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次大战打了几个国家(日本始终觊觎我国领土)

盘点中国两史,中日五次大战,日本对华夏美丽富饶的土地始终念念不忘。

第一次,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663年,倭军(约3.2万,战船170余艘),唐军(2万余人)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日本二次大战打了几个国家(日本始终觊觎我国领土)(1)

第二次,元日战争,指13世纪后期元朝皇帝忽必烈(元世祖)对日本发动的两次战争,高丽亦以元朝属国的身份参战。日本称之为蒙古合战、异国合战、蒙古袭来等,又以两次战争的纪年而分别称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江户时代以后开始称为“元寇”(げんこう)。

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建立以后,征伐四方,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高丽在13世纪中叶基本被蒙古征服。随后,蒙古(1271年建国号“大元”)以高丽为媒介,派了六批使节招谕日本,要求“通好”,日本镰仓幕府均无回应,忽必烈便决定对日本用兵。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三年),忽敦、洪茶丘、刘复亨、金方庆所率的元丽联军四万人出征日本,占领对马、壹岐二岛,登陆博多,遭到日本九州武士的顽强抵抗,由于准备不足及刘复亨中箭受伤等因素而很快撤退。其后忽必烈又派两批使节赴日,都被日本人杀害,于是在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发动十四万大军,在忻都、洪茶丘、范文虎等人的统率下,兵分两路(高丽出发的东路军和浙江出发的江南军)征讨日本。两路大军会师后,准备登陆进攻大宰府,但在八月一日遭遇大型台风,损失大半,诸将先行撤退,残余元军被杀或被俘。此后忽必烈屡次筹划第三次东征,然而终究没有实现。

元日战争使元朝江南地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动荡,对日本则有更深远的影响。日本第一次受到来自大陆的大规模军事攻击,却成功克服了这次危机,并将倾覆元军的台风称为“神风”,神国思想随之空前膨胀。

日本二次大战打了几个国家(日本始终觊觎我国领土)(2)

第三次,万历朝鲜战争,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임진조국전쟁/壬辰祖國戰爭;韩国称:임진왜란/壬辰倭亂;日本称:文禄・慶長の役/文禄庆长之役),指1592年—1598年(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9]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内攻陷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昖北逃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馆之战后,明日双方开始议和。同时,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士气和抗敌的决心。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调7万兵力赴朝救援。日军在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从朝鲜半岛撤退。中朝联军在陈璘、邓子龙、李舜臣的指挥下,取得了露梁海战的胜利,但李舜臣和邓子龙壮烈牺牲。万历朝鲜战争以中朝联军的胜利告终。

万历朝鲜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役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还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朝鲜从亡国到复国。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被削弱而间接导致德川幕府崛起。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300年东亚的和平局面。

第四次,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1]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本二次大战打了几个国家(日本始终觊觎我国领土)(3)

第五次,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1],共14年抗战。[2]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3][4][5][6],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7][8]。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9][10][1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12]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虽然日本多次失败,但亡我之心不死,现在右翼活跃,修宪推进,要警惕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