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南唐后主李煜(三千里地山河的葬送)

公元937年8月15日,农历为七月七日七夕节。七夕节,中国最浪漫的一个节日,传说这天成群结队的喜鹊飞上高空,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妇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读书人则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金陵宫城中,成片的楼阁高耸入云,庭院中的花儿展示着生命的美丽。在一间富丽堂皇的房间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在这个浪漫的时刻降生。后来历史证明,他也的确是一位充满浪漫情怀的人,他就是后来的南唐第三任国君。

男婴的父亲虽然已经有了五个儿子,但仍对这六子怀揣着浓浓的爱意,为六子起名“从嘉”。从嘉,一切从嘉,事事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二十四年后,李从嘉更名李煜,从此似乎与“从嘉”无缘。天意难测,造化弄人。

从嘉天庭饱满,生有骈齿,其中一只眼睛有两个瞳仁,具有圣人之相。古书上载帝喾、周武王、孔子皆有骈齿。由此,李从嘉的字为重光。

李从嘉自幼聪慧过人,擅长写文赋诗,爱好书法作画。优越的家庭条件能让他在童年时无忧无虑的过着潇洒快乐的日子,潜心从事文艺之事。

影视剧中吴奇隆饰演的李煜

可惜,这样的无忧的幸福生活不过持续了七年。李从嘉七岁这年,父亲李璟继位为皇帝,而他则成了皇子。生在帝王之家固然荣华富贵,但凶险丑恶的政治斗争也让生活弥漫着阴霾。

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从嘉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由于李从嘉身具圣人之相,故深遭李弘翼猜忌。

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无意争位,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为了享受着平静安逸的生活,他把自己当作一只鸵鸟,对政治选择了逃避。

李璟将政务交由皇太弟齐王李景遂全权处理,李弘冀遂与李景遂爆发皇储之争。公元958年,李景遂回封地路上被毒死。经过调查,下毒事件由李弘冀指使。

李璟对李弘冀藐视皇权,毒害叔叔的行为十分不满,废除其太子之位。而不好名利,只好风月的李从嘉让李璟深为欣赏。

即使李从嘉对政治采取了各种能采取的逃避态度,但是命运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他还是落在了宿命的手上。


公元959年,李弘翼病死,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很生气,找了个借口把钟谟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入主东宫。

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从嘉在金陵登基,更名李煜。“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李煜希望自己能作为光辉,照亮南唐江山,给百姓幸福。

历史上真实的南唐后主李煜(三千里地山河的葬送)(1)

霓裳羽衣舞

国后周娥皇不仅美丽聪慧,还才艺惊人,与李煜是天生一对。娥皇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凭借自己深厚的音乐功底,还原了残破多年的《霓裳羽衣曲》。

此时的南唐内忧外患,后主喜好音律,痴迷成性,以致荒废政事。监察御史张宪因此劝谏,李煜赏赐帛三十疋(匹),表彰他敢于直言,但并未因此停止对音律的嗜爱。

公元964年,自古红颜多薄命,娥皇病逝。公元968年,娥皇之妹被立为国后,史称小周后。《南唐书》记载,周娥皇病情恶化至死,或是因为发现李煜与自己妹妹私下幽会。

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

国家困顿至斯,李煜很忧虑。忧虑祖业可能在自己手上断送,忧虑自己或为亡国奴,最忧虑的应该是自己逍遥自由的幸福的生活将被终结。

忧虑归忧虑,李煜每日酒还是喝着,歌还是唱着,写些感国伤怀的词儿。

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公元973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

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

公元974年七月,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徐铉在江南,以名臣自居,出使宋时,想凭口舌保存自己的国家,日夜考虑如何应对宋太祖,可谓绞尽脑汁。

当徐铉在殿廷拜见宋太祖时,他说:“李煜没有罪,陛下出师没有理由。”宋太祖让他慢慢说,详细道来。。

徐铉说:“李煜以小国事奉大国,就像儿子事奉父亲,没有过失,为什么受到讨伐?”然后又义愤填膺说了好几百句。

宋太祖说:“你说父子俩成了两家人行吗?”徐铉无言以对,羞愧地走了。

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

这次徐铉显然比上一次准备的更加充分,再加上有了上一次的实战经验,让宋太祖辩他不过。不过政治不是光靠嘴巴的。

宋太祖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公元975年十二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李煜此时才恍然大悟,然大势已去。宋军执行宋太祖"使自归顺,不须急击"的方针,包围金陵至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向金陵发起总攻,一举占领金陵。

公元976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李煜的词作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历史上真实的南唐后主李煜(三千里地山河的葬送)(2)

《破阵子》书法作品

这首李煜降宋之时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

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瘦的腰细的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亡国后的李煜被软禁在汴梁,每当宋朝有大型宴饮,李煜都被召来写一首赞颂的词,歌颂盛世,也歌颂大宋皇帝的恩德。

一个亡国的君主,在鱼龙混杂的酒宴上公然赞颂另外一个国家的君主,这无疑是对李煜心理的极大摧残,人格的极度侮辱。

他只能顺从,除了顺从,他又能做什么呢?他想起来了,他还能写词。不是歌颂的词,而是怨愤的词。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在家中举办宴会时,命故妓在小楼作乐,声泪俱下地演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历史上真实的南唐后主李煜(三千里地山河的葬送)(3)

《虞美人》书法作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之情,溢于言表。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李煜一举一动长期被监视着,很快宋太宗得知了这件事。李煜这天晚上收到了人生最后一份生日礼物:一道圣旨,一杯毒酒。

《默记》中记载,毒酒可能为中药马钱子,性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小周后也悲痛欲绝,不久随之而去。

在帝王生涯中,他虽不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明君,但也不是一位残忍嗜杀的昏君。

清朝才子郭麐惋惜道: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道出了命运对李煜的捉弄。

不过笔者认为,如果没生在帝王之家,生在平民百姓之家,没有了皇室优越的物质条件,李煜未必能饱读诗书,成一代才子。

即使生在豪富权贵之家,没有切身经历亡国,体会那种切肤之痛,虽可能成一代才子,却难成名传万世的“千古词帝”

他是亡国之君,未成治世圣君,但他无疑是词人中的帝王。他发展了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独创词风,提升了词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地位,让词与诗平起平坐。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