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河南种植的高产玉米(河南农大机收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970.8公斤)

新京报讯(记者苏季 通讯员周红飞)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和“芯片”。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由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玲选育的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976”创佳绩,平均亩产970.8公斤。10月11日,河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品种明年就会有小批量种子上市,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前景预期良好。

10月10日,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玉米试验基地,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玉米测产办法,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5个样点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76”高产示范方进行了理论测产和实打测产,理论测产结果为:平均亩穗数为5409.03穗,平均每穗549.27粒,实测千粒重390.5克,理论产量为1160.18公斤/亩,8.5折后平均产量为986.16公斤/亩。利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进行实打测产显示:收获面积0.51亩,收获籽粒鲜重616.2公斤,测定籽粒含水量为30.9%,按14%标准含水量折合产量为970.8公斤/亩。

适应河南种植的高产玉米(河南农大机收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970.8公斤)(1)

与会专家观摩玉米新品种。图/河南农业大学

专家组认为,豫单976作为籽粒机收的代表性品种,具有适宜籽粒机收、籽粒产量高、商品品质优良、综合抗病性和抗逆性好、株高和穗位高适宜等特性。

在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现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玲介绍了项目新品种田间展示示范情况,“这些品种中,接近90个亩产量超800公斤,30个亩产量突破900公斤,还有几个亩产量突破了1000公斤。”

据了解,河南省不仅是商品玉米生产大省,还是畜牧养殖业、工业加工、食品加工和能源等行业综合利用大省,对优质原料玉米刚性需求旺盛。目前,河南省玉米综合机械化程度在85%以上,玉米收获以机械摘穗为主,而籽粒直收比例不足10%。

依托优势种子企业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将有助于促进河南省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河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品种今年在全国黄淮海多省份表现较好,明年就会有小批量种子上市。品种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前景预期良好。

适应河南种植的高产玉米(河南农大机收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970.8公斤)(2)

“豫单976”试验田。图/河南农业大学

记者了解到,2021年,河南省启动实施了9项种业创新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涵盖了主要农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畜禽、林果等专题,重点聚焦育种核心技术、创新育种攻关机制、补齐种业创新短板等。其中,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实施“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

以河南农业大学李玉玲教授为代表的育种专家,围绕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卡脖子”难题,融合现代分子和常规育种新技术,挖掘并创制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玉米种质资源28份,选育适宜全程机械化、抗逆稳产玉米新品种4个,筛选抗逆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的机收玉米新品种或新组合25个,并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建立展示示范基地。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