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战役最年轻的英国士兵(为何英法在一战后选择绥靖主义)

绥靖政策实际上就是妥协,就是姑息纵容。一战和二战期间,英法等国采取的就是绥靖政策,希望能够达到安抚德国以及自保的目的,结果自然是失败的。有人说英法之所以在这期间选择绥靖主义,主要是英国的首相张伯伦以及法国总理达拉第的主张。某种程度上是这样,因为两国的外交政策自然都是两国领导人的主张。但严格意义上也不能这么说,因为英法在一战后选择绥靖主义有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第一,英法各国人民反战,向往和平,政府也不愿意参与其中,第二点则是包藏祸心,英法希望德军能够向东进攻苏联。第三,英法两国损失惨重,力不从心。第四,英法两国盲目乐观,认为德国不足以发动战争。

索姆河战役最年轻的英国士兵(为何英法在一战后选择绥靖主义)(1)

第一

一战的硝烟过去了,但对老百姓的影响是无法弥补的。他们更加不会忘记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尤其是法国,当时西线的战场主要就在法国,所以法国人民是不愿意再有战争的。还有无数的城市一转眼成为了废墟,学校不能上学,工厂不能开工,老百姓吃什么。所以,在一战后很长一段时间,英法是真心不想打仗。所以,当时和平主义盛行,士兵避战,老百姓反战,那么,老百姓不想打仗,政府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英法的政府都是选举上台的,他们不能违背民众的意愿,否则就要下台,政客们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所以从表面上看,两国领导人对政策负有直接责任,但我们不能忽略领导人受到的牵制。当年英国首相鲍德温为了增加1%的军费不得不到议会大厦苦苦哀求,但依旧没有通过。所以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或许只是一个替罪羊。

索姆河战役最年轻的英国士兵(为何英法在一战后选择绥靖主义)(2)

第二

外交政策的延续,往往都是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企图去牺牲别国的利益,这种自私自利的嘴脸暴露无疑。他们先后牺牲了捷克,又牺牲了奥地利,更加的希望能够祸水东引,让强大起来的德国去对付苏联。在英法的眼里,德国是个祸害,但苏联也好不到哪里去,是全世界的敌人。让这两个国家去硬碰硬,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索姆河战役最年轻的英国士兵(为何英法在一战后选择绥靖主义)(3)

第三

战争结束了,英法两国急需恢复经济,但效果不太理想,经济恢复的十分缓慢。一场经济危机,让两国麻烦不断。法国更差,经济一路下滑,政府都是走马观灯般的换来换去。因此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政府虽然重整军备,但因其国力已今非昔比,故不得不竭力避战求和,以外交力量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

索姆河战役最年轻的英国士兵(为何英法在一战后选择绥靖主义)(4)

第四

英法两国都是世界强国,英国是日不落帝国,法国也一直号称欧洲第一。而且,虽然惨烈,但毕竟一战是打赢的。他们都认为凭德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对英法造成什么巨大的威胁,至多希特勒也就是想恢复旧日德国的领土和权益罢了。因此在战略上和心理上产生了被动防守及侥幸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