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经典名句赏析(每个心生归隐的诗人)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一句话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唐代山水田园派第一人,终身求仕亦未能入仕。

孟浩然经典名句赏析(每个心生归隐的诗人)(1)

【人物生平】

孟浩然出生在襄阳一家小有资产的书香门第中,年纪轻轻(23岁)便与好友张子容在鹿门山过上了隐居生活,可一年后好友要进京赶考,隐居生活也只好中止。送别好友后,他辞别父母,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年的游学生活。他在长江一带漫游,作投赠诗赠与公卿,干谒沿途名流,希望可以得到他们的引荐,从而入仕。虽好友交了无数,可入仕的请求一再被搁置。

724年,孟浩然听闻唐玄宗在洛阳,便赶赴洛阳,期望得到唐玄宗赏识,于此留滞三年,在政事上却一无所获。幸运的是又结交不少好友,在仕途上也同样坎坷的李白便是其中一个。

想要得到引荐而入仕的路,孟浩然走了十年也没能走通,于是他选择科考。

727年,他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揭榜时发现落第。第二年与王维相识,结为忘年之交。落第后,孟浩然再次拾起笔,在长安城中为公卿献赋,期望得到赏识,但因一句"不才明主弃"惹得唐玄宗不悦,于729年黯然退场,离开长安。

离开长安后,孟浩然虽看似纵情山水,多次拒绝为官好友的入仕邀请,但内心深处对入仕仍有渴求,所以五年后再次奔赴长安求仕,无果后于同年回到襄阳老家。737年,被贬至荆州为长史的张九龄,向孟浩然抛出橄榄枝,将其招致幕府,不久后孟浩然辞行回乡。

三年后,王昌龄北归途经襄阳,与孟浩然一聚,孟浩然因纵情宴饮,引旧疾毒疮与新病食鲜疾并发,不幸逝世。

孟浩然经典名句赏析(每个心生归隐的诗人)(2)

【作品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多降雨,洞庭湖的湖水已经快与水岸齐平了,辽阔的湖面似与天空连成一片。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翻译:水汽向上蒸腾着,弥漫了长江两岸,风起时吹动的水波,摇憾了湖水东岸的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我想要出仕为官造福一方百姓,却不得引荐,在这圣明之世闲居,实在惭愧。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看着那些垂钓的人们,我只有羡慕的余地。

孟浩然经典名句赏析(每个心生归隐的诗人)(3)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黎,邀我至田家。

翻译: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一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翻译:我来到这里,只看到绿树在村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若隐若现。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翻译:我们坐在厅堂,打开窗户,一边看着园中的菜谷,一边喝酒谈农事话家常。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临走时我们约定道"等到重阳节,一定还要来到这里品酒赏菊!"

孟浩然经典名句赏析(每个心生归隐的诗人)(4)

赏析:第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诗人求仕的投赠之作,前四句极力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浩瀚,后四句笔锋一转,由洞庭湖有湖无舟不可渡联想到自己的现状,虽有一腔热血与抱负却无人欣赏,无处施展,由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真正用意,即求官心愿。

第二首《过故人庄》于诗人隐居时所作,前两句叙述,写自己应老友邀请来做客,开门见山毫无渲染,可见二人感情深厚;中间四句由外及内,从村庄风景到院内风光,尽显山村生活的悠闲自得;最后两句以二人相谈甚欢相约二聚结尾,既写了主客之间的融洽相处,又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在孟浩然的诗里,无论是山水景物还是田园生活,都被他赋予了情感,也与他的性情合二为一,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我们很轻易便能感受到诗人的落寞失意与入仕的向往,读《过故人庄》时我们亦可以轻易感知诗人轻松愉悦的身心,这种人、诗合二为一的写作方式,可谓被孟浩然推向顶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