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1)

南宋 都城

“靖康之耻”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临安后,南宋相继与由盛转衰的金国、崛起的蒙古帝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无数民族志士奋起反抗,留下了一段段令人称道的佳话。

岳飞的事迹自不用赘言。在岳飞英勇为国献身的半个世纪之后,南宋又出现了一个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都绝不亚于岳飞的英雄,他就是孟珙。

孟珙出身将门世家,从小就会挥枪舞棒。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岳飞的部属,曾经随岳飞四处转战屡屡大败金军,让金军听到岳家军就闻风丧胆,夹着尾巴落荒而逃。

由于长期跟随岳飞征战,受到岳飞的影响,孟珙的祖上都是刚正不阿的爱国之人,且都极富军事才能。孟珙的父亲孟宗政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孟珙自少年起,就随父亲辗转军中,对战场上的事耳濡目染,逐渐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形成了对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掌握了各种战术。更重要的是,他深知“靖康之耻”给南宋人民带来的耻辱,培养了深深的爱国之心。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2)

东京保卫战

孟珙从不让父亲对他有任何偏爱之心,他吃苦耐劳,从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实力。所谓英雄出少年,他随父亲孟宗政抗击金军,屡建奇功。金军人侵襄阳的时候,他为父亲出谋划策大败金军。枣阳之战中,他智勇并用,使金军狼狈逃窜。

嘉定十六年,孟珙的父亲去世,留下了大批的兵士。孟珙接管了父亲的军队,并改为“忠顺军”,他治军有方,将他们训练得井井有条。

此时的金国,在和蒙古的交战中忙得焦头烂额。面对崛起并不断强大的蒙古,衰落的金朝屡屡溃败,绍定六年(1233年),金哀宗迁都蔡州,企图进入四川。

如大宋朝“门神”一般存在的孟珙岂能坐视不管,他率军大破金军,彻底打破了金国想要进入四川的企图。孟珙大获全胜后,又率军来到了襄阳,成为了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

这一年的十月,理宗接受了蒙古发出的联合灭金的请求,而迎战对敌的最佳人选非常胜将军-孟珙莫属。于是孟珙带着国人一雪前耻、铲除世仇的期望再一次领兵出发,踏上了灭金的征程。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3)

有了强大的蒙古盟军做帮手,宋军有恃无恐。孟珙率兵一路过关斩将,端平元年,孟珙与蒙军会合,一同攻克金朝最后的据点蔡州,强强联手,金国无力抵抗,溃不成军。金哀宗见败局已定,救国无望,自缢于幽兰轩而死,金朝灭亡。

孟珙从满目狼藉、战火遍地的废墟中找到金哀宗的遗骸,同蒙古军平分之后带着哀宗遗骸、金国的玉玺、战俘等凯旋。在孟珙的努力下,靖康之耻得以一雪,南宋人民沸腾了,四处奔走相告,隆重迎接他们的大英雄凯旋。

金朝灭亡后,理宗一心想着要乘胜收复中原。他对屡建奇功的孟珙相当地敬重和信任,就向他咨询收复失地的中大计。

孟珙知道虽然南宋在联蒙灭金一战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也是以巨大的损失为代价的。虽然他时刻都想着要收复故土,但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宋朝还不具有足够的实力,而且蒙军迟早要同宋朝开战,最重要的积攒实力,养精蓄锐,他在襄阳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

面对理宗的询问,他如实回答说希望皇上体谅连年遭战火烦扰的广大臣民,养精蓄锐,等待好的时机再发兵。言下之意是反对理宗贸然出兵。但是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不顾之前与蒙古定好的盟约,派兵进军中原,试图收复故都,不料大败,并且与蒙古战事从此开始。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4)

由于孟珙不同意进军中原,所以就没有参加“端平入洛”的行动。理宗收复故土的计划失败后,孟珙受理宗之命出任黄州,统治那一带的兵马。他在这里积极地开展积攒实力的各项措施:招徕流民开垦荒地,安顿诸军,招兵买马,增强军队的训练,加强黄州的防务。

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间,他一个人独撑大局。蒙古军发动全面人侵战争,大肆进攻川蜀、荆襄地区。蒙古军一路过关斩将,连破襄阳、随州、郢州等地,使得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千疮百孔。之后,蒙军又将目光瞄准了蕲州。

宋理宗忙得焦头烂额,急命在黄州的孟珙救援蕲州。进攻蕲州的蒙军将领深知孟珙的厉害,不愿跟他过多纠缠,就主动撤离,准备转攻江陵(今湖北荆州)。孟珙果然不负众望,再一次施展妙计,“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连破蒙古军二十四寨,火烧船、筏二千余。

蒙古军被迫撤军。孟珙江陵一战的胜利,扭转了长江中游的颓废战局,大快人心,孟珙也因此升官加爵。然而,蒙古军死心不改,于嘉熙元年十月再度南侵,大力进攻黄州。

在蒙古的大军的层层围困中,孟珙一次次的施展妙计,奋勇杀敌,终于将蒙古军击退,解救了黄州城。之后,升任湖北路安抚制置使的孟珙便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了襄阳城,并积攒兵力,使襄阳重新成为军事重镇。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5)

孟珙还主动出兵骚扰蒙军,让蒙古军无法安心屯田,破坏蒙古的攻势准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京湖战局有所缓解后,蒙古军又攻打蜀地,占领了众多地区,此时四川的军事防务岌岌可危,孟珙又奉命奔赴四川战场收拾烂摊子。

孟珙对于防御蒙古大军的计划已经了然在胸,他审时度势,准确部署防御兵力,再加上其间孟家军的旧将晋德从光化率军来增援,更加巩固了孟珙布置的军事防御体系。蒙军仓皇出逃,这次大捷彻底地粉碎了蒙古军队妄图直接进攻临安的阴谋。

再次大立战功的孟珙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高升,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蒙古军接连受到孟珙的打击,元气大伤。而孟珙的人气一再飙升,崇拜之人源源不绝,而受到蒙古军统治压迫地区的人尤甚。

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对孟珙的英勇事迹大为崇拜,再加上已厌烦蒙古的残暴统治,就于淳祐元年春(1241年)悄悄向孟珙暗中投降。

孟珙大喜,以为良机不可失,就立即向朝廷报告,并准备受降,但最终他只是空欢喜一场。“端平人洛”后,收复失地已成了理宗心中不能被触及的伤痛,理宗不敢再次尝试,畏首畏尾,因而没有批准范周吉的主动投降,南宋最后一次北进的大好机会破灭。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6)

纵使英雄孟珙有再大的壮志雄心,也只能叹一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了。这件事让孟珙深受打击,一腔热血无处可用。

在此五年之后,孟珙身体逐渐出现问题,他因病先后五次申请辞去实职,但是朝廷不会轻易放弃能保住自己平安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拒绝了他的请求。孟珙的主张无法实现,忧虑之中,病情加重,不久病死,享年52岁。

一生戎马生涯的孟珙带着失地未还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孟珙的死,不仅使宋朝了丧失了一员大将,也使整个长江防线因为缺少凝聚力而逐渐失去了屏障。纵观宋朝,在军事上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全国到收复失地,直到最后败亡的过程。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虽希望收复北方的疆土,却终生以先统一南方为前提。对北方的规划,始于太宗赵光义。986年,宋朝除在正面进攻之外也在山西方面大规模发动侧面的攻势,没有成功。

这是宋朝在北方所做的最后的努力,其后,宋朝在少数民族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言辞中没有了进攻的奢望,只有收复的雄心,而孟珙则成了宋朝在垂死之际对北方最后的一丝期盼。然而这最后一的根稻草-孟珙也没有了。

孟珙灭金 靖康之耻(南宋最后的大将孟珙)(7)

大宋并非无能将,只是无奈宋朝奸臣辈出,灭亡也在情理之中了。在南宋灭亡前夕,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在兵力配备上,南宋都要强于蒙古,但是蒙古的国力全部集中于军事,而宋朝的国力则大部分用在内部权臣之间相互排挤和算计的内耗上。

陆游诗云:“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南宋即便有再多的忠臣良将,也在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纵然孟珙有天大的能力,对于南宋也是回天乏术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