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圣母殿有一千年了吗(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谁)

晋祠是太原第一名胜,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园林。晋祠最早是祭祀西周时唐国(后来的晋国)的开国国君唐叔虞的宗祠。后来晋祠虽然逐渐扩大为一处拥有亭台楼阁、沼泉桥榭等各种建筑和景观的皇家园林,但其主殿祭祀的一直是唐叔虞。直到宋真宗时期。

晋祠圣母殿有一千年了吗(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谁)(1)

从宋仁宗开始,晋祠的主殿所祭祀的人变成了圣母。主殿的名称也变成了圣母殿。但圣母是谁?自宋至今一直是个迷。

清代考据学家阎若璩在晋祠的草丛中发现了一块宣和五年(1123)姜仲谦所撰《谢雨文》残碑,文中有“唯圣母之发祥兮,肇晋室而开基。王有文之在手兮,其神灵之可知”句,并据此推断圣母为周武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但这一假说提出后,并未得到广大学者认可。

那么圣母究竟是谁呢?我们从圣母出现的时间、地点、背景、形象、场景来进行分析。

晋祠圣母殿有一千年了吗(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谁)(2)

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重修晋祠告竣后,赵昌言奉敕撰《新修晋祠铭并序》并立碑于晋祠。该碑在清乾隆年间被晋阳百姓打磨掉字迹,并刻成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但宋太宗《晋祠碑》的碑文却被明代太原县志完整的纪录了下来。碑文记载:“晋祠者,唐叔虞之神也”,新修的晋祠“正殿中启,长廊周布”、“连甍盖日,巨栋横空”、“万拱星攒,千楹藻耀”、“前临曲沼,后拥危峰”。而殿中祭祀的是“遗像肃穆,冠冕在德”的唐叔虞像。

通过宋碑的记载,我们可知宋太宗重修的晋祠主殿位于今天圣母殿的位置,祭祀的是唐叔虞

《宋会要》载: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四月朝廷下诏:“平晋县唐叔虞祠庙宇摧圮,池沼湮塞,彼方之人,春秋常所飨祭,宜令本州完葺。”也就是说在太宗重修晋祠27年后,晋祠遭遇自然灾害,主殿倒塌,池沼被填塞。

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朝廷又下诏:“每岁施利钱物委官监掌,其银铜珍珠并以输官自余估值出市,以备修庙供神之用。”此次朝廷下诏是安排重修晋祠的资金。

通过上述“奉敕”、下诏,我们可知晋祠的修建工作乃皇帝主导,而非地方所能做主。

1953年维修鱼沼飞梁时,发现支撑飞梁立柱的底座是两块从同一通石碑上凿下来的残片,石碑刻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碑上刻着“旧制唐叔祠于其南向,至宋天圣中改封汾东王”,“又复建女郎祠于其西,至熙宁中,加召济圣母,今圣母殿是也”。

晋祠圣母殿有一千年了吗(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谁)(3)

说明在天圣(1023年-1032年)年之前唐叔虞祠已经在朝南的位置重建完毕,并于天圣年间重建了女郎祠。也说明女郎祠亦是晋祠的旧有建筑,可能在1101年与唐叔虞祠在同一场灾难中被毁。同时也告诉世人,女郎即圣母。但女郎显然非周武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历朝历代从未加封邑姜为“女郎”,既然女郎非邑姜,由“女郎”加封的“圣母”自然也非邑姜。

我们已经知道晋祠的建设工程是由皇帝主导的。重建女郎祠(圣母殿)是在天圣年间,天圣是宋仁宗的年号,而天圣年间掌权的却不是皇帝仁宗,而是仁宗的养母——真宗之妻刘娥。(也就是包公案中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刘太后。当然狸猫换太子是子虚乌有的事。)1022年,年仅13岁的仁宗即位,皇帝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年间政令均由刘太后所出。复建女郎祠自然是由刘太后主导。

刘太后将复建的女郎祠盖在了过去唐叔虞祠主殿的位置。1995年维修圣母殿时,发现了基础下掩盖着宋代以前的大殿基础和门槛石。

而女郎祠内的塑像则是按照刘太后自己的宫廷生活场景进行的塑造。圣母“凤冠蟒袍,霞披珠缨”,端坐居中,两边站立着着男装的女官4尊,宦官5尊,侍女33尊。侍女均有分工,手中分别捧着印玺、翰墨、赏银等等,还有负债音乐舞蹈的、饮食起居的、洒扫梳妆的等等。太监虽然低着头还对主人察言观色。侍女的分工体现的是自汉朝开始的帝王侍女服务系统“六尚”。

晋祠圣母殿有一千年了吗(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谁)(4)

圣母殿前的铁人也向世人昭示着天圣年间所建女郎祠中的女郎为何人。铁人原在圣母殿前的台阶下保卫圣母,直到民国时才搬到今天的金人台上。金人台西南角的铁人胸前刻着立此金人的缘由。太原人绵州魏城令刘植于宋绍圣四年(1097)以保护刘家祖业为名,铸此铁人而置于圣母殿前。铭文中有“一人积德于百年,后裔承恩于四世”句。铁人所铸时间正是圣母出现后约一百年(四世),“一人”当指刘太后了。而刘太后正是太原人。

晋祠圣母殿有一千年了吗(晋祠圣母殿中的圣母是谁)(5)

刘太后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主政期间政绩卓著。

天圣七年,借仁宗旨意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礼仪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同年,颁布《天圣令》,唐太宗在贞观年间颁布过《贞观令》。明道二年,刘太后穿着天子衮龙袍、头戴仪天冠入太庙行祭天初献之礼。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女人穿上了龙袍,一个是武则天,另一个就是刘太后。

中国的帝制社会毕竟是男性主导的。刘太后入祀晋祠是一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因此,不论是晋祠所保存的300多通历朝历代的碑刻,还是历朝历代的山西、太原府、太原县的方志,亦或是宋代的诏书,均未明确说明圣母为谁。但圣母为刘太后却一直在官宦及民间所流传。

明嘉靖八年的翰林院撰修罗洪先在游览晋祠圣母殿后写下一首诗并立碑于圣母殿南墙根,诗云“悬瓮山中一脉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漂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临”。“水漂火劫”无疑是指宋太宗水淹火烧晋阳城,“五十年来帝母临”则是说50年后皇帝的母亲来到了圣母殿。宋太宗毁晋阳城50年之际是天圣六年。也就是“天圣中”。天圣年间皇帝的母亲正是刘太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