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的演变规律(汉字字形的本质)

如果拿英语和汉语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二者造字的出发点是根本不同的。

汉字“人”,从甲骨文、金文直到小篆,都是一个人的侧面形象,这是个象形字。

而英语则是“person”或“people”。

汉字“看”,是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面,表示手搭凉棚,向远处看,是个会意字。

而英语则是“look”或“see”。

汉字字形的演变规律(汉字字形的本质)(1)

可以认为汉字本质上是一种描摹客观事物的象形表意文字。而英语是一种音素文字,它是由26个字母作为音素来直接记录口语发音而表意的。

当然,有人会说,

莫(意为否定副词“不要”)是“暮”的假借字,

其(作为代词和语气词)是“箕”的假借字,

而难(困难意)是难(名词,本义是一种鸟)的假借字。

假借字,一般含义比较抽象,因为无法用象形表意的方法,于是假借其他象形会意字的读音来表示这个抽象意义。

而形声字则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湖”“砖”“粒”“珑”“鲈”都是形声字。

假借和形声的存在并不能改变汉字以形体表意的实质。因为,假借字的本字从根源上说来源与象形,而形声字的形旁更是与象形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汉字的发展,形声字所占的比重越占越大,而掌握汉字形旁所表示的意义尤其重要,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汉字的含义。

汉字字形的演变规律(汉字字形的本质)(2)

为什么汉字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呢?这是由汉字构字的象形本质决定的。但是这种“望文生义”往往是错误的,汉字构字自有一套规律,也即字理。

其本义的唯一性是确定无疑的,个人的猜测尽管合理,但如果离开汉字构型的历史发展顺序,不顾忌汉字产生的时代背景,脱离语言的社会性,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今律古是极容易犯错误的。

汉字字形的演变规律(汉字字形的本质)(3)

举个例子:有人说“重”应是“远”的意思,你看“重”字上“千”下“里”,千里之外,难道不是远吗?再看“出”,两个大山上下摞着,不是“重”的意思吗?这又使我想到了,上面提到的“立早章”的例子,其实,“章”字,应说“音十”章,音乐一曲终了就是一章。上文对“重”和“出”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


或许,你还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注释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不读é,读yǐ)氏”,原是大蚂蚁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怀才不遇”主题的深思

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力荐)

打通文言文翻译的最后一公里,你需要这四个技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