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

提起“道”,许多人就问:“啥是道?”或者认为“道”就是“道教”。我们研究学习“道”文化,他们会说:“你入道教了?”甚至还认为,“道”是宗教,有迷信色彩,不敢接触,不愿谈论。这些同志把“道”和“道教”混为一起了。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2)

我们说,“道”“道家”“道教”是有区别的,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们有联系,又有区别,简单地说,“道”的概念大,“道教”是“道”文化中的一部分,“道家”是遵循提倡道文化的思想家。

那么什么是“道”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只能从先哲圣贤的经典中去“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悟道”。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3)

《易经》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三玄之首,《易经》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古人还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俩仪,俩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道。”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或者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这样解释“道”,没学过道文化,没接触过《易经》的同志更糊涂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道”的实质是宇宙观和人生观的融合,或者可以说,“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永恒真理。或者说,凡是正义的,合乎情理的就是“道”。有人解释说,大自然之理则即是道,随顺大自然之理则即是德。还有人解释说,道分天道和人道,天道指的是自然规律和法则,人道指的是人事规律和法律。这些解释对不对呢?都对。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4)

老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理书,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部知识宝库,道教称为“万经之王”,尊奉为道教的基本精典。

老子的《道德经》共五千余言,原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现在看到的全书细分为八十一章。书中有三大内容,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书中对这些问题叙述时,不是分开谈,而是参杂而言,前后交错。实际上,殷商以前的先民们,认为天帝主宰世界,创造万物。而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老子的“道”创造万物的思想,打破了天帝创造一切的有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以及世界哲学史上是个首创。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5)

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教经典《清静经》中也讲:“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就是说,《老子》所谓的“道”实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元无极。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恍恍惚惚的无状之物,所以“道”无形无象,无色无味,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满宇宙,遍满各方,不增不减,永恒存在。它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为了承认它,研究它,掌握它、运用它、老子故以“道”为名。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6)

《老子》还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说,“道”涵阴阳,是阴阳二气的中和、平衡与统一。“道”分而阴阳,阴阳合而为“道”。阴阳冲和之气,生成万物。自然万物皆分阴阳,植物动物分雌雄,人则分男女。

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任法融在他的《道德经释义》一书自序中解释说:“‘道’先天一炁,混元无极,是宇宙中的能量,是太空的气场,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材料。”他还解释说:‘道’是纯粹、朴素的物质,但不是普通常见之物,而是虚无之体。说它“无”,却能生化万物,说它“有”,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而不得。“道”就是这样一种无形而有真实存在的东西。“道”的这些体性,被道家人物归纳为“虚无”“自然”“朴素”“纯粹”“恬淡”“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十大特征。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也就是说,“道”体现于人就是“德”。“道”的十大特征,全部具备,就是“上德”特征,也是“道”的特征。即有德才有道,无德就无道。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7)

老子认为,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内在的,不是故意的,形式的,应达到至善至美,至高无上,无限圆满。“道”可使人自身得到升华,发生质的根本的变化,得道成真。老子所说的“圣人”,就是得道之人,就是“道”的人格化,具有道性特征,气质、品质的人。如果一个人图荣华、贪富贵、争名夺利、或者姿情纵欲、胡作妄为、这就是失道失德,这样的人不但百事无成,而且会身遭凶祸。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8)

《易经》全世界都在研究,实际上《易经》是揭示天道的。向天学习,又叫作法象天地。《黄帝内经》里叫作“法于阴阳,合于术数”,老子叫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师法自然,就是向天地自然之道学习。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具备着“法”与“道”的追求。如写字叫书法,舞剑叫剑法,弹琴有指法,用兵有兵法,这些都是法天地自然之势;又如下棋有棋道,喝茶有茶道,弹琴有“琴道”,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借助一切行为来悟道、修道、证道。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9)

孔子也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任,游于艺”。“志于道”就是立志要求道。道是中华文化中的永恒追求与最高准则。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但任何远大的抱负与追求,都不如求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古人都称为艺。“游于艺”就是通过对艺术的熏陶来达到对道的参悟。“游”不是终极目的,只是一种求道的手段,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传达着“道”的内涵,都在传承着道,这就叫作“文以栽道”。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0)

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黄帝问道图》

我们平时讲,道气常存,与道同行。人是“道”的代表,人若得了道,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人若得了道,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正如大家平时所讲,有道之人春常在,有道之人事竞成。如果大家都尊道守道,社会就会和谐稳定,国邦就会振兴,天下就会太平,人的寿命就会延长。所以世界都在研究“道”,研究《道德经》。美国著名学者浦克明教授断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1)

2014年我写了一篇《谈道论德话平凉》的文章,刊于《平凉日报》8月15日第三版。我在文中说,崆峒山是:“道源圣地”,“道”是平凉及崆峒山的精神和形象,平凉人应当了解“道”、尊道、学道、守道、弘扬“道”的精神,树立平凉及平凉人的整体形象。

我在文中以我对“道”的粗浅理解用朴实的语言,以最简单的看法谈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又谈了“道”和“德”的关系,使人看了富于想象,便于明了,简而易懂。我说:什么是道呢?道的原意是行走的路,道路。道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道”是哲学范畴,认为“道”是超时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道能“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其特征性是由“阴阳”两种自然属性所构成的,包括万事万物。并认为“道”是先天地存在的。道的本质是“自然”,道的最高追求是“复归”,对道的认识方法是“静观”,“玄览”,最后达到“玄同”的境界。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2)

千百年来,“道”这一命题,已成为人类对阴和阳(观察世界、事物的两面性)及其最高标准和最低界线的两个明显的衡量标准。例如,人们把好的帝王,称为“有道明君”,相反则为“无道”的昏君。治国称“治国之道”。军事称“用兵之道”,经营称“经商之道,当官称“为官之道”。我们平时常讲,做人要“厚道”,对老人要“孝道”,男人要走“正道”。女人要守“妇道”,千万不能搞“歪门邪道”。对那些做事出原则,作人不讲人格的叫“大逆不道”。对那些作事不符合正义,不合乎情理的叫“背道而驰”。对那些说话带有霸气,做事蛮不讲理的人叫横行霸道。宇宙间有“天体轨道”,天地间有“阴阳之道”。人世间要讲“和谐之道”。我们鼓励别人说:“天道酬勤”,赞扬别人有学问有谋略叫“道行深”,赞扬别人正直、豪爽、说话算数、就说很有“道义”。劝别人时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劝别人为钱财而不讲道德的,就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求别人多学点“门道”,办事情要有“处世之道”,干事业要有“发展之道”,搞管理要学会“用人之道”,任何事情都要讲“道理”,作人要讲“道德”。生活中,打拳的有“拳道”,行医的有“医道”,将同行称为“行道”,将社会世态称为“世道”。宗教界把修行好、德行高的人称为“得道”“成道”。把传教诵经活动称为“布道”“传道”。就连日本的最高信仰也称为“武士道精神”。在武术方面,将摔跤称为“柔道”,散打称为“空手道”,拳脚并用称为“跆拳道”。我们把锻炼身体、生活规律称为“养生之道”。将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的就出手,称为“替天行道”。在我们的语言中,时时处处都在讲道。例如,我们问别人问题,首先就说,你知道不知道,而不说知晓。问别人一件事情,会说你知道、了解其中的道道吗?当你回答清楚,讲明原因之后,人们又会说,你讲的头头是道。当某行业某件事没有办好时,人们会说,你没按道上来。当你对某行业不了解时,人们会说你还没入道。又例如,群众把磨房磨面转圈圈的地方叫“磨道”,碾米的地方叫“碾道”,水流的渠叫“水道”,通风的地方叫“风道”,通烟的地方叫“烟道”。我们将平宽的马路叫“大道”,山上小路叫“山道”,弯曲的小路叫“羊肠小道”,大街侧旁的小路叫“巷道”,车行的路叫“车道”,人步行的路叫“人行道”,堵塞的地方疏开后叫“通道”。我们每天爬楼的地方叫“楼道”,楼房外的过道也叫“楼道”等等。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3)

总之,道在人中,人在道中,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就在我们身边。道无处不有,处处有,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道,人人都在用,人人都需用。可是,我们许多人还不知道这就是“道”。

举个简单例子,假若我们办一件事情,按道理办,按规律办,就能办好办妥,若想急功近利,走截道,走歪道,事情办炸了,害人害己,这就是没有走“正道”。我们去一个地方,本来有道路,我们从群众庄稼地里过,结果损坏了庄稼,自己还走得也很坎坷,甚至脚被陷入泥土中,这就是走了“歪道”“邪道”。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道是衡量是与非、善于恶、真与假、美与丑、对与错的标准。”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4)

老子还阐明了“道”和“德”的关系,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自然循环的规律,而“德”是自然赋予而为万事万物所含蓄的“道”的灵性,是“道”在万事万物发展规律中的作用和体现。

“道”和“德”是我国古老悠久的文化与文明,一直伴随着华夏的历史,上下传承了数千年,始终是规范、约束人们心灵、行为的尺度和标准。相传,在古代,道和德实存而不相联,自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之后,人们把道和德联称,谓之“道德”。

“道德”这一词非常广泛,可以视之为一种境界,也可以把其通俗地看为“社会道德”和“人伦道德”。简单地说,凡是社会公认的,好的,能做的即为道德高尚,必受众人颂扬:相反,只要大众公认是违背社会道德和人伦道德的,只要做了,即为道德低下,必受社会指责唾骂,甚至受法律惩罚。道教视“道”为最高教理,全部教义是围绕“道”而展开、践行的。因而提出“尊道而贵道”,以“道”为信仰,以“德”为基石,积功累德,清心寡欲,为而不争,淡泊名利,慈心于物,济世利人,最终实现“修道、得道、成道”的愿望。

今天,我们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作为道源聖地的平凉人,要继承传统文化,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风风光光地做人,做事、处事、成事,就必须“信道、守道、用道”,“尊道而贵德”,“依道而行”。唯知,“是道则进,非道而退”。这样,才能干好事业,完善事业,完善品格,完美人生,树立起“道源聖地”平凉及平凉人的精神状态和形象!

什么是术什么是道 什么是道(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