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防范意识相对薄弱

经常轻信于朋友圈中的……

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1)

或是盲目传播↓↓↓

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2)

老年人一旦“中招”

不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同时可能蒙受心理打击

传播法律知识

提示相关风险

有效预防违法犯罪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们有责!

法官整理了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传统高发犯罪和新型犯罪,提醒老年朋友们谨防落入犯罪分子陷阱。

医疗保健需谨慎!

免费体检出“重疾” 慌称保健治百病

案情

王某等人成立了具有保健食品经营资质的公司,公司人员均无医疗资质。王某等人通过举办健康讲座、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多名老年人至公司经营地,再通过网上购买的体检仪器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均被确诊患有“严重”疾病,正当老年人惊慌之际,王某等人开始推介公司销售的保健产品,并宣称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为了治病,很多老年人不惜高价购买该公司保健品。王某等人通过该方式骗取多名老年被害人共计人民币四十余万元。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可以酌情从严惩处。最终,被告人王某等人被判有期徒刑六年至两年不等,并被判处罚金。

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3)

法官提示

此类诈骗犯罪的套路一般按照以下流程操作,举办讲座、赠送礼品获取老年人好感,沟通中提前得知老年人病史,据此出具“体检报告”赢得信任,随后,再利用老年人急于求治心理,夸大保健品作用进行高价销售。在此提醒您,无论常规体检还是生病治疗,都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切记保健品不等于药品,不能治疗疾病,生病治疗仍需要购买服用正规药品。区分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在于批准文号,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药品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电信诈骗要小心!

冒充公务人员 环环相扣骗取钱款

案情

被告人张某伙同他人成立了专门实施电信诈骗犯罪的团伙。该团伙成员分工明确,被告人张某等人(一线话务员)通过网络电话随机呼叫用户移动电话,冒充“中国邮政”通知用户有邮件尚未领取,引诱用户转接人工服务。被告人李某等人(二线话务员)则冒充相应公司的客服人员接听用户电话,谎称用户名下有在外地办理的银行信用卡被用于非法用途,用户信以为真将电话再次转接至冒充外地公安民警的被告人陈某等人处(三线话务员),陈某等人谎称用户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涉嫌洗钱犯罪,并以清查资金名义诱骗用户向陈某等人指定的“安全帐户”转账。通过该方式,被告人张某等人共骗取多名被害人109万余元,在被害人中,老年人占半数以上。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因张某等人系犯罪团伙且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对其酌情从重处罚,判决被告人张某等年限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责令被告人张某等人退赔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4)

法官提示

电信诈骗是诈骗类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尽管近几年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对电信诈骗手段进行揭露,多数人能够提高警惕,但仍有部分老年人无法识破电信诈骗骗局,财产遭受损失而无法挽回。电信诈骗通常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犯罪分子掌握了被害人的身份信息,才能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因此,要特别提示老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点击手机短信或微信中的不明链接,办理各类业务时要谨慎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以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另外,不要轻信陌生来电,不要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5)

贪小便宜吃大亏!

“名人后代”是骗局 名为投资实则诈骗

案情

被告人王某自称是“名人后代”,继承了家族资产可以投资被害人李某(64岁)经营的项目。后王某伙同他人与李某详细谈了合作内容,初步达成口头协议,答应向李某投资1500万美元。王某与同伙到李某公司,拿着几张纸样东西在一个绿色塑料盆里洗涮,纸样东西变成四张美元,两张100面值,两张50面值。王某称其随身携带来的拉杆箱里的绿色纸张都是美元,总计500万,但需要药水才能把上面的防腐材料洗掉,剩下的美元要过几天才能运到。后王某便以需要购买药水才能将投资的美元洗出为由,要求李某给付购买药水的费用及住宿费等款项,诈骗李某人民币共计15万余元。后被告人王某等人被抓获归案。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被害人钱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罚金人民币四千元。责令被告人王某退赔被害人损失。

大家都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这些忽悠人的招儿)(6)

法官提示

此类新型诈骗多针对老年人实施,被告人均称自己继承了巨额财产可以投资,以此为诱饵骗取被害人钱款。在此过程中,为了赢得被害人的信任,通常会以各种名义将早已准备好的“假币”作为保证金,交由被害人保管,骗取信任后再实施诈骗行为。该类型诈骗犯罪多针对经济实力较强的老年人,使用非常规手段,虚构家族身份,以谈项目为幌子,利用老年人闲置资金充沛、安全意识淡薄、辨识能力较低的特点,骗取钱款。在此提示,老年人有融资经营需要的时候,更应提高警惕,可通过多种途径核实合作方的身份信息,应与家人商量,甄别之后再做决定,谨防被骗子的“虚假背景”忽悠,造成经济损失。

此外,老年人也容易陷入投资理财类陷阱,有些不法分子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而往往承诺的高回报,最终都将面临高风险。

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法官发现该类犯罪的套路也有迹可循。 此类犯罪的投资理财项目多集中于以下三类:

· 投资矿山、水产品市场、生态园建设等实体项目;

· 投资邮币卡、邮票、纪念钞等收藏品;

· 声称以房产作抵押,向借款人发放借款赚取利差。

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无论以何种形式投资理财,都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建议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理财,切勿因贪图高额利息而因小失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