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1)

公元234年,深秋,风冷。一代名臣诸葛亮已经走到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刻。临别之际,他留给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将自己的遗训写入其中。家书不长,不到百字,俭以养德就出自这封家书的开头一句。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2)

这种家风也并非诸葛亮一人所创,他其实也是一个传承者,诸葛家族家风的传承者。

诸葛亮并非如曹操所言——是一个“山野村夫”,而是山东一带名门望族的官宦子弟。这个家族从第一位做大官的祖先开始算起,到诸葛亮出生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族中世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此家家风历来严谨刚正,如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末年做到司隶校尉一职,手握相当于京城警备司令兼省长的大权。当时朝政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忠于职守,严厉打击奸佞,甚至不惜因此得罪皇帝。虽然诸葛丰最终被昏聩皇帝贬为庶人,却因高尚品行留名于青史。而其高尚品行的养成,必然也离不开“俭以养德”这四个字。

到诸葛亮出生之时,西汉末年已经变成了东汉末年。那又是一个昏昏暗世,邪风盛行,军阀忙着争抢地盘,官员忙着搜刮民财,豪强忙着招兵马买,图谋不轨。严守家风的诸葛家,并未为一己私利、一族私利,去做种种罪恶的勾当。当夫人早早病亡之后,诸葛亮的父亲也随之而去,留下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三儿两女,孤悬于世。幸亏有一位同族的叔父诸葛玄,将这些孩子带去抚养。

后来到了南方荆州地区,在这片一度远离战火的“世外桃源”,诸葛亮选择的生活是在乡下耕读,也就是一边种地一边读书。那是一种相当清苦的生活,大鱼大肉之类的食物就不要想了,更别说饮酒作乐。但就是在这种清苦中,诸葛亮进一步领悟到了俭以养德的真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匡扶天下。

二十七岁之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邀,诸葛亮出山,开始了另一段二十七年的人生,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曾以丞相身份,操持蜀汉军政大权十余年。权位的重量,在同时代的许多人看来,就是金银财宝、锦衣玉食的重量,但在诸葛亮那里,则是等同于责任的重量。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3)

因为他始终不忘俭以养德。

作为蜀汉政权事实上的负责人,他得到的赏赐和俸禄是相当惊人的。刘备就曾一次性赏赐他五百斤黄金,而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他也曾透露,自己所得赏赐已经超过“百亿钱”。

与这种巨额收入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诸葛亮和他的家人却节俭得令以难以置信。在死前写给蜀后主刘禅的书信中,诸葛亮公开了自己的财产: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此之外,别无余财。

看似不少,其实不多,因为诸葛亮一家老小,上上下下至少也有几十上百口。如此多的家人,要依靠那一点生产资料为生,恐怕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那也正是诸葛亮所定下的标准。他坦言,诸葛家的人,“穷”到连一身多余的衣服都没有。他更强调,不允许自己死后丢弃节俭之道,要继续保持别无余财的状态。

这并非刻薄,而是智慧,家风中的智慧。

蜀汉乃三国中最为弱小的势力,作为灵魂人物的诸葛亮,深知治国之道首重节俭,如此才能集中资源,支撑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壮举,这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之一。既然举国上下厉行节俭,丞相家又怎么可以例外?诸葛家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例外,诸葛亮更不会允许,但他难保在自己死后,会有哪个不肖子孙经受不住诱惑,败坏家风。

所以,他才会于离世前向君王和儿子同时强调俭以养德的重要性。

(选自《新湘评论》)

近期热文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4)

陈赓:“从军原是为人民,百战勋劳总不矜。”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5)

黄克诚大将的十次历险记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什么家(三国名臣诸葛亮的家风故事)(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