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

翻开2018"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的纪念册,有一位选手吸引了小编的注意力。

不仅是因为他在那一届抱走了五个组别的第一名的奖杯,还凭着一曲《茉莉花随想曲》获得了由《黄河》钢琴协奏曲主要执笔者之一,国际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颁发的"储望华作品最佳演奏奖"

他,就是徐上钧,师从中国著名钢琴家鲍蕙荞教授,屡次参加国内外钢琴大型赛事并获得奖项。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1)

▲徐上钧

徐上钧 Xu Shangjun

2014年获得西班牙Puigcerda音乐节第三名及特别奖

2015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友艺术节第三名

2015年获得德国图斯朵芙国际钢琴比赛13岁年龄组第一名、17岁以下年龄组第二名

2015新加坡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13岁年龄组第一名、公开组第三名

2016年第六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16岁以下组第三名

2017年维克多 梅尔赞诺夫国际钢琴比赛17岁以下组第一名

2018年获伯牙钢琴艺术节专业青年组第二名

2018年获"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公开赛公开组、少年A组、李斯特演奏组、中国作品组、拉赫玛尼诺夫组5组第一名。同时获得储望华作品最佳演奏奖

2019年4月在乌克兰霍洛维茨国际青年钢琴大赛中获得第五名以及获得获奖者中唯一的"评委会特别奖—霍洛维兹演奏曲目斯卡拉蒂奖"。颁奖式上又获得全体评委签名的霍洛维兹亲笔签名照片作为唯一特别奖。并受法国Animato协会艺术总监Marian Rybicki邀请于2019年12月在巴黎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音乐学院演出

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家开过独奏、合奏演奏会。曾与波兰土伦管弦乐团合作,厦门爱乐交响乐团以及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全国各地20多个城市参加音乐会。

我们很荣幸地能邀请到这位钢琴少年来和我们分享他的习琴之路以及与恩师鲍蕙荞的点滴。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2)

"走上专业演奏这条路 全因一次偶然的机会"

徐上钧生于2002年,4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很多小朋友一样,他最开始学习钢琴也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进行的。

5岁时,在与刘诗昆老师的一次见面后,徐上钧的父母就坚定了让他继续学习钢琴的决心。全家一同南下,从沈阳迁徙到成都,先后师从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杨雯老师和李秀美教授。

"而真正走上专业演奏这条路,是因为一次鲍老师的大师课。"

2013年中旬,偶然的机会下,徐上钧接受了一次由鲍蕙荞教授主讲的大师课。"当时因为鲍老师的艺术品味和权威性以及圈内影响力,我和我的家庭都非常希望我能和鲍老师学习。"徐上钧说。

而鲍蕙荞教授也认为徐上钧具备日后走专业演奏道路的能力,因此徐上钧和父母便一致决定从事专业演奏,而正式地开始这个过程,则是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之后了。

"她是我最要感谢的老师"

鲍蕙荞,著名钢琴演奏家。

曾获第二届乔治•艾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五名(1961年),全国钢琴选拔赛第一名(1965年)。 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评比获"优秀演奏奖"。全国"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器乐演奏(业余)考级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社会音乐学院副院长。她历任中国各届钢琴大赛和国际上许多重要赛事的评委。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3)

鲍蕙荞教授

11岁就跟随鲍蕙荞教授学琴的徐上钧,得到了老师的谆谆教诲,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好好的弹"

徐上钧回忆道:"因为小时候家长管教很严,钢琴也不是自发学习的,自己的想法不多,不懂得什么样的音乐处理是合理,缺乏鉴赏能力,没有真正的热爱音乐,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因此自己练琴就有可能出现偏差。但鲍老师上课时若说出这句话多半就意味着大事不妙了..."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4)

徐上钧与鲍蕙荞教授

当说到鲍蕙荞教授的时候,徐上钧是充满感恩之情的,这一点小编隔着屏幕也感受到了。

"鲍老师是我最要感谢的老师,她培养了我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让我真正自发爱上音乐的人。也可以说没有她的指引我可能已经没有继续学钢琴了。"

"她是真正做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老师,同时她坚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造就了她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演奏风格。"

"参赛是为了保持紧迫感,有取舍地学习"

2015年,13岁的徐上钧就获得了德国图斯朵芙国际钢琴比赛13岁年龄组第一名、17岁以下年龄组第二名,小小年纪的他在国际上初崭露头角,之后就参加了许多国内外的钢琴大赛,屡获佳绩。

HKIMA:您觉得比赛带给您的除了荣誉还有什么?

徐:"我觉得比赛对于我来说荣誉不是我最注重的,鲍老师教导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能否得奖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因此我对于比赛的态度即是'随缘'。而对我自身最主观的方面来说,比赛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个演奏的状态,时刻可以投入到演奏之中,保持紧迫感

而相对客观的方面则是倾听别的参赛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去学习。甚至鲍老师自己做评委时也会经常学习参赛选手的优点。听到好的选手则学习借鉴其优点,听到相对较差的选手则警示自己不犯相同的错误。"

2018年,在“ 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上获得了公开组、少年A组、李斯特演奏组、中国作品演奏组、拉赫玛尼诺夫组以上五个组别的第一名,同时获得了“储望华作品最佳演奏奖”。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5)

徐上钧获公开组第一名(右三)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6)

徐上钧获"储望华作品最佳演奏奖",由国际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颁发

"音乐源于生活,需要真诚和历练"

当问到对于日后的目标或是计划,比如想考上哪间音乐院校或是在哪个音乐厅进行演出等等,徐同学的回答让小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的目标的话,其实是想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音乐源于生活。而抛开生活实际且过于学术的研讨音乐则象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社会评头论足。音乐需要真诚,需要生活的历练。"徐上钧说。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7)

考上名牌音乐院校或者在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厅演出并不是徐同学真正在意的事情,因为做到这些的大前提一是找到正确合适的好老师,二是从内心出发真正做到热爱音乐,三是自己持之以恒的有效练习

"若一定有一个物质的目标我还是希望有一架能弹出我想要声音的好钢琴吧!"徐同学打趣道。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8)

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了中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郎朗恩师朱雅芬教授也说过同样的话。

"我希望年轻人不要带着某种目的性去学音乐,要享受(学习钢琴)的过程,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对现在的琴童们来说,应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真正得到一种对灵魂上的培育。

对现在的琴童们来说,学习指法,背熟乐谱这些技术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从心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真正得到一种对灵魂上的培育。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9)

2020"李斯特纪念奖"国际钢琴公开赛将于8月24-28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在2018"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公开赛之总决赛上大获佳绩的徐上钧也给正在准备比赛的选手们,留下了一些练琴的小建议!

  • 心态的摆正

"比赛一定不能以一种拼得你死我活的心态去面对,练习也是同理。将这种心态带入到练琴中只会导致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忽略音乐本身的内涵。"

  • 尽自己所能,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我认为应当将比赛看作展现自己的舞台,因为比赛本身的结果则是诸多因素催生的。不要过度纠结于结果会如何,每个选手真正应该做的是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音乐的美传播给台下的观众及评委。"

  • 注重劳逸结合

"当然也要注重劳逸结合,过度练习只会导致机能减退以及头脑反应迟钝。练习也需要尽可能的投入自己对智商和情商,而不是一昧无意识地动手指。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的练习。"

小编语

音乐对人来说

是无聊乏味生活中的奇幻想象

是灵魂中一种微小而振奋的存在

像是光和盐于世上的意义

愿我们永远都享受音乐 热爱音乐

再次感谢徐上钧同学接受本次采访,希望徐同学在钢琴之路上学有所成,早日有一架能弹出他想要声音的好钢琴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10)

2020"李斯特纪念奖"国际钢琴公开赛

自2011年起,每两年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巡回举办的"李斯特纪念奖"国际钢琴公开赛已经成为了在国际音乐界有深厚影响力,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钢琴比赛。

助力全球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和演奏水平的提升,给众多未来音乐家提供了进入世界舞台的机会,成为了推动国际钢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11)

每年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选拔赛,如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奥地利、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参赛人数累积过200万,全球触及超6亿人次。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12)

评委团来自全球2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以及乐界权威人士组成,确保赛事的专业性及公平公正。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13)

AAF国际赛事基金会Alink–Argerich Foundation

"李斯特纪念奖"国际钢琴公开赛正式成为世界钢琴比赛权威机构——AAF国际赛事基金会Alink–Argerich Foundation(简称AAF)会员之一,该基金会由钢琴比赛评论家古斯塔夫·阿林克与著名钢琴家玛律塔·阿格里齐共同创办,是一个监督国际钢琴比赛的全球性非营利机构。

人物专访平凡而伟大(人物专访他们说我天才)(14)

Training Qualifications UK

全球首例,香港国际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可申请英国资历及考试规例局Ofqual 辖下颁证机构Training Qualifications UK(简称:TQUK)认证证书。

来源:公众号-艺术赛事交流HKIMA(HK-IMA)

赛事详情请登陆:http://liszt-ipoc.com.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