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

2017年9月1日

《敦刻尔克》中国首映

2017年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2周年纪念日

1940年5月26日

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历时9天

1938年10月24日

宜昌大撤退开始,历时40天

……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

名导演诺兰的新电影《敦刻尔克》,口碑不俗。

电影说的,就是二战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成功转移了约33万人。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2)

而就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的两年前,即1938年,

在中国,在湖北,也有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转移:“宜昌大撤退”。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3)

宜昌大撤退全景

撤退有多难?难于上青天

倘若,没有1938年在川江航道上发生的“宜昌大撤退”,中国抗战的历史会怎么样?无数专家的回答都是一样:不堪设想!

距离当时1200年前的李白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是时入川,既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唯一的方式只有走长江。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4)

水流湍急的长江

1938 年6月,国民政府在组织武汉保卫战的同时,将前期运至武汉的物资陆续撤至宜昌。一时间,所有从武汉撤出的人员、物资,以及数万难民都集中在宜昌,准备经三峡入川。

汉宜之间由大船上运之物资,集中到宜昌后,均由民生公司的川江小轮转运入川。由于大、小船只载运量的悬殊,每艘大船转运的物资川江船必须转运多次。这种转运上的脱节,使在宜昌待转的货物器材滞积日多,以致仓库、货栈、驳船等设施都不敷应用。这其中,有9万吨战略器材是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如若在宜昌炸毁或被日军掠去,后果都有可能构成灭顶之灾。

按常规计划,需到第二年冬天才能运完,如果到了枯水季节,大部分船只不得不停航,后果不堪设想。而此时,日军正疯狂地向宜昌推进,不时有敌机飞临宜昌进行轰炸。更为严峻的是,此时距枯水期来临只有4 0 余天,枯水期一到,大型船舶就要停航。而按照当时可调集的轮船运力,将这些人员、物资全部运到重庆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素称“川鄂咽喉”的宜昌在1938年成为了全中国命运的咽喉。

当时,近乎一个中国的资产堆积在小小的宜昌,日军在步步紧逼,长江水位在不断下降。撤退显得是那么紧急。

撤退看起来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1938 年10 月下旬,武汉失守,此时尚有3 万以上的待运人员,9 万吨以上的待运器材在宜昌拥塞着,全国兵工业、航空业、轻工业的精华,完全滞留在这里。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5)

囤积在宜昌码头的抗战物资

宜昌城内一片混乱,敌机不时临空骚扰,满街都是撤下来的公职人员和难民,人心浮动,惶恐不安。人们都焦急盼望能尽快让他们“换载”上船,而人多船少,为等购船票,往往一等就是半个月或一个月。不少人只有露宿街头,栖身屋檐下。国民政府的官员发出一份份电报,昏黄的灯在夜里亮着。人们在茶馆里讨论着,穿着马褂的老先生在悠悠的叹气,学生们坐在江边紧张而又焦急。

城外江边,前方撤下来的器材堆放在露天,从一马路到美孚油池密密麻麻,绵延数里,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装箱,敞在地上,任凭风吹雨淋。这些堆积如山的宝贵资财,为国家的经济命脉之所系,如果一旦被炸毁或落入日寇手中,山河无望,国家危矣!

危急时刻,宜昌混乱的秩序又让转运危机雪上加霜。驻宜昌的各轮船公司都塞满了来要船只的各部门人员,怀远路民生公司也被购票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尤其是一些武装押运货物的单位,都向公司施加压力。有些押运军官气势汹汹,

动辄以“贻误戎机是问”相胁逼,甚至对船岸人员打骂、恐吓。

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

所幸,在宜昌大撤退里,

出现了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

他是卢作孚。一个抠门的船王。

正是他几乎耗尽全部身家,

才换得了撤退的成功。

如果说敦刻尔克的成功是英国的功劳,

在宜昌大撤退中,卢作孚一人,居功至伟。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6)

卢作孚

卢作孚出身贫寒之家,小学毕业即辍学,随后前往成都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寻求救国途径。17 岁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23 岁在成都《群报》当记者,26 岁成为《川报》的总编。

1925 年,他从创办现代航运企业着手,以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目标,成立民生轮船公司,以8000 元资本购买了一条仅70.6 吨的小客船,艰难起步。几年时间即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

在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卢作孚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水陆运输委员会主任———包括民生公司、招商局等在内的所有大小轮船公司的船只均归这个委员会指挥。主要任务就是抢运战略物资入川。此时,从上海、南京和华北、华中撤退到武汉的工厂设备、战略物资,大批的军队和给养,以及故宫南迁的国宝等,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运到西南后方。卢作孚集中川江中下游的所有轮船,在武汉保卫战的炮火硝烟中,日夜工作,开始紧急抢运。

由于运输秩序混乱,影响了进度,10 月23 日,卢作孚由重庆再次飞到宜昌,专门解决这个问题。他发现公司挤满了重要人物,到处是请客、交涉,又交涉、又请客,而运输的阻塞丝毫没有减轻。他不顾中国传统讲究的面子,有礼貌地但很坚决地对他们说:“每一个人都明天见!把他们统统打发走”。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7)

卢作孚在大撤退中鼓励全员

随后,他以军委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身份连夜在船上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依据船长、领江们提供的情况,枯水期日近,估计川江水位尚能维持较大船只航行40 天左右。于是卢作孚提出以40天为限作出运输计划,由各机关据此分配吨位,各自选择重要器材,配合成套,次第起运。

公司成员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怎么能够在40天内,将所有的人员和货物运走。卢作孚演示了他的计划:

宜昌至重庆,去时溯江而上,要走4天,返回顺江而下需2天,来回一趟6天。

为了缩短运载时间,整个运输划分为三段航行。即宜昌至三斗坪为第一段,三斗坪至万县为第二段,万县至重庆为第三段。每艘船以吃水深度、马力大小为基本依据,用一部分船只先运货物至三斗坪,当即返回,再由公司调船运至万县或直运重庆;对重要物资和大型货物则由宜昌直接运至重庆,并在重庆满载出川抗日的士兵,再顺江而下。

为了尽快抢送难民难童,他对客运舱实行“座票制”,将二等舱铺位一律改为座票,这就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客运量。同时,他降低收费,对公教人员实行半费,对战区难童免费,对货物运费只收平时的十分之一。

鉴于三峡航段不能夜航,他要求各船尽量利用夜晚装卸,抢在白天航行。为了搬卸方便,他在三峡航线增设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雇工3000多人,同时征用民间木船850余只,运载轻型物资。

“停止交涉,办理运输”

10 月24 日清晨,当大家听到他大声宣布“停止交涉,办理运输”,从11 月份开始40天内可以撤走的消息后,会场内一片欢腾,许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混乱的状态被克服,各职能部门转入有效的工作。

安排就绪,卢作孚即在开会的船上撕下床单,手书一联:“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悬挂于船舱,叫各船照此办理,激励员工。他同时下令:实行“座票制”,将二等以上舱铺全改为座票,让达官贵人与平民同舱,这样增加一倍以上的载客量;对公教人员及战区难童,给予提前抢运并免费或半费之优待。致使暂留宜昌的一批又一批的难童,能及时运到四川后方。

10 月24 日晨,第一艘满载着物资和人员的轮船起航,开出宜昌港。那一天,卢作孚没有忘记保卫中国同盟收留的几百名战争孤儿难童,他亲自将这些孩子们送上第一艘离开宜昌的轮船。孩子们扒在栏杆上放声高歌,他们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的情景,船边岸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8)

在长江上运送物资的民元轮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9)

装满物资开往重庆的民生轮船

“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

但是,撤退中却孕育了胜利”。

1938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发表对华第二次声明,宣称要彻底消灭国民政府,建立东亚新秩序,在华日军加紧了对湖南、湖北的攻占。遭遇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后,日军对宜昌实施疯狂的轰炸。

宜昌至重庆航程近千公里,10个多县,险滩多达数百处,敌机不间断地在峡江航线轰炸,民生公司的船队每天都有损失的消息传来,轮船、木船被炸毁。每天民生公司都有员工献出生命。在大撤退运输中,民生公司损失轮船16艘,116名公司员工牺牲,61人受伤致残。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0)

部分牺牲船工名录

就在这样的硝烟炮火下,民生公司终于捱到了1938年12月。此时江水低落,喧闹的宜昌城突然完全宁静下来,卢作孚独自一人在宜昌码头巡视了很久,堆积如山的设备物资已被全部运走,人员也被撤运一空,宜昌大撤退奇迹般地胜利结束了!

就这样,继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后。在1938年的长江上,卢作孚带着他的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2000艘木船把13万吨货物和3万余人员转移到了重庆。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1)

停靠在重庆码头等待卸下物资的民生轮船

金陵兵工厂、申钢厂、大鑫钢铁厂、武汉纱厂、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等,还有复旦大学、中央大学、中央陆军学校等数十所学校、国民政府机关、科研单位被转移走了。

“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的。但是,撤退中却孕育了胜利”。留给日军的宜昌,几乎是一坐空城。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2)

“宜昌大撤退”转移的600多家工厂,数以万计的抢运入川的专家、技术工人,以及十多万吨物资设备,很快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正是这些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工矿企业成为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宜昌大撤退。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3)

宜昌大撤退纪念碑

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 余万人,物资10万余吨,并承担了抗战期间长江上游运输的90 % 的运量,保存了民族抗战的命脉,民生公司的轮船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诺亚方舟!卢作孚因而被毛泽东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4)

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曾评价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比起敦刻尔克大撤退,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事部门组织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一个实业家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

作者:霏霏

编辑:陈晓燕 田萌

文史e家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

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5)

敦刻尔克诺兰场面(比敦刻尔克更艰苦)(16)

好文推荐:点击文字,立即查阅

  • 【揭秘】戴笠亲信沈醉回忆中共叛徒张国焘的军统岁月

  • 【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泛滥的娼妓业

  • 【名人养生】“养生达人”何应钦的长寿之道

  • “抗战夫人”“沦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 【养生必读】破译“女神”宋美龄的长寿密码

  • “秋膘”您得这么贴:“姑姑筵”,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都馋这口!

  • 【解密】蒋介石三次下野与家族关系

  •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蒋经国的一生

  • 【权威解读】日本战史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 【名家论史】马勇: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日本“太小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