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侏罗纪公园(即使侏罗纪公园也未必能够如此震撼)

真正的侏罗纪公园(即使侏罗纪公园也未必能够如此震撼)(1)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也就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一类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统称——当然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甚至是大众们都相信,恐龙其实并没有完全灭绝,鸟类就是它们的后裔!但至少可以确认的是,人们已经越来越熟悉的那种恐龙的形象,比如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可怕的牙齿等,这样的恐龙确实已经灭绝了,今天的人们只能通过化石来重构、“复原”它们!

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所以恐龙的最初命名,意思就是“恐怖的蜥蜴”。当然,根据越来越崭新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恐龙的形象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甚至有些恐龙就是今天的一些鸟类一样,也是非常漂亮的。真要是像现存的科摩多龙或者鳄类一样的形象,那就无趣得多了!

关于恐龙的研究、形象,在无数的BBC的纪录片里,或者画册中已经屡见不鲜,《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也已经让人见识到了霸王龙、迅猛龙的形象。说到电影,虽然《侏罗纪公园》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为之惊叹,但它们实际上也够扯的了!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霸王龙实际上是白垩纪晚期北美大陆上的一种肉食性大型恐龙,跟侏罗纪根本没什么关系;倒是同样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一种肉食性恐龙,也就是蛮龙,倒是属于侏罗纪晚期的一种恐龙。其次还在于,迅猛龙,也就是伶盗龙的化石基本都是以单体形式被发现的,它们很可能并非是像电影中那样成群结队进行捕食出行的——另外,据说迅猛龙的个体通常情况下并不大,至少不会是电影中那样的形象。

但无论如何,随着化石发现的日渐丰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恐龙这种所谓“恐怖的蜥蜴”已经是越来越熟悉了,也越来越抛弃了初见时的惊讶,而变得越来越淡然——但这样一种熟悉和淡然,在作者赵闯严格遵循着科学依据进行创作的画册《恐龙博物馆:大型肉食恐龙》中,还是不免让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PNSO恐龙博物馆”系列一共四册,分别呈现了大型肉食恐龙、大型植食恐龙、小型肉食恐龙和小型植食恐龙的形象;在《恐龙博物馆:大型肉食恐龙》中主要是逼真地再现了十种大型肉食恐龙,也就是羽王龙、贝贝龙、暴龙、棘龙、鲨齿龙、蛮龙、南方巨兽龙、马普龙、特暴龙以及霸王龙。这些大型肉食恐龙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它们的形体之巨大、它们的牙齿锐利!不过,相信羽王龙和贝贝龙也是让人兴趣不少:前者就在于它是最大的长羽毛的恐龙,真是漂亮极了,都让人没感觉到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恐龙;后者就在于它的名字,和大型肉食恐龙的名号比起来,它的名字可真是够萌的!

而且如果足够留心的话,可以看到,大型肉食恐龙的这十位“代表”,其中有十之八九都是白垩纪时期尤其是晚期才出现的,那时正是恐龙的极盛期——仿佛正好契合了盛极而衰的道理,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