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

作者 | 同观阁书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新华书店门前书市,买了一套连环画《夜幕下的哈尔滨》。这套连环画共六册。分别是:

第一集《初试锋芒》第二集《飞行集会》第三集《虎穴斗敌》第四集《阴谋诱婚》第五集《风云变幻》第六集《血洒中华》

连环画是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原著陈玙,改编张新,绘画:百石、卜慧华、英文,封面设计魏志刚,1985年6月第一版,1985年6月第一次印刷,印数57.95万册。定价1.83元。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后,以日伪时期哈尔滨为背景, 教师王一民为首的中共地下党员及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领导民众抗日的故事。连环画情节曲折惊险,极富戏剧。看完后,对连环画中描写的人物王一民,李汉超,罗世诚,肖光义,卢淑娟,塞上萧,卢运启,刘勃,葛明礼,秦德林、何占鳌、玉旨一郎,玉旨雄一等正反面人物都有了了解。连环画中刻画的王一民这个人物今人难忘,他智勇双全,有勇有谋。有一次他上课讲《醉翁亭记》时,开头讲到反抗异族入侵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时候,才发现教室后面坐着玉旨一郎,王一民忙镇定一下,他脑子一转,赶快把话题引入讲课文,立即从容不迫地讲到,“同学们在历史课上学过的,我就不多讲了。总之,安徽是个风景优美,人才辈出的好地方。”,在一次大规模的飞行集会中,王一民冲锋陷阵,在点燃鞭炮铺后,又冲向前面砍杀敌人,指挥着革命群众撤退。

还有王一民在玉指一郎帮忙下脱身一段儿,是第六册“”血洒中华”分册中,王一民回到卢家后,玉旨雄一带宪兵抓王一民,只见他猛往后一跳,他身后是楼梯转折处的玻璃窗,离地只有一米多高,他飞起一脚踢碎玻璃,纵身跳上去,跃上窗台,正欲往下跳,玉旨雄一高喊,“哪里逃!”,举枪向王一民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玉子一郎跳向窗台,用身体护住了王一民,枪响了,这一枪正打中玉指一郎的胸口,他对扶在窗口上的王一民说了句,“朋友,永别了!便使劲一推,王一民向窗外跌落下去,玉指雄一抱住玉旨一郎连连呼唤,玉旨一郎吃力地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我死后…把我埋在中国人的墓地,”说完,闭上了眼睛。这一段印象非常深,因为王刚曾经在晚会朗诵会上多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过这一片段。

当年,电台播放《夜幕下的哈尔滨》小说连播节目第一集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时间,各位听众,从今天开始,在这个时间里,连续播送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作者陈玙,由王刚播讲。这是1934年的春天…”。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亲切。让多少听众痴迷不已。

曾经看过辽宁电视台一期采访王刚的节目。王刚讲述了录制小说连播节目的经历故事。当年的一个傍晚,王刚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侧耳倾听着从街道两旁的民居中飘出的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听完后,他微眯的眼睛流露出惬意,唇边挂着一丝难以抹去的笑意。据统计,当年小说连播《夜幕下的哈尔滨》有108家电台播放,在全国拥有3亿多听众。

近日,又一次重温这套连环画,翻看着栩栩如生的人物画面,耳边仿佛听到了王刚播讲时不同人物的声音。80年代喜欢看连环画,又喜欢听小说联播节目,两样交织在一起,在头脑中留下了难以忘记的印象。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1)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2)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3)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4)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5)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6)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7)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8)

1996年大连连环画(重温80年代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与小说连播)(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