜜柚,合江的真龙柚采后商品化处理严重滞后。上市销售的真龙柚,外观不佳,只简单做了大小的分级,品质分级和包装等都未能跟上,影响市场对真龙柚的认可度。

3.5 品牌知名度不高

广东梅州的沙田柚、福建平和的琯溪蜜柚等被大众所熟知,合江的真龙柚虽然获得了很多奖项,在川内有一定名气,但仍未走进广大消费者视野,品牌知名度不高。

3.6 缺乏龙头企业

合江真龙柚产业,仅有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1个、种植大户1 490余户,相对于8.5万余户种植农户,规模化生产者所占比例仍然太低。仅有的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仅几百万元,均未达到省级龙头企业规模,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4 对策建议4.1 狠抓“基地示范 技术支持”,推进真龙柚生产标准化发展

持续推进合江县现有真龙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打造高产、优质的真龙柚产业化“试验田”,树立起真龙柚标准化生产标杆和模板,逐步示范带动合江真龙柚生产的标准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内外的技术力量,针对地方生产条件,加速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技术水平提升和标准规程制度化建设,提升优质高产栽培管理配套措施的可复制性。同时,加快推进技术队伍的成长,培育一批新技术骨干,建立起更加广泛的技术支撑体系。

4.2 紧盯“优质化 稳定性”,提升果品品质和商品性

品质是真龙柚未来发展的生命力,持续提升和稳定果品品质,建立稳定的市场预期,可为打开市场奠定坚实基础。要实现真龙柚果品品质的持续提升和稳定,除了要充分发挥栽培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作用外,还需持续加大高接授粉品种实现异花自然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攻关,持续开展优质授粉品种筛选、机械取粉及冷冻花粉商业化利用等科研试验与推广。

4.3 突出“竞争力 带动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涵盖真龙柚产业中技术和新品种研发、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运等环节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对真龙柚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作用,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技术支持、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巩固“企业 基地 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4.4 围绕“线下 线上”,推动品牌建设

随着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品牌建设也要线上线下齐上阵。线下,要持续举办“柚子节”“真龙柚花节”“真龙柚评优活动”,组织真龙柚生产企业参加农博会等活动;要加大“真龙柚”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宣传力度;要加强“合江真龙柚”品牌建设和保护力度,推进真龙柚商标品牌、产地标识、安全产品标识制度建设,在设计、生产、使用专用包装上进行严格管理,探索真龙柚“二维码身份证”质量追溯管理,对企业申报真龙柚商标严格把关,坚决杜绝破坏“合江真龙柚”品牌形象的现象。线上,要积极引入自媒体平台宣传、电商网店销售、直播带货等模式,并且积极处理好销量和口碑之间、短期热度与长期红利之间的关系,重点推进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形成良好的市场反应。

参考文献:略

作者:刘昌质 李小孟 黎秋刚 王燕 官民 李明红 曾云 陈伟 吴安辉 四川省合江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省泸州市经济作物站 四川省泸州市园艺学会

作者简介:刘昌质,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李小孟,女,博士,正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RAS-26)资助;

来源:《中国南方果树》期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