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

从1986年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健身房成立至今,健身房已然走过30多个年头,这其中有形式的变化,从单纯的跳操到健身健美,也有科技上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表单登记、储物柜钥匙到现在人脸识别、App、智能手环等装备的运用,这其中,科技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

而科技也并非一成不变,行业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科技再反哺于行业,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健身行业也发展出不少具有特色的科技产物。

本期文章,就为大家盘点,健身行业发展史上的科技产物。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

/练说说,健身科技大盘点/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

1996年,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连锁健身品牌威尔士成立。之所以说是现代化,主要是其商业模式,模仿着香港健身房“会籍费 私教”的形式并用沿用至今。

但运营形式现在看来是相当远古,一切交易行为全凭手录登记,会员验证需要前台工作人员翻阅会员登记册,每次到店都需要登记填单领储物柜钥匙,离店也要登记归还钥匙。

这种情况到后来会员登记系统的使用才得以改善,就类似当年网吧刷卡,可以快速确认会员信息,但依旧需要到、离店登记借还钥匙等繁琐步骤。

2000年,SaaS概念在中国落地;企业逐渐试水,同时国际互联网公司也在国内市场布局,但此时的健身行业,正在市场红利下开疆拓土。

在2008年时,一款当时相当先进的安科健身管理系统问世。安科管理系统是基于CRM为核心,已经有了后台前端等系统交互。因为主创人员都有健身行业从业经验,该系统功能包括会员、门店、运营管理等还是较为齐全。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3)

■安科健身房管理系统页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也正是因为其足够先进,反而缺少了使用者,安科系统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昂贵,每套的管理系统费用高达数万元,虽然是单机买断版(没有后续服务费),但是处于躺着赚钱红利下的健身场馆,觉得市面上免费或者廉价的会员登记系统就足够,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先进软件。

安科健身管理系统也就这样淹没在健身历史之中。健身行业在2010年前基本没有新的技术进入。

而此时,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SaaS系统,因缺乏业务场景的积累,国内企业对SaaS的理解不够深刻,发展非常缓慢。

改变,来自网络的发展。2010年~2013年是4G网络布局阶段,也就在这个时候,已经有过长期技术积累的国内企业开启了SaaS的启动阶段,这时候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和行业更加注重专业性和效率,行业通用SaaS发展较快。

然后2014年,多年技术“宅”马客,将这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带入到健身场馆中,鬼工科技成立。就是从这一年开始,SaaS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底层技术逐渐完善。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4)

■鬼工科技logo,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来到2015年,这一年,是健身行业绕不开的关键年份。

2015年,健身行业创业做系统的公司涌现,开始从行业通用类型逐渐向各细分领域内发展;

不过,在技术层面,并不是所有公司的系统都能被成为SaaS系统。

这一年,美萍健身房管理系统成立,但仅仅作为基于CRM的单机录入系统,并没有做到健身行业的领域细分。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5)

■美萍健身房管理系统页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在这一年创立的参森健身房管理系统,也是基于CRM的单机录入系统,虽然在功能上较为全面,算得上是健身行业的专用系统,但依旧是单机版,交互并不明显。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6)

■安科产品介绍官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一年,安科健身系统也只是在功能上做出一些更新,其本质依旧是单机的CRM。

不过也难怪,即使是SaaS快速发展时期,对与健身行业来说,SaaS依旧是一个陌生的技术,依然需要摸索。

除了鬼工科技这样的专业SaaS服务商之外,作为一家健身场馆品牌,2015年成立的光猪圈健身其实也研发了自己的SaaS系统,作为场馆运营的配套工具之一。

2016年,两家健身SaaS公司新晋登场,分别为青橙科技与三体云动。

青橙科技刚开始主打健身工作室的SaaS系统,三体云动其实在一开始是以燃健身App形式创业,但发展受限后更改策略转向场馆SaaS系统。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7)

■青橙科技健身房管理系统页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受健身系统创业火爆现象的影响,原来的一些做其他软件研发公司也开发了健身房管理系统。

但是功能、样式以及操作都和别的系统有重叠,单纯的健身SaaS系统趋向于同质化。

一二线城市的场馆引进SaaS系统,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2019年鬼工科技大胆采用大降价策略,为的是让更多处于三四线小城市的健身场馆也可以用上优质的SaaS系统服务。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健身行业遭受严重打击之时,鬼工科技让武汉地区免费5年,全国用户免费半年的措施,给行业减负的同时进一步普及管理系统。

伴随着SaaS系统普及,会逐渐成为健身场馆的标配,其价格会越来越低,甚至可能免费。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8)

2010年~2013年不仅是4G网络的布局年,也是App快速发展年,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给App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在健身领域,App得以广泛应用:

线上应用

2011年,咕咚获得了盛大集团的2000万元融资,健身App算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14年,路跑已经开始逐渐风靡,在这一年甚至出现了自发的路跑月,看准时机的悦跑圈成立。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9)

■咕咚logo,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同是线上的户外跑步应用,悦跑圈和咕咚有着不少重合之处,竞品之间格外眼红,为此两家App没少起争端。

而室内健身领域,也不乏新App成立。

2012年,每日瑜伽成立,这是一款线上垂直瑜伽教学平台,不仅拥有线上课程,还有瑜伽电商等变现渠道,十分具有前沿性。

时间再次来到2015年。

这一年,健身线上教学App Keep成立。凭借对健身小白的吸引,仅用三个月突破100万注册用户,不到半年便突破千万用户。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0)

■Keep版本发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年,火辣健身在完成融资后上线其App,并于之后收获不少用户并斩获多项健身行业奖项。随后在激烈的线上竞争中用户被争夺、资金紧张,2017年往后便不再更新。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1)

■火辣健身logo,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18年时,各大线上健身应用App都迎来了较大利好,在这一年的41起行业融资中,Keep、每日瑜伽、悦跑圈、咕咚等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而Keep,则因其较为成功的产品与运营,一跃成为健身领域最耀眼的明星。2020年2020年5月,Keep融资8000万美元,成为行业独角兽企业。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2)

■Keep融资新闻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培养大众健身习惯上,Keep的确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O2O

在2014年,北大一群青年搞出了ofo前身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进入大众视野。

在共享经济方面,健身行业还是领先了一步,主打共享健身模式的美国ClassPass获得了包括Google在内的战略投资;国内,全城热炼、小熊快跑、蜂狂运动等健身平台成为资本的宠儿。

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共享健身模式下的App,因为利益分配不均遭遇行业抵制,资本的宠儿们,变成了健身行业的“弃儿”。O2O模式在健身行业受挫。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3)

■北京健身房抵制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健身行业O2O还出现过一个臭名昭著的App-健康猫,因融资诈骗在2020年被起诉,总计诈骗80多亿。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4)

■健康猫宣判,图片来源于网络

客户端服务

与侧重与内容提供、平台化的线上应用不同,健身机构打造了属于自己品牌的客户端APP,更倾向于将用户与场馆相连接,配合SaaS系统,以更好地提供服务。以光猪圈健身的App为例,为到店的会员提供健身相关服务,诸如场馆的选择、会籍的购买、私教课程的预约等,以及进而延伸的数据、娱乐服务。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5)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客户端,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和App息息相关的小程序,作为2016年微信推出的功能,相较于App开发的高成本,小程序开发更为简易,超级猩猩便是使用小程序作为场馆的客户端。

而乐刻早前也是采用小程序作为客户端口,但作为综合型场馆,小程序由于其本身局限性,在功能上还是难以满足场馆所有使用需求,所以和光猪一样开发了属于自己的App。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6)

2017年,光猪圈健身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概念,即“SaaS App 硬件”完整的智能化体系,将前端与后台打通,将软件与硬件联通,也即从互联网的概念,升级到了物联网的维度。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7)

■光猪三位一体智能物联

IoT便是物联网,在信息交互上,不仅仅是系统端,用户端信息数据的交互,也包括了物理上的信息采集,包括人脸识别技术等,IoT应用于健身场馆,其意义不仅在于形式上看起来很科技,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让运营更精细、管理更有效率,也创造更多健身之外的娱乐场景。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8)

前文说到了健身场馆的科技应用,那就不能不提面向健身用户的科技产物,智能穿戴设备便是重要的科技智造。

说起穿戴设备,就不能不提及手环、智能手表,作为现在大部分场馆配合SaaS系统的必备设备,包含数据采集,心率收集、运动情况记录、睡眠情况监测等多种功能,且价格实惠,也是当下最受欢迎的健身智能穿戴设备。

早在1972年,便有了第一款智能手表,而后1982年日本精工曾推出过一款可编程手环,算是智能手环发展史上的首款产品。

1994年,Timex Datalink成为首款能够从计算机无线下载数据的手表,智能手表雏形显现。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19)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98年,发明家史蒂夫·曼(Steve Mann)设计和开发了第一款Linux智能手表。这款手表发布之后,他被誉为"可穿戴计算之父",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诞生。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99年,三星率先开发了具有电话功能的手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年,FDA手表的推出,已经开启了蓝牙信息交互,这款产品也被认为是当今智能手表的前身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01年,IBM公司在WatchPad 1.5产品上配备了一个加速度计,一个指纹传感器和一个振动结构。此外,它运行Linux 2.2,具有320 x 240 QVGA触摸屏,蓝牙,8MB RAM和16MB闪存,已然出现了微型电脑雏形。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当时的移动技术还不足以使该小工具在当时可以流畅运行,但它也标志着智能手表即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004年,比尔•盖茨已经看到了可穿戴式计算机的未来前景,于是微软推出了SPOT手表,一款集成MSN通讯、新闻消息及FM收音机的手表,它拥有单色屏幕,较为省电,但缺点是缺乏扩展性,不支持应用程序,2008年便宣布停产。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智能手表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时候,智能手环也在这个时候再度登上历史舞台。

但智能手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开始第一款以智能手环形态和命名出现的产品是Jawbone 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Jawbone UP 健身手环,一经推出便引发市场追捧,但在2012年便没落,主要是在于设计并不符合穿戴需求,为监测数据导致手环必须系的很紧,这就会经常在手腕上留下痕迹。

而国内的厂商却嗅到了商机,众多厂商纷纷跟进,在2013年百度便和咕咚联合推出咕咚手环,互爱科技发布了乐跑手环等。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5)

■咕咚手环,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2014年,智能可穿戴市场由于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产品的不断推出而再一次成为电子消费市场的热点,也带来了智能手环的第二波浪潮。

在这之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手环与智能手表,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因为此时的苹果,也跟上风头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表。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6)

■苹果手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款诞生在健身实验室里的手表,在测试时,苹果员工便是带上这款手表锻炼,采集他们的健身状态和生命指标,并不断完善生命检测功能,

苹果的前瞻意识不得不说让人敬佩,他们已经意识到,除了功能外,能额外为健康提供服务的产品将会成为市场主导,这也是苹果已连续推出五代产品,都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2016年,当小米第二款手环诞生,也标志着智能手环更为平价化,至此,手环成为常用智能设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产品。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7)

■小米手环2,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且,随后的几年,手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健身场馆中,配合场馆软硬件实现智能互联。

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三十年健身行业科技盘点)(28)

AI,即人工智能,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AI开始,AI的研究经历几次沉浮。在一次次的高潮和低谷的交替中,不可否认的是,AI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包括国家在内,都打算在AI领域有所发展突破,健身行业自然也不会错过。

率先开启AI项目的是实力雄厚的Keep。

Keep在成立的短短几年便完成多轮融资,凭借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推出了自己的AI项目规划,2019年阶段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是基于传感器或摄像头探索运动和AI的结合,给用户的运动轨迹打分并进行实时反馈;
  2. 是基于在Keep APP应用及智能硬件内采集的海量数据,给用户做个性化的运动指导。

不过时至今日,Keep的AI项目并未公布后续发展进展情况,看来AI在健身领域的应用还需时日,鉴于目前行业发展,AI领域又是否会成为行业未来重点还需市场验证。

最后说说

科技的应用与普及带来的是健身行业方方面面的改变,更便捷、更高效率、更丰富场景,并使科技在行业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当然对于健身场馆经营而言,科技的运用并非为了追求形式主义的高大上,而一定要适配场馆运营,真正带来便利、高效、用户喜爱的科技工具,更值得采用。

而越发重要的科技产品,也会变得更为的平价,因为用更低的价格让更多人开始采用,也是因为更多人采用,才会让科技更加普及。

相比很多领域,健身行业的科技应用并非走在尖端,我们要向其他行业借鉴、汲取;而中国健身行业的科技在很多方面并不落人后,甚至处于领先水平。对此我们报以期望,希望中国的健身科技企业能够创造更多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