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

生育是女性的权利,无论选择生或不生,都值得被尊重,但如果选择成为妈妈,就必定要负担起作为母亲的责任。

在最近开播的剧集《以家人之名》中,讲述了一个特殊家庭的故事,这个家里有两个爸爸:李海潮和凌和平,以及三个孩子:大哥凌霄、二哥子秋和小妹尖尖。

故事从1999年开始讲起,3个孩子的妈妈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他们,尖尖的妈妈因为一场意外去世,子秋则是被父母双双抛弃后,被好心的李海潮收养。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1)

2个爸爸3个孩子的家庭

幸福的4口之家,毁在了“巨婴式”母亲手里

与尖尖和子秋不同,凌霄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和爸爸凌和平、妈妈陈婷以及3岁的妹妹生活在一起,虽然生育女儿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让陈婷丢了工作,凌和平也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但他们从没有后悔过,一家人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却很开心。

不幸的是,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因为女儿的突然夭折被打破了。

那是凌霄6岁时的一天,凌和平工作繁忙常常不在家,陈婷出去打麻将,就把凌霄和3岁的妹妹反锁在家里。凌霄好心给妹妹剥核桃吃,结果核桃卡在了妹妹的嗓子眼里。

眼看妹妹就要窒息,凌霄想出去求救可房门紧锁,窗户外面安着防护网也翻出不去,他试着大喊,可却没有人听得到他的呼救,而那时普通老百姓家里也没有普及电话,束手无策地凌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妹妹痛苦地挣扎,等陈婷回到家时,女儿已经断气了。

女儿夭折后,陈婷情绪低落,始终无法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她将女儿的死全部归咎于丈夫和儿子身上,在她看来,如果丈夫工作不那么忙,能多管一管孩子,或者凌霄不给妹妹吃核桃,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她像一个巨婴一样把自己的全部负面情绪发泄在儿子和丈夫身上,从没想过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失职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2)

凌霄怕妈妈难过藏起了妹妹的玩具,却被妈妈骂了一顿

之后凌和平想尽办法开导妻子,他对妻子的一切负面情绪都选择包容,为了不勾起妻子伤心的回忆,他们还搬了新家,凌霄也变得非常懂事,他知道妈妈还沉寂在失去妹妹的痛苦当中,无暇顾及自己,于是他给自己做泡面,在妈妈发泄情绪摔碎了家里的东西时,用扫帚清理一屋子的碎片。

可凌霄父子做的这一切都没有让陈婷走出丧女之痛,她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她开始酗酒,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也不再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并且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在丈夫和儿子身上,她指着儿子大骂:

“你为什么要给她吃核桃!”

每次吵架都要摔碎家里的东西来发泄情绪,最终,她抛弃了丈夫和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3)

陈婷离开了凌霄和丈夫

面对挫折的反应,是陈婷内心的投射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能理解陈婷心中的悲痛,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丧女之痛就如同从妈妈的心上剜去一片肉一样,是深入骨髓的痛,但她只考虑到逝去的女儿,却忽视了身边的儿子。

心理学上的“受害者监牢”理论认为,当人在面对挫折时,通常会扮演三种角色,拯救者、迫害者和受害者,当人们在扮演其中一种角色时,他会希望由身边的人扮演另外两种角色以寻求自己负面情绪的出口。

在失去女儿这件事上,陈婷始终在迫害者和受害者之间来回切换,而丈夫和儿子则在轮流扮演她负面情绪的拯救者。当她成为迫害者时,她会指责儿子,这时丈夫会成为拯救者对陈婷好言相劝,希望她能振作起来好好生活,当她转而指责丈夫时,儿子则默默收拾残局来填补拯救者的位置,可是将6岁的儿童裹挟进父母的争吵当中是非常残忍的,因为他的内心尚未成熟,他会简单地认为父母吵架就代表不爱彼此了,这在他的内心当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凌霄只好选择逃避,父母吵架时他会自己躲在楼梯间里看漫画。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4)

凌霄躲在楼梯间看漫画逃避父母争吵

陈婷只看到了自己,却忽略了儿子也是受害者

陈婷可能从未想过,在女儿不幸夭折这件事中,儿子凌霄也是受害者,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亲眼看着自己最亲的妹妹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死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凌霄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妹妹去世后,他变得沉默寡言,他拒绝交朋友,只有看漫画能让他感到些许快乐。

妹妹去世后,凌霄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他经常梦见妹妹出事时的场景,那扇上了锁的门和永远也打不开的窗户始终在梦里纠缠着他,成为他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只顾着发泄自己内心痛苦的陈婷并未注意到儿子的变化,而她对凌霄的一次次指责更是不断加深了凌霄心里的痛苦和负罪感,她没有想过,在这个事件中,不止有她一个受害者,凌霄和丈夫同样也是受害者,相比之下,幼小的凌霄更加需要来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和加倍关怀,然而陈婷却从未给过儿子扮演受害者的机会。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5)

失去妹妹,妈妈又常年情绪不稳定,凌霄变得沉默寡言

陈婷的不成熟,源于“内在的小孩”没长大

现代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角色,即“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这个关系模式决定了我们与人相处的方式、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遇到挫折时如何面对,通常来说,这个关系在人6岁左右就会基本建立,所谓“内在的父母”是父母在我们内心的投射,而内在的孩子则是我们自己角色的内化。

剧集中还没有交代陈婷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但从她面对挫折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内在的小孩”是非常不成熟的。

在女儿夭折这件事上,她作为母亲是失职的,她把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交给了年仅6岁的凌霄,在意外发生后她又在内心中告诉自己

“不是我的错,都是丈夫和儿子的错“。

这一点也看出她内心是幼稚的,她觉得自己承担不起女儿夭折的责任,于是就把责任通通推给别人,然后再用指责和谩骂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悔恨。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6)

父母内心的小孩太幼稚,就把责任归咎在别人身上

只有父母先成为成年人,孩子才能成为孩子

很多成年人在自己的童年都曾受过伤,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让很多人“内在的小孩”过于幼稚,他们虽然生理年龄上是成年人,但内心却没有真正从童年走向成年。在成为父母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觉醒,那么就会变成陈婷一样的母亲。

陈婷的行为告诉我们,做父母的成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只有心理足够成熟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父母。

  1. 学会控制负面情绪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并没有学习过如何控制情绪,或许我们的父母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代际创伤继续延续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要学会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重要的是在心里明确一点:我的负面情绪与其他人无关,没有人需要对我的愤怒、悲伤、郁闷负责,这都是需要我自己来解决的问题。

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可以采取深呼吸、冷静一下、先等10秒钟,尽量不要情绪一上来就发火。

  1. 向孩子表达爱

中国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往往很含蓄,更不会轻易说出我爱你。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爱的,他们需要父母用语言说出对他们的爱,尤其是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同时告诉他我们很爱他,批评只是针对他当下犯的错误。

  1. 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很多父母给了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最终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陈婷也是如此,如果她在女儿去世后,及时关注儿子的心理状态,告诉儿子不要过度自责,就可以帮助儿子走出梦魇,而在帮助儿子的过程中也治愈了她自己,然而她却没有选择这么做。

以家人之名凌霄消失9年(凌霄失眠做噩梦)(7)

陈婷希望凌霄可以原谅自己

现在凌霄18岁了,陈婷当年离婚后和一位新加坡的富豪再婚,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她找到凌霄试图弥补曾经对他的伤害,看来她内心也有了反省和悔过,但童年的伤害已经造成,凌霄也无法再次接受她这个妈妈。

就像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希望这世间少一些陈婷式的妈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