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欧阳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随欧阳修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自扬州移知颍州熙宁四年(1072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西湖六一堂这十首皆是写颖州(安徽省阜阳市)西湖优美的自然风景,岀尘的诗情画意,可见诗人当时的沉迷与留恋,以及远离政治险恶的轻松愉悦一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闲适流淌在字里行间《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第一首写春季四湖上半片,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西湖春游图景色清新,清幽,怡人诗人的心是愉快的,陶醉的短棹轻轻划着小舟,看清清绿水逶迤,长堤芳草萋萋听笙歌从远处隐隐传来不由赞叹西湖好下半片,目光转向水面“无风水面琉璃滑”,写了宜行的环境,船行的状态把水写成玻璃,既形象地展现水的清澈明亮,又富有质感写玻璃的诗句不少:如,宋,张孝祥《长相思》里的“细卷玻璃水面风”宋,陆游《玻璃江》里的“玻璃江水千尺深”觉得欧阳修用得更好雅致,贴切加上一个“滑”字更是把逗留湖面不去,欲行不行的状态写活“不觉船移”,写沉醉于美里的忘我状态《诗法萃编》曰:“情寓景中,神游象外,”神游”而不着痕迹,即为“不觉”之审美妙境吧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颇有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的意境与构思微小的涟漪,可以惊动沙禽的大掠飞有点蝴蝶效应的味道整首诗意境优美雅致淡远,读来如临其境,如入其画静好的氛围让人留恋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第二首,上半片,雨后的西湖更加美好,百花争艳,蝶纷飞蜂喧闹,晴日阳光暖暖的催促着花绽放仿佛要燃烧然同“燃”杜甫的巜绝句二首·其二》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静态的花动态写,把花的绽放写得生动而有触感一幅春色正浓的画跃然纸上下半片,画船摇着木兰浆悠悠的去悠悠,闲适,自由自在好如神仙返照波间,写如神仙一船船的亮丽耀眼,到影湖中借代辽阔的水面,风高气爽,船上悠扬地奏着管弦(意思是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指管弦乐)这真是神仙画卷.无生活之忧,无世俗之扰,置身于花的芬芳,水的淸澈之间,听管弦悠扬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第三首,继续写画船泛西湖 西湖好,画船载着酒更好古时,酒与诗常常孪生的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船上奏着管弦,与友人推杯痛饮这是与友人同游,同饮,同赏之乐稳泛平波任醉眼,自在,洒脱,不羁上半片,写了氛围热闹的场景稳泛平波,显示诗人安宁喜乐的心情下半片,写悠远的思绪,从热闹的氛围中抽离出来“行云却在行舟下”,忽一看,行云怎么会在行舟下再一想,第二篇就有“疑似神仙”之句舟行白云之上,也就合乎神仙的感觉了何况,既写实,天空到影湖中又表达行舟高于行云的观点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朱熹有“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也是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思天空与水,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疑是,虚指其实湖中本就别有天,在诗人心里对澄明世界的追求,留恋,珍爱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第四首是幅暮春图与上三首,芳草长堤,百花争妍,空水澄鲜的美丽盛景不同,是狼籍残红的衰景诗作大多寓情抒发哀怨衰败之情而欧诗人出人意料的来一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西湖依然美,岁月依然静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落红纷纷,飞絮飘舞暮春实景,何尝不是岁月之景尽日,整日风拂柳舞终日不停息动写幽是沉寂中的动态也许也是诗人心中的好花谢浪籍,更显得柳舞如花的生动笙歌散尽游人去,前三首的“隐隐笙歌处处随”,“水阔风高扬管弦”“急管繁弦玉盏催传,”都散了,游人也走了显得有点冷淸寂静始觉春空,这是热闹繁华过后的淡淡落寞垂下帘栊,所有的繁华或浪籍都归于平静双燕归来细雨中双燕,给人以温馨,美好带给诗人以慰籍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第五首诗人更加以偏爱之心多角度赞赏西湖好首句,“何人解赏西湖好”与“何人解赏鹪鹩赋”出自《宋代 晁说之《和出郭》l“未知谁解赏新音”出自宋代 晏几道,《虞美人》相同,都是指知音少借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深度喜爱佳景无时:西湖每时每刻都是美丽的风景飞盖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盖:车篷;飞盖指奔驰的马车描写了车辆来往追逐的热闹场景贪向花间醉玉卮:“贪向”的诗句不少宋.周邦彦的“贪向津亭拥去车”浣沙溪(黄钟·第二唐代.胡曾的“贪向姑苏醉醁醅”指特别喜欢去花间树林喝酒贪欢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与上片的飞盖相追,贪向花间的热烈喧闹形成对比下半片写闲闲地静立,意境幽远开阔谁知,表明独自一人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一幅空灵淡远的风景画表明只有懂的人,才能欣赏到如此江山如画沧州: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第六首,写清明上已节时间西湖如鲜花着锦的热闹繁华景象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第一句,上已节的西湖好,满目繁华满目的姹紫嫣红,车水马龙第二句,具体写如何繁华,诗人截取“争道谁家”的小小节点,进行视频展现,达到以点概全的作用,精辟那是谁家在争道?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丝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这辆车华贵而美丽,在柳下穿显得很醒目非一般人所有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颍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下半片,写日暮回去用醒醉喧哗,来形容场景人物不同、声音喧哗的热闹氛围,可见诗人笔力不凡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指路边开丽鲜花,又指游人头上簪花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当然还有满地的车痕如花,散落的落花,笑颜如花总之,诗人心中开着花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第七首西湖好,因为荷花开了,西湖自然更美更诱人带着小酒来,美如神仙了旌旗,古代旌旗仪仗幢:古代的帐幔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把荷花荷叶想象成帐幔、伞、仪仗见诗人的怡然自乐画船撑入花深处,很美的画面香泛金卮,酒香荷香满溢最后一句,意境优美,朦胧,令人陶醉景语情语…………真是神仙生活、神仙画倦忘尘世界卮:古时酒杯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第八首写月白风清的西湖之夜,湖月同耀的琉璃世界,不由得喊一声西湖好第一句,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天容”指天空中的光景“水色”这里指湖水中绮丽的倒影说水天相容的西湖好,怎么好?云物俱鲜云物俱鲜,指云天,景物,水都很光洁亮丽如张孝祥所说:“表里俱澄澈”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鸥鹭,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成为毫无机巧之心的一个象征那些远离尘世、淡泊名利的隐士都愿意以鸥鹭为友如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词中的鸥鹭在闲眠,显得淡定而从容应惯寻常听管弦,对于来往穿梭的管弦声,似乎已习惯了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种玉之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风清月白,上下同耀,湖水莹洁如玉,一个澄明世界词人不由欢呼: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骖(cān)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西湖夜,恬静,幽美,澄澈一尘不染,远离尘世喧嚣正是诗人晚年所爱所以说人在舟中便是仙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第九首,白描了残霞夕照,西南月上两幅图静静的存在,安静的画面残霞夕照,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残霞总是会引起一种伤感情绪而欧诗人只说西湖好怎么好?花坞、苹汀、波平、野岸静静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自然地存在,静静的陪伴,天地之间无人干扰,舟自在浮横下半片,写残霞已落,西南月上,说明很长一段时间了浮云散了,更加明朗轩槛凉生,前面都是写看看,这是写感觉不知不觉中的变迁莲芰香清,写嗅觉莲芰(jì):即莲花芰,菱莲花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上轻风吹来,酒也醒了描写从远到近,最后终于人物浮现浅语意深,画面令人沉醉这首词,幽静幽美,散发着莲芰清香静静相伴,仿佛也进入到画中如诗人一般,享受宁静时光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是《采桑子》第十首,与前面九首写景物、游赏不同,这一首主要是抒情,抒发包括西湖在内的人生感慨来拥朱轮,公元1049年,欧阳修知颍州爱上了颖州西湖的风华绝代熙宁四年(1072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其间二十多年官海浮沉贬升,很多感慨富贵浮云,最早出自于战国《论语·述而》富贵浮云指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常用于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也比喻世上功名利禄变幻无常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城郭人民,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触目皆新,眼睛看到的都是新变化谁识当年旧主人,还是感慨,物是人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采桑子欧阳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随欧阳修采桑子十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桑子欧阳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随欧阳修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欧阳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随欧阳修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自扬州移知颍州。熙宁四年(1072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西湖六一堂。这十首皆是写颖州(安徽省阜阳市)西湖优美的自然风景,岀尘的诗情画意,可见诗人当时的沉迷与留恋,以及远离政治险恶的轻松愉悦。一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闲适流淌在字里行间。《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第一首写春季四湖。上半片,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西湖春游图。景色清新,清幽,怡人。诗人的心是愉快的,陶醉的。短棹轻轻划着小舟,看清清绿水逶迤,长堤芳草萋萋。听笙歌从远处隐隐传来。不由赞叹西湖好!下半片,目光转向水面。“无风水面琉璃滑”,写了宜行的环境,船行的状态。把水写成玻璃,既形象地展现水的清澈明亮,又富有质感。写玻璃的诗句不少:如,宋,张孝祥《长相思》里的“细卷玻璃水面风”。宋,陆游《玻璃江》里的“玻璃江水千尺深”。觉得欧阳修用得更好雅致,贴切。加上一个“滑”字。更是把逗留湖面不去,欲行不行的状态写活。“不觉船移”,写沉醉于美里的忘我状态。《诗法萃编》曰:“情寓景中,神游象外,”神游”而不着痕迹,即为“不觉”之审美妙境吧!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颇有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的意境与构思。微小的涟漪,可以惊动沙禽的大掠飞。有点蝴蝶效应的味道。整首诗意境优美雅致淡远,读来如临其境,如入其画。静好的氛围让人留恋。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第二首,上半片,雨后的西湖更加美好,百花争艳,蝶纷飞蜂喧闹,晴日阳光暖暖的催促着花绽放仿佛要燃烧。然同“燃”。杜甫的巜绝句二首·其二》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静态的花动态写,把花的绽放写得生动而有触感。一幅春色正浓的画跃然纸上。下半片,画船摇着木兰浆悠悠的去。悠悠,闲适,自由自在。好如神仙。返照波间,写如神仙一船船的亮丽耀眼,到影湖中。借代。辽阔的水面,风高气爽,船上悠扬地奏着管弦。(意思是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指管弦乐)。这真是神仙画卷.无生活之忧,无世俗之扰,置身于花的芬芳,水的淸澈之间,听管弦悠扬。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第三首,继续写画船泛西湖。 西湖好,画船载着酒更好。古时,酒与诗常常孪生的。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船上奏着管弦,与友人推杯痛饮。这是与友人同游,同饮,同赏之乐。稳泛平波任醉眼,自在,洒脱,不羁。上半片,写了氛围热闹的场景。稳泛平波,显示诗人安宁喜乐的心情。下半片,写悠远的思绪,从热闹的氛围中抽离出来。“行云却在行舟下”,忽一看,行云怎么会在行舟下。再一想,第二篇就有“疑似神仙”之句。舟行白云之上,也就合乎神仙的感觉了。何况,既写实,天空到影湖中。又表达行舟高于行云的观点。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朱熹有“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也是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思。天空与水,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疑是,虚指。其实湖中本就别有天,在诗人心里。对澄明世界的追求,留恋,珍爱。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第四首是幅暮春图。与上三首,芳草长堤,百花争妍,空水澄鲜的美丽盛景不同,是狼籍残红的衰景。诗作大多寓情抒发哀怨衰败之情。而欧诗人出人意料的来一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西湖依然美,岁月依然静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落红纷纷,飞絮飘舞。暮春实景,何尝不是岁月之景。尽日,整日。风拂柳舞终日不停息。动写幽。是沉寂中的动态。也许也是诗人心中的好。花谢浪籍,更显得柳舞如花的生动。笙歌散尽游人去,前三首的“隐隐笙歌处处随”,“水阔风高扬管弦”“急管繁弦。玉盏催传,”都散了,游人也走了。显得有点冷淸寂静。始觉春空,这是热闹繁华过后的淡淡落寞。垂下帘栊,所有的繁华或浪籍都归于平静。双燕归来细雨中。双燕,给人以温馨,美好。带给诗人以慰籍。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第五首诗人更加以偏爱之心多角度赞赏西湖好。首句,“何人解赏西湖好”与“何人解赏鹪鹩赋”出自《宋代 晁说之《和出郭》l“未知谁解赏新音”出自宋代 晏几道,《虞美人》相同,都是指知音少。借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深度喜爱。佳景无时:西湖每时每刻都是美丽的风景。飞盖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盖:车篷;飞盖指奔驰的马车。描写了车辆来往追逐的热闹场景。贪向花间醉玉卮:“贪向”的诗句不少。宋.周邦彦的“贪向津亭拥去车”浣沙溪(黄钟·第二。唐代.胡曾的“贪向姑苏醉醁醅”。指特别喜欢去花间树林喝酒贪欢。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与上片的飞盖相追,贪向花间的热烈喧闹形成对比。下半片写闲闲地静立,意境幽远开阔。谁知,表明独自一人。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一幅空灵淡远的风景画。表明只有懂的人,才能欣赏到如此江山如画。沧州: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第六首,写清明上已节时间西湖如鲜花着锦的热闹繁华景象。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第一句,上已节的西湖好,满目繁华。满目的姹紫嫣红,车水马龙。第二句,具体写如何繁华,诗人截取“争道谁家”的小小节点,进行视频展现,达到以点概全的作用,精辟!那是谁家在争道?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丝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这辆车华贵而美丽,在柳下穿显得很醒目。非一般人所有。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颍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下半片,写日暮回去。用醒醉喧哗,来形容场景人物不同、声音喧哗的热闹氛围,可见诗人笔力不凡。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指路边开丽鲜花,又指游人头上簪花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当然还有满地的车痕如花,散落的落花,笑颜如花。总之,诗人心中开着花。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第七首西湖好,因为荷花开了,西湖自然更美更诱人。带着小酒来,美如神仙了。旌旗,古代旌旗仪仗。幢:古代的帐幔。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把荷花荷叶想象成帐幔、伞、仪仗。见诗人的怡然自乐。画船撑入花深处,很美的画面。香泛金卮,酒香荷香满溢。最后一句,意境优美,朦胧,令人陶醉。景语情语。…………真是神仙生活、神仙画倦。忘尘世界。卮:古时酒杯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第八首。写月白风清的西湖之夜,湖月同耀的琉璃世界,不由得喊一声西湖好!第一句,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天容”指天空中的光景。“水色”这里指湖水中绮丽的倒影。说水天相容的西湖好,怎么好?云物俱鲜。云物俱鲜,指云天,景物,水都很光洁亮丽。如张孝祥所说:“表里俱澄澈。”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鸥鹭,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成为毫无机巧之心的一个象征。那些远离尘世、淡泊名利的隐士都愿意以鸥鹭为友。如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而词中的鸥鹭在闲眠,显得淡定而从容。应惯寻常听管弦,对于来往穿梭的管弦声,似乎已习惯了。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种玉之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风清月白,上下同耀,湖水莹洁如玉,一个澄明世界。词人不由欢呼: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骖(cān)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西湖夜,恬静,幽美,澄澈。一尘不染,远离尘世喧嚣正是诗人晚年所爱。所以说人在舟中便是仙。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第九首,白描了残霞夕照,西南月上两幅图。静静的存在,安静的画面。残霞夕照,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残霞总是会引起一种伤感情绪。而欧诗人只说西湖好!怎么好?花坞、苹汀、波平、野岸静静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自然地存在,静静的陪伴,天地之间无人干扰,舟自在浮横。下半片,写残霞已落,西南月上,说明很长一段时间了。浮云散了,更加明朗。轩槛凉生,前面都是写看看,这是写感觉。不知不觉中的变迁。莲芰香清,写嗅觉。莲芰(jì):即莲花。芰,菱。莲花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上轻风吹来,酒也醒了。描写从远到近,最后终于人物浮现。浅语意深,画面令人沉醉。这首词,幽静幽美,散发着莲芰清香。静静相伴,仿佛也进入到画中。如诗人一般,享受宁静时光。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是《采桑子》第十首,与前面九首写景物、游赏不同,这一首主要是抒情,抒发包括西湖在内的人生感慨。来拥朱轮,公元1049年,欧阳修知颍州。爱上了颖州西湖的风华绝代。熙宁四年(1072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其间二十多年官海浮沉贬升,很多感慨。富贵浮云,最早出自于战国《论语·述而》。富贵浮云指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常用于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也比喻世上功名利禄变幻无常。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城郭人民,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触目皆新,眼睛看到的都是新变化。谁识当年旧主人,还是感慨,物是人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