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

知网再次登上微博热搜。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1)

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2)

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3)

记者注意到,随后(4月15日)中科院图书馆面向全所用户发布了一则《关于即将停用CNKI中国知网的通知》,证实了中科院将不再续订CNKI中国知网。通知同样称,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院文献购置经费全额订购、为全院研究所开通了CNKI(中国知网)的使用访问。近期,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就2022年全院续订CNKI方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CNKI数据库的全院访问将在4月21日停止。”

官网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端于1950年4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图书管理处,1951年2月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4月17日,中科院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记者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至于未来是否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介绍,“现在不好说,至少今年应该是没有这个计划了。”

一名中科院学生也表示,学校图书馆早在4月初就发布了停订知网的调查问卷,向学生征集意见。“4月13日下午,我们所就发布了邮件通知,称4月中下旬起停用。”

“知网停止服务后,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上述老师介绍称,目前中科院研究所已开通万方数据库(增强版)、维普数据库,对CNKI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以后可以用万方和维普替代,应该80%的文献都能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

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4)

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5)

如何看待中科院停用知网(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6)

据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统计,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记者注意到,在停用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继续与知网合作。据媒体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在公告不到1个月后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中国知网数据,上述其他高校图书馆随后也恢复了与知网的合作。

谈及重新续订原因,上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表示,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和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不能不采购”。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介绍,“近几年,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知网的频繁涨价采取过抵制行为,然而结果都以向知网妥协而告终。这也从侧面反映知网掌握了极强的定价权,反推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去年年底,知网也因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擅自收录其论文并收费,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孙晋曾发表文章,对知网发起诘问,“如果学术数据库不再将版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而是将其当作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恣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妨碍并制约相关市场竞争,其滥用行为便不能逃脱反垄断法的审查和惩治。”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知网的优势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权资源,或者把绝大部分期刊的版权资源都买断了。中国知网如果没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断涨价,有可能会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

(红星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