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脑治疗狂犬病是真的吗(狗狗肉狂犬病与人类)

今年10月,浙江台州一54岁男子突然出现了持续抽搐,情绪狂暴、怕光怕热的症状,送去医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狗脑治疗狂犬病是真的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狗脑治疗狂犬病是真的吗(狗狗肉狂犬病与人类)

狗脑治疗狂犬病是真的吗

今年10月,浙江台州一54岁男子突然出现了持续抽搐,情绪狂暴、怕光怕热的症状,送去医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据事后调查,该男子一年前曾被狗咬伤过,但由于未及时处理而酿成悲剧。

狂犬病乃是狂犬携带病毒将人咬伤所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人得了狂犬病后,通常一周之内便会发病,出现高度恐慌,烦躁,怕风、光等症状。

最后出现痉挛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一旦染病无有效救治的话其死亡率几近100%。人类与狗关系密切,中国古代狗被列为“六畜”之一。

人们饲养十分普遍,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既是人类的工具,也是人类的食物,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历史上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犬只驯养与狗肉上桌

狗是从灰狼驯化演变而来。在远古时代,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与灰狼一样都是群居而生,人类族群与灰狼族群都属于食物链的中端,双方多有食物的竞争,交集很少,人类几乎没有狂犬病之忧。

约1.5万年,人类出于捕猎的需要,开始有计划地驯养灰狼,在漫长时光中,灰狼的野性逐渐消减,成“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

中国上古时期,狗除了作为狩猎的助手、看家护院的工具之外,也常被用来食用,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先秦时期,狗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肉食来源,自天子以至庶人,均食用狗肉,甚至有专门以杀狗为职业的人。

《礼记·月令》中曾这样记载到“孟秋之月……,天子食麻与犬”、“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尝麻,先荐寝庙”,天子在秋季祭祀时需要向祖先贡献狗肉,并与群臣一起分享狗肉。

春秋、战国之时之所以产生“屠狗”这个职业,根本原因是旧社会对于狗肉制品的大量需求。那么,社会会突然增加对狗肉的需求呢?

则是因为生产提高的因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广泛推广,黄河流域大量空地被开垦为农田,传统的畜牧业日渐萎缩。

基于畜牧所产生的牛羊肉产出大减,与普通百姓伴生的鸡鸭猪狗成为,黄河流域百姓最为主要的肉食来源。

鸡鸭可由农户直接捕杀,而猪狗则有赖于屠户。据考古发现,汉代之前,中国的养猪并不兴盛,故而是事狗对于中国人的肉食的补给作用更为重要。例如汉初名将樊哙就曾“以屠狗为事”,后来被刘邦封为“舞阳侯”。

汉代之后,吃狗肉的习惯一直被保存下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狗肉的烹调也越来越好,甚至有俗语云“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说明人们对于狗肉的喜欢。

吃狗肉的习惯不限于南北,在中国的南北方都拥有很大群体需求:如江苏徐州刘邦故里的沛县狗肉很是出名,号称“狗肉之乡”

鼋汁狗肉更是当地的一道名菜;广西玉林的“狗肉节”,每年过节消费狗肉巨大,在当今社会饱受争议。

二、令人癫狂、改变历史的狂犬病

狗是人类最早驯服的动物,也是人类的得力助手,还是人类重要的肉食来源,凡事有利就有弊,狂犬病也随之开始进入人类的生活。

只要人类坚持饲养犬只,狂犬病对于人类的威胁就不会消失。现代科技昌明的今天,狂犬病致死的案例尚不时出现,那么科技落后的古代狂犬病更常会有更大危害,甚至有举国癫狂的局面。

中国古代由于狗对于人们的生活饮食的接触过密,狂犬病经常发生,成为重要的医学问题。汉语中仅形容狂犬专有文字就有三个:瘈、狾、猘。

三个字都读作[zhì],都有狂犬的意思,第一个“瘈”特指发病状态的狂犬犬;第二个“狾”泛指所有的狂犬,不论有没有发作;第三个“猘”虽也是指狂犬,但更多的是指凶猛的犬。

中国最早的狂犬病已经不可考,但春秋时期的一次狂犬病大流行却被记录下来。公元前556年的深秋,位于现今商丘地区的宋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犬祸”。

当时许多宋国人双目通红、面目狰狞、狂吠不止、互相撕咬,许多人得了狂犬病在街上互相攻击,造成社会的动乱。

最后宋国人发生了针对疯狗的大捕杀,“宋国人逐狾狗 (疯狗)”,事件才开始逐渐平息。一百多年后的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也就是初税亩的那一年,鲁国也出现了狂犬大爆发。

据《春秋》记载说:“国狗之瘈(发狂),无不噬也。”即国都曲阜里面的狗都发狂了,见到什么咬什么,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的记载。

如果说前文所举的宋、鲁二国的例子主要集中于普通民间的话,实际上庙堂高处的人们一样受到狂犬病的威胁。吕后就是最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地位最高的的狂犬病患者。

吕后(前241——前180年)原名吕雉,因为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所以被称为吕后。

据《史记》记载:吕雉早年和家人生活在单父,后跟随父亲迁居沛县,此时的刘邦只是亭长,身无分文,谎称自己“贺钱万”,众人听到急忙出去迎接。

主吏萧何认为刘邦“固多大言,少成事”但吕公却认为其面相十分不凡,便将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他。

后来,吕雉与刘邦一块起兵,并且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多次献言献策,在西汉建国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西汉建国之后,吕后凭借着极为厉害的权术,在刘邦在世时就有了相当的权势,在刘邦去世后,她迅速掌控了朝廷,更是成为汉王朝实际的控制者。

中间吕氏家族险些取代了刘姓的天下。公元前180年吕后因狂犬病而崩殂。那么权倾天下的吕后怎么会得上狂犬病,并死于狂犬病呢?我们就要从她死亡的情况开始分析:

《史记· 吕太后本纪》记载说:

(高后八年)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扣苍犬,據太后掖,忽不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太后遂病掖伤。……秋,七月,太后病逝……辛巳,太后崩。

《史记》的记述,翻译过来就是吕后在参加祛灾祈福活动回宫的途中,被大狗咬伤了胳膊(据太后掖),四个月之后死去。这里的苍犬,就是青色的狗,古代以为不祥之物。

《汉书》的记载与《史记》略有不同:

髙后八年三月,祓霸上。还过枳道,见物如仓狗,橶高后掖,忽而不见……遂病掖伤而崩。

唐初学者颜师古注汉书云:“橶谓拘持之也,橶音㦸。”所谓拘持就是形容狗住不松的状态。《资治通鉴》的记载与《汉书》的记载基本相同。

通过以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吕后是在被狗咬之后而死,她到底是因为伤口感染而死呢,还是狂犬病发而死呢?

首先,我们从吕后由腋伤到崩殂的时间上看,吕后被狂犬所伤是在高后八年“三月拔霸上”后的归途中,“七月中”病甚,也就是三月患病,七月恶化。

直至死亡,前后共一百四十多天。一般的外伤在良好的医护环境下,很难持续这样长的时间仍未好转,甚至恶化。

其次,从事后处理来看,当时吕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吕后在事后用占卜来确定原因,占卜得到的结果是“赵王如意为祟”。

即赵王刘如意(当时已故)作祟的缘故,吕后采用巫术而非医术,采用祈祷而非救治的方法应对,是导致其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

最后,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分期,我们可将吕后病犬祸的第一个阶段称为病症的潜伏期,第二个阶段为发病死亡期

四个月的潜伏期,可以排除吕后死于破伤风的可能。吕后从腋伤到病重经历了近4个月,而从病重到死亡不过十天,甚至更短。

其病症潜伏期之长,和发病死亡时间之短,结合古今医家所描述的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断定吕后死于狂犬病。

吕后死后,横肆一时的诸吕,失去了核心,分崩离析,最终被族灭,汉朝历史进入到了平稳发展的“文景之治”时期。

三、古代人对于狂犬病的治疗

既然狂犬病如此肆行,中国古人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治疗狗咬创伤呢?

狂犬病在古代又被称瘈咬病、恐水病、疯狗病等,汉代时人们对于“狂犬啮人”、“犬噬人”的紧急处理包括用酒冲洗、针灸等方法,已经较为完善了。

晋代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对于狂犬咬伤有很好的认识和治疗,其书载:“凡瘈犬咬人,七日一发,过三七日(21天) , 不发则脱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耳 。”

又云:“疗瘈犬咬人方,先嗍去血,灸疮十壮。”我们现代人知道,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0天到90天,极个别的能长达一年以上。

古人认为“三七日”到“百日不发”,说明1500年前中国古人对于狂犬病的潜伏期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其治疗方法,先嗍去恶血,再用灸在伤口处加热消毒的治疗方法十分有用。现代研究表明,嗍去恶血,彻底清洗伤口,可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50%的几率。

明狂犬病病毒并不耐热的,在56℃时,15—30分钟即可杀死, 所以灸火在处理伤口时是能够杀死病毒。晋代的《肘后备急方》的治疗方法现在仍然可用。

唐代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翼方》中,指出了狂犬病的发病高峰期:“凡春末夏初,犬多发狂。

必诫小弱,持杖以预防之。防而不免者,莫出于灸,百日之中,一日不阙者,方免于难,若初见疮痊痛定,即言乎复者,大祸立至,死在旦夕” 。

孙思邈,提醒人们:狂犬病多发的季节,要注意防护,一旦被疯狗所咬,要坚持治疗,万万不能懈怠,因为这个狂犬病一旦发作必死无疑。现代医学也证实,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几近100%。

清代 《医宗金鉴》记载:“狂犬咬伤之处,急急用犬嘴砂酒壶一个,内盛干酒,烫极热去酒,以酒壶嘴对咬处,如拨火罐样,吸尽恶血为度,未破自落,再用艾柱灸之,永不再发。”

更加强调“急急”,即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立即处理,在咬伤处立刻进行吸引、排毒,以免毒进入机体。

19世纪末,西方人发明狂犬疫苗之后,为狂犬事业带来彻底扭转。

1 8 8 2 年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巴斯德,成功应用连续传代减弱病毒毒力的方法适应毒种制造疫苗,并于1885年首次为一名疯狗咬伤的九岁儿童免疫成功,使注射狂犬疫苗成为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途径。

结语

自1.4万年前,人类驯化灰狼成为猎犬以后,狗既是人类的伙伴,也是人类的工具,还是部分人的食物。

在长期的接触中,人畜共患病的狂犬病更是成为人类难以祛除的疾病,又因为狂犬病发作后,近乎必死的死亡率,让它成为人类的噩梦。

中国也是狂犬病的重要受害国,春秋时期,宋国和鲁国都分别有过大规模的爆发,而汉初权倾天下的吕后更是死于狂犬病。

中国历代对于狂犬病已经有了系统的防治,但根本性的防治则是在疫苗出现之后。

参考文献:

1,左丘明:《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

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4,《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5,阎爱民、马孟龙:《吕后“病犬祸而崩”新说——从医疗史的视角对吕后之死史料的解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6,文凯、文传良:《古代狂犬病史再考》,《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2004年,

文/羽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