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杭州宣言寓意(光明网评论员西湖若掘柳)

【阅读提示】浙江杭州西湖边移栽七棵柳树引发争议 景区承诺补种

光明网评论员:杭州西湖边景观近期提升改造,湖边移栽7棵柳树并换种成月季花一事引发争议。西湖景区管委会岳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山街断桥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树冠下,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部分存在安全隐患。柳树属强阳性植物,这一段阳光条件差,已不适宜柳树生长,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柳树迁移。

随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方微博于5月11日傍晚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景区官微还表示,西湖是大家的,我们非常感谢广大市民游客对西湖的关心关爱,今后,我们在对西湖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提升与改造之前,将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参与到西湖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来。

“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有柳树,才是印象中的西湖。而那个印象中的西湖,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树不能言,却道尽了文化与历史。此次,西湖掘柳让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了去年的“广州伐榕”。去年5月,广州滨江西路区域有大棵榕树疑遭砍伐,一篇《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珠江两岸大榕树?》在网络流传,引发广州市民的热议。随后针对此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路段共有33棵榕树,只于5月18日抽疏迁移细叶榕5株,其余榕树都予以保留。

西湖的柳,情意绵绵、依依不舍;广州的榕,盘根错节、傲首云天;武汉的樱,浅浅匀红、拨云睹日……简单的意象,却是深邃的文化符号与文化烙印。它们的身上,有凡人的生活印记,有诗人投注的情感,有延绵千年的文化气息。挪几棵树,多大点事,有什么大惊小怪呢?持这种思维的人不明白,树不只有自然的生命,也是作为历史、文化、生命符号而存在的。也许,“西湖掘柳”和“广州伐榕”,将在日后被证明是不算太美丽的误会,但误会背后,我们却看到了城市治理的隐患,读懂了市民留住文化遗存、守住文化根脉的担忧。

西湖的柳、望湖的楼……它们共同记录了时间叠加在空间上的信息,并与城市生活环境交织在一起,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基因库。这些文化古迹既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因而对它们的保养与修缮,须打起十二分的小心与谨慎。就像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所提出的那样,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订保护方案,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方微博中提到,西湖是大家的,那么关于西湖的决策应该全程透明。西湖的柳,就如同很多古已存在的标志性事物一样给市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的秩序感和安心感。那么,就像网友期盼的那样,对西湖这个全球闻名的知名景点,管理者决策尤需谨慎、柔软,通过社交媒体、大众媒体事先和市民游客进行说明、解释,这并不是难事,不要等到市民游客有情绪了再亡羊补牢。西湖不是一天修成,但守护西湖,守住我们的文化根脉,却需要天天时时,分分秒秒。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低龄正畸、打针助长:焦虑贩卖何以屡试不爽

文化苦旅杭州宣言寓意(光明网评论员西湖若掘柳)(1)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