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判决书释法说理规定(最高法副院长谈深化裁判文书网上公开)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最高法判决书释法说理规定(最高法副院长谈深化裁判文书网上公开)(1)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万明 国新网 图

12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及“七五”普法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称: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文书网在以公开促公正和司法大数据研究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未来,我们如何在普法过程中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裁判文书的主要要点?

对此,最高法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杨万明答复称,建立中国裁判文书网,推动裁判文书全面在互联网公开,这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顺应信息时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采取的一项重大司法公开举措。

“这个举措的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杨万明指出,这项制度从2013年7月开始实施,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文书总量已经超过了10700万篇,访问总量超过了524亿人次,日均新增裁判文书8万多篇。

在杨万明看来,裁判文书上网是以公开促公正的重要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同时,裁判文书还具有教育、评价、宣传、引导的作用,是法学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法学研究的最佳素材。人民法院所公开的海量裁判文书是非常宝贵的司法资源,是全面依法治国生动实践的体现。这些裁判文书有助于相关法律从业人员开展学习研究,也有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预判裁判的结果,更好地遵纪守法,规避风险。

关于不断深化裁判文书公开等工作,杨万明提到具体包括以下举措:

一是不断提升裁判文书公开的信息化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升级完善中国裁判文书网,使查询、检索更加便利,界面更加友好,响应速度更快,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优化同一案件的一审文书、二审文书、再审文书的自动关联。根据检索内容,自动推送相关案件的文书以及相关的一些法律条文,将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文书,还有全国优秀百篇裁判文书,在首页上进行置顶推荐,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二是要不断加强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切实提高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权威性。扎实推进裁判文书改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案件的争议焦点和法院的裁判要旨,根据不同审级和案件类型,实行裁判文书的繁简分流。对于当事人争议较大、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审案件,以及所有的二审案件、再审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要进一步强化说理性,提高公信力。

三是要不断深化和拓展裁判文书资源的利用,推动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合作交流。继续坚持“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的理念,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挖掘、整合和利用裁判文书资源,充分释放司法审判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研判,促进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通过对各类矛盾纠纷发展态势的深度分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法院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责任编辑:王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