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基本常识 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一起读第67天,打卡,继续……今天是讨论天地之动静的——

《素问 五运行大论篇》

黄帝内经的基本常识 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1)

原文: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翻译如下:

黄帝坐于明堂(王者朝会之堂)之上,开始校正对天体运行认知的纲领,考校五运之气运行的常规。

向天师们询问说:《太始天元册》等记载天地动静的变化,自然界中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是纲纪,阴阳的升与降,其征兆是由寒暑的更迭显现出的。我听夫子您讲过五运之数,您说了五运分别主持一年的岁运,首先用甲子来决定五运的某一运,我于是又对此进行了讨论。

鬼臾区说:土运主甲已之年,金运主乙庚之年,水运主丙辛之年,木运主丁壬之年,火运主戊癸之年。子午年司天的是少阴,丑未年司天的是太阴,寅申年司天的是少阳,卯酉年司天的是阳明,辰戌年司天的是太阳,乙亥年司天的是厥阴。以上这些不合阴阳之数,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很明确的道理,这里所说的是天地间五运六气的阴阳变化。可以通过计数而知的,是人体的阴阳之数,那么人体和天地自然相合的阴阳之数,也是可以计数出来的。人体的阴阳,如果能够计数到十,就可以推演到百,能够计数到千,就可以推演到万。但是,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数,却无法计数推演出来,必须根据物象的变化来获知。

黄帝说:我希望听一听十干配属五运的道理。

岐伯说:这个问题非常好!臣阅览《太始天元册》一文,天空中的赤色火气,横贯牛宿、女宿以及西北方向的戊分;黄色土气贯穿心宿、尾宿以及东南方向的已分;青色木气贯穿危宿、室宿和柳宿、鬼宿;白色金气贯穿亢宿、氐宿和昴宿、毕宿;黑色水气贯穿张宿、翼宿和娄宿、胃宿。所谓的戊分,是奎宿、壁宿所在方位,所谓已分,是角宿、轸宿所在方位。奎壁二宿之时正是由春入夏,日渐长,角轸二宿之时正当由秋入冬,日渐短,所以被看做天地阴阳变化的门户。这是探索气候变化的起始,阴阳规律所化生,不可以不通晓。

黄帝说:好。《天元纪大论》中所说天覆地载,天地是万物的上下之界,左右则是阴阳的道路,但我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岐伯说:所谓的上下,指的是某一年司天和在泉(天者天之气,也就是司天,地者地之气,也就是在泉)的客气,从司天和在泉中可以显现阴阳所在的位置。所谓的左右,指的是司天之气的左右间气,厥阴司天之年,左间为少阴,右间为太阳;少阴司天之年,左间为太阴,右间为厥阴;太阴司天之年,左间为少阳,右间为少阴;少阳司天之年,左间为阳明,右间为太阴;阳明司天之年,左间为太阳,右间为少阳;太阳司天之年,左间为厥阴,右间为阳明。上为南,下为北,司天在上,所以面北而命其左右,西为左,东为右,所以这里所说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看到的位置。

黄帝问:什么是“下”,也就是“在泉”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阳明,右间是太阴;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阳,右间是少阳;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厥阴,右间是阳明;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阴,右间是太阳;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太阴,右间是厥阴;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在泉的左间是少阳,右间是少阴。确定在泉的左右,是面向南方,则东为左,西为右。

司天与在泉之客气相互轮替,逐年变迁,如果主气、客气加临相生或主客同气就是相得,比如木火相临,也就是平和的气候;如果主气、客气加临相克就是不相得,比如木土相临,不相得之年就会气候异常,人也就会生病。

黄帝问:那些在主气、客气相得之时却仍然生病的人,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所谓相得指的是客气生主气,如果主气生客气,上下颠倒,就是不当其位,也就会生病。

黄帝问:天地间的动与静,又是怎样的规律?

岐伯说:天之气在上,自东向西右旋运行,地之气在下,自西向东向左运行,向左、向右运行,在经过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的周天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黄帝说:我听鬼臾区说,与大地相应的气是静止的、不动的,现在夫子您又说与地相应的气向左运行,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很想听听是为什么。

岐伯说:天地间的运动与静止,五行的迁移往复,即使如鬼臾区之能也仅仅可以达到上等的境界,仍无法彻底阐明。天地间变化的规律,上天显示的是二十八星宿之象等等,大地显示的是各种有形的物质,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横越宇宙,五行之气依附于大地运行变化而化生万物。大地,承载着各种有形的物类,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山石矿物。宇宙,布列着凝聚天地精气的日月星辰。大地的形质和天空的精气相互运动,就像植物的根和枝叶一样,仰头观察物象的变化,即使距离很遥远的事物也是可以认知的。

黄帝问:大地是在下面吗?

岐伯说: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却是位居宇宙的中间。

黄帝问:大地凭借什么力量才能居于宇宙中间?

岐伯说:是大气托举着。燥气可以让它干燥,暑气可以让它蒸发,风气可以让它摇动,湿气可以让它滋润,寒气可以让它坚固,火气可以让它温暖。所以,风寒之气在下,燥热之气在上,湿气在中间,火气则在其中游走,一年之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自外而入下临大地,大地感受六气之后而化生万物。燥气太盛则大地干燥,暑气太盛则大地炽热,风气太盛则大地摇动,湿气太盛则大地泥泞,寒气太盛则大地冻裂,火气太盛则大地坚固。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对人的影响,可以从哪里诊查得到?

岐伯说:司天之气、在泉之气,胜(气太过而克侵犯者)与复(六气盛极,己所不胜之气来报复)的征象,不表现在脉象中。《脉法》中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变化,不能根据脉象诊查,就说的这个。

黄帝问:客气(年复一年不会改变之气为主气,年年不同的新来之气为客气)中,除司天、在泉之外的其他四气(间气)是怎样的?

岐伯说:根据间气所在及与脉象的关系,从左右寸口脉来探查。

黄帝问:怎样探查?

岐伯说:脉气与气候特征相应就是平和的;脉气与气候特征相反人就会患病;脉象不当其位而出现在其他部位的就很危险;尺脉和寸脉相反的人可能死亡;左右手脉象出现阴阳交错的也可能死亡。先确立岁干岁支,才可以知道当年的五运之气以及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所在,才能够谈到病情的逆顺以及生死。

黄帝问: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如何与人体配合?又对万物化生有什么影响?

岐伯说:东方应春化生风,风化生木令植物生发,木类产生五味中的酸味,酸味滋养肝脏,肝脏滋养筋脉,筋脉的精气又滋养心脏。春为发生之始,所以为“玄”,寓意天道无穷,在人则为“道”,也就是所生之本,在地则为“化”生万物的基础。化生万物产生了五味,而掌握了“道”让人生出智慧,“玄”则生出无边的宇宙,“化”则生出万物的气机。变化莫测的宇宙规律为“神”,神在天则为风,在地则为木,在人体则为筋,在五脏则为肝。风性温暖,木性温和,其作用为动,其颜色为青,其化生为欣欣向荣,其在“五虫”(动物的五大类)中对应“毛”,也就是各种走兽等,其气候特征为升散,其作用为宣扬舒发,发生异常变动时则为摧枯拉朽,其产生的灾害是陨落,其在五味中为酸,在人的情志中为怒。大怒伤肝,悲哀可以抑制怒气;风气可以伤肝,燥气可以抑制风气;酸味伤筋,辛味可以抑制酸味。

南方应夏化生热,热可以生火,火化生苦味,苦味滋养心脏,心脏滋养血液,血则滋养脾脏。其变化莫测的“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体为脉,在气为长养,在五脏中为心。热性为暑,热性显现,其作用为燥动,其颜色为赤,其化生为繁茂,其在“五虫”中对应“羽”,也就是以凤凰为长的禽类,其作用为显明,其气候特征为热盛,发生异常变动时为炎热、灼热,其产生的灾害为大火燃烧,其在五味中为苦,在人的情志中为喜。过喜伤心,恐惧可以抑制大喜;过热伤气,寒冷可以抑制过热;苦味伤气,咸味可以抑制苦味。

中央应长夏化生湿,湿可以生土,土化生甘味,甘味滋养脾脏,脾脏滋养肌肉,肌肉滋养肺脏。其变化莫测的“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体为肌肉,在气为充实饱满,在五脏中为脾。湿性安静兼有寒热温凉四气之性,其特性为濡润,其作用为化生,其颜色为黄,其化生为充满丰盈。其在“五虫”中对应“倮”,也就是无毛、无甲、无麟、无羽的青蛙、蚯蚓等,其特征为安然宁静,其作用为行云布雨,发生异常变动时为久雨不止,其产生的灾害为泛滥流溢。其在五味中为甘味,在人的情志中为思虑。思虑过度伤脾,怒能抑制思虑;过湿伤肌肉,风可以抑制湿气;甘味伤脾,酸味可以抑制甘味。

西方应秋生燥,燥化生金,金化生辛味,辛味滋养肺脏,肺脏滋养皮毛,皮毛滋养肾脏。其变化莫测的“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体为脾脉,在气为万物成熟,在五脏中为肺。燥的特性为清凉,其作用为洁净,其功用为坚固,其颜色为白,其化生为收敛。其在“五虫”中对应“介”,也就是有甲壳的虫类和水族,其特征为强劲有力,其作用为凝结雾露,发生异常变动时为冷酷摧残,其产生的灾害为让青干凋谢。其在五味中为辛味,在人的情志中为忧。忧伤肺,喜能抑制忧;过热伤皮毛,寒冷可以抑制热;辛味伤皮毛,苦味可以抑制辛味。

北方应冬化生寒,寒化生水,水化生咸味,咸味滋养肾脏,肾脏滋养骨髓,骨髓滋养肝脏。其变化莫测的“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体为骨骼,在气为万物坚固,在五脏中为肾脏。其特性为凛冽,其作用为寒冷,其功用为闭藏,其颜色为黑,其化生为整肃。其在“五虫”中对应“鳞”,也就是有鳞的鱼、蜥蜴、蛇及有翅的昆虫,其特征为平静,其作用为降下冰粒、雪花,发生异常变动时为冷极结冰,其产生的灾害为冰雹。其在五味中为咸味,在人的情志中为恐惧。恐惧伤肾,思虑可以抑制恐惧;寒伤血,燥可以抑制寒;咸味伤血,甘味可以抑制咸味。

黄帝内经的基本常识 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内经(2)

风、热、湿、燥、寒五气更替主宰时令,各有先后次序,不在其所相应的季节却主宰时令,就属于邪气,在其所相应的季节主宰时令,就是正气。

黄帝问:邪气所引发的疾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气候与主时方位相合,病情就比较轻微,气候与主时方位不相合,病情就比较沉重。

黄帝问:五行是怎样各主一岁的?

岐伯说:主宰其岁的某一行之气如果有余,就会制约其所胜之气,欺侮其所不胜之气;如果不足,其所不胜之气就会来欺侮它,其所胜之气也会轻易欺侮它。欺侮其他气的,自身又会反受邪侵,这是因为欺侮其他气时,自身也会变得空虚。

黄帝说:您讲得太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