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

道儒在《中国》

纪录片《中国》之前,还没有哪一部影片能将老子与孔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论道描述的如此生动传神。该片目前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播出第一季,受到了广大关注和一致好评。纪录片第一集从周王朝末期开始讲起,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道家和儒家思想开始的年代。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1)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之所以叫老子因为古代李字同老字,再加上一些神乎其神的传说,以及他对世人的贡献,后人一点点就将李耳尊称为孔子。孔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公认为是道家始祖。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2)

孔子姓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儒家始祖。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3)

论道

纪录片中描述老子与孔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千里迢迢来到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向老子虚心求教,说出了自己心中对当下社会诸多现象存在的疑问,也听到了与自己观念截然不同的道家思想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过去那个礼制分明,伦理规范的周王朝的向往以及想努力拯救如今即将崩塌的社会秩序,使周王朝回归鼎盛。虽然孔子的儒家思想与老子的道家思想相差甚远,但二人相谈甚欢,并未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别而心生疑虑,这些思想大家的宇宙观、人生观无不是开放而又包容的。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4)

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一切遵循客观规律,不强求,不硬变,不做过多的干预,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要妄自作为,尊重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颇有一些唯物主义感。老子"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认为统治者应当抛弃形式主义,简政放权,让官员们自理,让百姓自治,不做过多的干预,遵循本质,从而达到"以无事取天下"。在那个民智未开的时代,老子能将自己的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并传承下来,不所谓是一种传奇。道家思想在那个时代非常有意义,就是放到今天也一样意义深远,并且有很多人始终奉为座右铭,一直追随。但是这种观念在如今复杂的社会也许并不能简单的拿来就用,局势的复杂,人性的多变,注定"无为而治"必须要结合一定的"有为"。

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这里的礼不同于现在的礼,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礼仪,又有德、才、秩序、规范、伦理等一些其他意义。礼乐仁政是儒家的治国理念,认为统治者应当施行仁政,爱民,仁爱,规范各种礼制,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本分,不可僭越。

孔子为了追寻心中的目标,恢复周礼,可以说开始了曲线救国。孔子先是开办私学,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在孔子开办私学之前,知识只掌握在统治阶级和权贵手中,下层人民是没有机会学习。无学则不礼,为了恢复礼制,孔子言传身教,希望通过教学,让更多的人变得有"礼",以此来恢复周朝鼎盛时期的礼制分明。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5)

而后孔子辅佐鲁国国公治理国家,削权贵,堕三都,最终失败而走。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6)

堕三都

随后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解惑,结束了自己怀才不遇而又辉煌的一生。留下了《诗》、《书》《礼》、《易》、《乐》、《春秋》众多典籍,他的弟子后又将孔子的言行编撰成著名的《论语》,流芳百世,一直影响着后人。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7)

老子跟孔子是怎么分开的呢(原来老子和孔子是这样的关系)(8)

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都出自孔子这一生。如"有教无类"即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贵贱。这不就是我国当今所提倡的全民义务教育么,可见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深远。又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一切不符合礼教的东西都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谈论,更不能去做。诸如子类的还有很多很多,老子和孔子犹如两颗明亮的星星一般,闪闪发光,开启了中国思想的新篇章。

-END-

原创不易,求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