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保护水源(齐心找水源干群同刨沟)

同心协力保护水源(齐心找水源干群同刨沟)(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韩轩 吴康生

“村民齐心协力把水挖,男女搭配笑哈哈!女人取下了金项链儿,男人勒紧了裤腰带儿……”8月23日,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山间回荡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干劲十足。

这是村民郭光友在施工间隙编的顺口溜,说的是120名干群齐心协力挖水沟、建水池的生动场景。“村里男女老少冒着40多度的高温,齐心协力干活的场景好久没见过了,令人动容。”省地质局驻何家湾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魏遵华感慨。

何家湾村,地处竹山县大山里,7月以来,该地最高气温达到创历史记录的44.6摄氏度。受干旱少雨天气的影响,该村集中供水的沉淀池、蓄水池里的水逐渐见底,村民生活和农业用水受到影响。

同心协力保护水源(齐心找水源干群同刨沟)(2)

“刚开始我们号召村民节约用水、分时段集中供水,到后来临时调水,优先保证村民们的饮用水,但水还是不够用。”村支书喻亚军说。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召集村民们开起“诸葛亮会”,大家一致认为要寻找新水源。

8月17日、18日,干群和镇自来水公司的技术专家兵分两路,查看蓄水池、沉淀池和水源地,最终定下方案:找到新的水源地,修建沉淀池,增加蓄水池进水量。

穿过密林,拼荆斩棘,村民们分组逐一筛查可能的水源点,历时一天在一条老河道里找到了一汪清水,看看清澈透凉的水流顺着岩石缝中流出,大家激动不已。

沉淀池谁来建,谁出钱?村民们踊跃提议集资建设,省地质局考虑到部分村民家庭困难,决定替村民们出资。

同心协力保护水源(齐心找水源干群同刨沟)(3)

没有技术工人,李家喜、李吉奎、李善春、李善华、李超等村民自荐:“我们在外打过工,泥瓦匠出身,盖过房子,没有问题。”

但修建沉淀池难度较大,水源地距离蓄水池有1.6公里,全程是田埂路、河床、灌木林,地势忽高忽低,挖掘机进不来,咋办?

没有人手,村民来凑。村民们表示,就算是手刨、用肩挑,也要把水引过来。有力出力,出不了力地当好“后勤队员”。

同心协力保护水源(齐心找水源干群同刨沟)(4)

8月19日,一场干群攻坚饮水设施的工程拉开了大幕。

因天气炎热,场地狭小,村民们分三班轮流进场施工。30位村民带着锄头、撬棍、铁锹、篾框、镰刀,率先砍山路、架木桥。沉淀池和水沟都是建在石块聚集的河床里,村民们拿起锄头、铁锹齐上阵,用工具撬,用手抬,用篾筐接力转移。村民们接力上阵,干了一个下午,沉淀池和水沟都有了模样。

水泥进不来,村民们2人一组抬水泥、挑钢筋、背水管和发电机,1.6公里的山路崎岖难走,足足要1个小时,村民们有摔跤的、有磨破肩膀的,没有人喊苦叫累,硬是将材料一点点运到施工现场。

同心协力保护水源(齐心找水源干群同刨沟)(5)

“李善成老党员、带病工作不偷闲。”“有的身体也不好,在家还要吃低保,今天也是上了阵,为了吃水拼了命。”工作间隙,村民郭光友用手机给每个人拍下干活的瞬间,并给每个人编了一句顺口溜,为村民们鼓劲。

魏遵华介绍,在大家的努力下,目前,沉淀池正等待凝固,水管也接了300米,预计26日,村民们就可以吃用上干净的山泉水了。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