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1)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2)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那部著名的电影《乱》,讲述了一个残忍的故事。一辈子白手起家的诸侯伊文字秀虎年老体衰,想把权力交给儿子们而能安享天年。然而三个儿子们在各自家臣的怂恿下,互相攻伐,互相杀戮,根本不想支付老人家退休待遇,最后闹的老人家老无所依,死不瞑目。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3)

这样的故事被认为是黑泽明对于日本(中国地区)诸侯毛利元就命运的映射演绎,在现实之中,毛利元就去世后,也将国家分给三个儿子,只不过因为外敌强大,三个儿子不得不捆绑在一起,后来毛利家经过两百多年,发展成为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长州藩。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4)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5)

换言之,电影《乱》的预言并不是只有悲剧一个结果,现实之中,分家与继承,也能成为圆满的结果。长州藩势力就成长为两百多年后一战、二战时日本陆军部的强大主导势力。

在古代,类似的故事其实非常多。比如袁绍废长立幼,就被认为是典型愚蠢且十分危险。与日本不同,古代没有哪个实干家会有退休这种考虑,像李渊那样的极少数,纯粹是因为政变而选择成为太上皇。而在其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坚持下,李唐王朝的建立被正史纪录为李世民与裴寂、刘文静等人故意以宫人侍太原留守李渊(让隋炀帝的妃子张尹二妃陪李渊睡觉),进而逼李渊下决心造反。李世民也有两个不喜欢他的亲兄弟,长兄太子建成与三弟齐王元吉。玄武门之变之中,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自己差点被李元吉杀害,幸好被尉迟恭杀死。

其实这样的故事,大唐王朝鼎盛时代居然重复了两遍,在武则天去世后,唐玄宗李隆基也是通过军事政变,掌握了朝廷权力,并且压制了太平公主。他的皇位是从其嫡长兄宁王李宪手中取得的。此后他也把大唐推上了贞观之治的顶峰。

像太宗、玄宗这样始乱终治的故事,根本不是中国古代王朝的特例,而是唐宋元明清以上每一代都在周而复始不停重复的故事。比如宋代的烛影斧声,元代的忽必烈手刃阿里不哥,明代的靖难之役,清代的康雍乾王朝皇子缠斗,稍微有点才干的领导者,都要手刃几个亲人才能立威,向天地宣告自己的决心。

在古代,稍微有点出息的古代帝王差不多都要有如此孤家寡人的素质,退休?是万万不行的。

更多的领导者,根本不会选择退休,而是选择干到干不动的那天,或者病倒,或者死亡,反正权力面前,没人信得过,亲儿子也不例外。近年来考古领域找到的竹书纪年,也验证了尧舜禹汤与后世并无不同。哪有什么禅让?全都是慢慢的杀戮与处断。

二十年前,一本叫《厚黑学》的书,开始在大陆流传。此书成书于民国年间,四川人李宗吾所著,其实不过是一本以历史为蓝本的“洁版”《资治通鉴》。各种傻子以其为佳作,并学研之。大概与此同时,第一批民营企业带着原罪出生成长。急功近利成为这一时期企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如今,那个时代走过的企业大多已然作古,极少数人物成为“教父”级巨头。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6)

2004年 寻求再就业的下岗工人

“做事先做人”是这批人的特色,所谓做人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游走在灰色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下海嘛,总要先踩一身泥。有些聪明的人会“腾笼换鸟”,还有人会除旧布新,改革二字一扛,什么事都不叫事。动静小的,就把企业变相私有化,于是又有了吃相有碍观瞻一说。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7)

然而,在位子上怎么吃都无妨,因为手里有社会关系,法人机构,屁股下有江湖地位,财政实力,然而一旦退休交全,什么屁事都出来了。有人说老人家退休待遇高了,真的高了吗?高与低是相对的,真正的高是德不配位,或者私有化真的有什么违法犯罪的真凭实据被人掌握,否则怎么能有高低之说?

手不释卷的故事1000字概括(事不关己关己则乱)(8)

所以啊,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一种制度去保障退休,企业家也是万万不能退休的。一个企业家,就是一个企业组织的领导,必须多读一点点书。多读一点书就知道,退休是不存在的,一定要斗争到死,否则自己提拔的龟孙会比亲生儿女孝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一定要建立健全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制度保护自己离开权位后的生计。而不是被安排一群猪队友可以黑来黑去。

至于其他人,哪怕数量挺多的,但在宇宙面前,连一粒沙都不是,也就谈不上继承与退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