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随着虎年春节的脚步悄然踏近,在常州市天宁区的街头巷尾,“迎虎年”的各类活动热闹开场,写春联、贴福字、剪窗花,年货市场也日渐红火,市民们纷纷采买年货,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1)

就地过年过出暖心“味儿”

新春佳节将至,往年此时正是许多人踏上返乡之路的时候。今年,为了疫情防控大局,不少在常工作、生活的外乡人依旧选择留常过年。

在异乡过年,最想念的就是家乡饭桌上那熟悉的味道。阳光龙庭社区以美食承载“思乡情”,举办“家乡味·幸福年”厨艺秀活动,邀请社区中来自不同地域的居民齐聚社区厨房,每人动手制作一道拿手的家乡菜。当熟悉的烟火气在社区厨房升腾,每一颗在外漂泊的心都得到慰藉,虽然没有吃上返乡的“年夜饭”,虽然来自五湖四海,此刻相聚在一起,邻里之间共享一桌年菜,用美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暖胃更暖心。

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2)

金百花园社区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优势,关爱“就地过年”群体,通过“幸福来敲门”,为在常过年家庭送上新春的问候和祝福。同时,还将开展“这个冬天不太冷,相亲相爱一家人”快乐包饺子活动。

心暖了,哪里都会有家的味道。

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兼顾“力度”和“温度”, 24日,天宁出台保障政策,鼓励企业省外员工春节期间留常过节。

给予员工留常奖励。对春节期间(除夕至正月十五)留常员工,按照5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给予企业留人补助。春节期间,企业组织留常员工总人数1000人(含)以上的,给予用工企业20万元奖励;留常总人数500人(含)—1000人的,给予用工企业10万元奖励;留常总人数100人(含)—500人的,给予用工企业5万元奖励。

给予房租减免补贴。春节期间,留常员工租用区内国有(集体)资产类集宿舍、人才公寓等,减免半月房租。

鼓励错峰放假调休。鼓励企业提前谋划、科学制订春节前后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调休,对春节未能回家过节的员工,落实加班工资待遇,节后安排补休。

赠送手机流量礼包。向留常员工赠送“5G及流量大礼包”。通过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提供5G手机卡,手机流量包,免费赠送上网宽带及宽带提速降费等优惠活动。

天宁区商务部门全力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发现哄抬物价、囤积货物、不服从监管、落实规定迟缓等现象立即处理、从严处理。截至1月25日9时,全区14个大中型商超、27个农贸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渠道畅通。天宁区4个保供监测点,关河、兰陵、永宁大润发和麦德龙超市,供应正常,价格稳定。

街头巷尾飘出民俗“香”

福禄寿禧、松鹤延年、龙凤呈祥、年年有余、麒麟送子……走进青果巷泥莲茶书院,一个个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堆花糕团整齐地陈列着,他们或喜气洋洋,或憨态可掬,承载着满满的吉祥和祝福。

堆花糕团市级非遗传承人华焕仁正和他女儿华娟萍一起,为近期的新春课堂忙碌着,一只只虎头虎脑的堆花糕团瞬间鲜活了起来。

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3)

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4)

堆花糕团制作,主要是用糯米粉制成糕团,用面粉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和景物,堆装在糕团上。虎年即将到来,华娟萍将卡通版的小老虎堆到了团子上,“福虎迎春”“虎虎生威”等造型,让传统的堆花糕团穿上了虎年新“皮肤”。

丝绫堆绣区级非遗传承人欧文妹最近也在忙着赶制新年的小老虎造型。丝绫堆绣是在织物的基础上,采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工艺制作的装饰性极强的独特工艺品。丝绫堆绣的工艺比较复杂,比如制作一个虎头,需要先画图、打印,再将每个部位拆解、分别剪出来,然后贴在卡纸上、铺棉、贴凤尾纱,留边、包边、整型。“像这款新年主题的小老虎,我在最近的新春活动中就教小朋友们制作了,并且采用了红色、黄色的凤尾纱,特别好看喜气。”

春联、福字、剪纸、窗花、中国结等富有传统特色的装饰是中国年必不可少的元素。

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5)

近日,天安河滨社区和福康通天安河滨站点联合开展“小年剪窗花”活动,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窗花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喜气。

工二社区“红模方”社会组织安康通联合志愿者,把精心准备好的“年夜饭”送到辖区87岁孤老谢梅娣家中,志愿者为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和老人一起提前吃了个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老人高兴得脸上挂满了笑容。

过年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的优秀传统文化,1月25日,新城逸境园社区开展了“虎虎生威送吉祥 翰墨飘香迎新年”主题活动。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为居民书写春联,送上美好祝愿。辖区志愿者、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家庭,大家欢聚一堂,包饺子、唠家常,现场热闹非凡。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小志愿者们为辖区高龄老人和特殊家庭送去了饺子和“福”,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新春氛围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辞旧迎新奔向“幸福年”

“来来来!大家看镜头啊,一二三!”随着照相机的清脆咔嚓声,红梅街道新窑桥村的村民们与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一同被定格在了岁月里。

“今年过年,最大的改变就是搬离了老房子,住上了新居所,一年年的好变化,让我们这些老村民们感慨良多啊!”村民蒋大爷动情地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原来热闹的弄堂,街坊邻居围在一起择菜唠家常的话语,三轮车叮叮咣咣的响声,都在这一次的前王村、潘家塘地块征收改造中逐渐消散。去年8月,天宁区正式启动红梅地块征收拆迁工作,如今,地块征收工作已经过半,随着村民们一个一个的搬离,如何把村民们的记忆留住、乡愁留下,成了林园村党总支书记王秋英一直惦记在心的事。

“我就想着在春节前,给每家每户都拍一些照片,洗出来送给大家,既是对大家奔向美好生活的祝愿,也能在新的一年给大家讨个好兆头。”王秋英说。

红红火火迎新春扬州年味别样浓(年味浓民俗香)(6)

为了按照村民们的意愿拍照,王秋英联系专业的摄影师上门“订制”。比如,对于有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在室内搭设场景拍;对于那些有怀旧情结的村民们,现场制造道具拍。一张张承载着乡愁乡恋的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村民们过去生活的点滴,也寄托了大家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我在这里住了30多个年头了,有太多感情在里面了。马上过年了,村委能找人帮我们免费拍照真的蛮贴心的,我还要和隔壁的邻居孟阿姨一起来一张。”家住潘家塘的莫阿姨开心地说。

王秋英说,新年到来之际,对于所有的林园村村民来说,大家心里和脑海升腾起的,想必都是在这个村落与村委、老邻居们一起包过的饺子、馄饨,一起做过的重阳糕、元宵,一起看过的露天电影、参加过的迎新春活动。希望这次新春拍照活动,能让大家将过往的美好珍藏于心,深切地记住这个老村子原来的样子。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