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传人)

陈圣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在以伦理道德为规范准则的人治社会之前,有一个更为漫长的以神灵祭祀为规范准则的神治社会在神治社会里,神灵是古国的立国依据、祭祀对象、凝聚核心、精神支柱、力量源泉,也是区别是否同类同族的文化标记试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理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毕竟是龙的传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毕竟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传人)

毕竟是龙的传人

陈圣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在以伦理道德为规范准则的人治社会之前,有一个更为漫长的以神灵祭祀为规范准则的神治社会。在神治社会里,神灵是古国的立国依据、祭祀对象、凝聚核心、精神支柱、力量源泉,也是区别是否同类同族的文化标记。试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理论,说一说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一、 龙是神灵的像,蛇是龙的雏形

在神治社会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语出《左传》)。神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着敬拜祭祀的需要,上古先民就设置了各自的神象,树立与庙堂与祭坛,当古国之间发生战事两军对峙,就会以神象为旗号,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壮士气。神象就是我们熟知的图腾,图腾一名是外来词汇toten的音译,其义就是神象。图腾在我们中国称之为尸,《辞源》上说:“尸者,神象也,古有祭祀皆有尸以依神”,故见尸如见神,“尸以依神”是说神灵依附于尸,对尸的顶礼膜拜就是对神的顶礼膜拜了。上古之世是九州万国,因此神灵和神象也就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了。怎样理顺这众多的神灵呢?中国的史学泰斗司马迁早就给我们理顺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说:“古者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众多的神灵不外乎天皇、地皇、泰皇这三类。什么是天皇?凡敬拜祭祀日月星辰的古国都是天皇,天皇古国敬拜祭祀的神灵总名帝俊,也有以为是蚩尤的;什么是地皇?凡敬拜祭祀大地水土的古国都是地皇,地皇古国敬拜祭祀的神灵总名黄帝。什么是泰皇?《易经》上说“天地交泰”,凡敬拜祭祀天地冲凝阴阳交媾的古国就是泰皇,泰皇古国敬拜祭祀的神灵总名盘古。三皇之中为什么泰皇最贵呢?因为天为阳地为阴、天为盖地为载、天为圆地为方、天为围地为国、天为荒地为老、天为象地为形、天为民地为人、天为文地为理,有了泰皇,天皇古国和地皇古国得以和谐相处共存共容,谁也离不开谁了,于是国泰民安,中华民族开始凝聚壮大起来。贵字从中,是为“中贵”(语出《汉书》),贵字有一义为介,是为“贵介”(语出《左传》),泰皇在天皇和地皇之间起到了一个中介调和的作用,所以就贵了。又怎样理顺这众多的神象呢?也不难,只要瞻仰一下树立于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就知道了,华表是一脉相承的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表象。华表柱上盘旋着“豢龙”(语出《史记——夏本纪》),柱头上蹲着“狻猊”(语出《穆天子传》),在豢龙和狻猊之间有“云瑞”(语出《左传》注)缭绕,它们是中华民族上古祖先敬拜祭祀的神象代表。狻猊是天皇古国的神灵帝俊的神象,豢龙是地皇古国的神灵黄帝的神象,云瑞则是泰皇古国的神灵盘古的神象。

《白虎通》上说:“天有三光日月星”,上古之世是天皇古国创造了三光文化,《淮南子》上说:“黄帝生阴阳”,上古之世是地皇古国创造了阴阳文化,三光文化和阴阳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基石。日月星辰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因此天皇古国并不急需为神灵另设神象,甚至认为为日月星辰设置神象反而是亵渎了天;而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地皇古国因敬拜祭祀的需要就非设置神象不可,神象的始作俑者是地皇古国。至于后世确认狻猊为天皇帝俊的神象,云瑞为泰皇盘古的神象,自有一番原委,因本文要说的是豢龙,不扯开去了。

一、蛇是龙的雏形

龙是一种抽象的神象,在十二生肖中近于龙的身段者唯有蛇,它们都有着修长灵动的体态。只要弄清蛇是什么神灵的神象,那么龙的来龙去脉就大致清楚了。《左传》上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就是说龙和蛇是深山大泽之神的神象,也就是大地水土之神的神象。水神和土神是有上古历史文献记载的:水神名“共工”,《左传——昭公十七年》上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共工的神像是蛇,《归藏——启筮》上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祭祀水神共工的祭坛称共工台,《山海经——海外北经》上说:“共工之台,台四方,隅有一蛇”。土神名“社土”,《诗经》上说:“以社以方”,方就是地,所谓天圆地方,又《孝经纬》上说:“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社土的神像也是蛇,且看土地的地字从土从也,是说社土的神象是虵,虵是蛇的正体,蛇是虵的俗字,又《荣氏遁甲开山图》上说:“地皇兄弟九人,面貌皆如女子,貌皆相类,蛇身兽足”。我们的上古祖先为什么确认蛇为大地水土之神的神像呢?也许是因为十二生肖中惟有蛇是伏地而行的。

水神和土神合称为禹。《山海经——海内经》上说:“帝乃命,禹卒布土”、《尚书——禹贡》上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吕氏春秋——古乐》上说:“禹立,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漻水、以导河”、《楚辞——天问》上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淮南子——地形》上说:“禹乃以息土填鸿水,以为名山”等等,总之,禹的功劳在于开创中国大地一方水土,禹的能力在于“平水土”(语出《尚书》),在于“治水土”(语出《列子——汤问》)。前面已经说了水土两字,那么什么是平什么是治呢?平字从左右两点,左一点表示阳,右一点表示阴,是谓“平均土地,和合万国”(语出《归藏——灵筮》),均字从土就是大地,均字从上下两点,上一点表示阳,下一点表示阴,是谓“土均掌平土地之政”(语出《周礼》)。治是“治化”(语出《庄子》)的治,化是“化生”(语出《易经》)的化。禹古国敬拜祭祀的是一阴一阳的两神,《山海经》上称之谓“神人二八”,禹古国是以“二气感应”“万物化生”之道治化其古国的。《说文解字》上说:“禹,虫也”,禹为什么是一条虫呢?禹字从虫,虫是动物的总名,“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鱼为鳞虫,龟为甲虫,人为倮虫”,说禹是一条虫是指禹的神象是蛇,俗称“长虫”。因为水神之象是蛇,土神之象也是蛇,作为大地水土之神的禹的神象当是一条两头蛇,文献上称其为“枳首蛇”、“歧头蛇”,右首为雌,左首为雄。当今我们所见大禹的形象,手里常握着一柄左右并列的平头铲,这铲当是禹的神象枳首蛇演化而来,右首为阴,左首为阳。通常认为水神为阴、土神为阳,谷神为阴、山神为阳,北方之神为阴、南方之神为阳,如果阴阳不调就水土不服了。

研究中国上古历史文化必须懂得一个诀窍,就是在中国上古神治社会古国时期,神灵的名、神象的名、古国的名三位一体,而唯独没有酋长的名,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启示的一般规律。《夏本纪》说禹是“山川神主”,故上古之世专一祭祀敬拜大地水土的就是禹古国了。

二、 左右有首,化生为龙

《山海经》上多有“左右有首”的记载,如《海外西经》上说:“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大荒西经》上说:“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海内经》上说:“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何为左右有首?我们都知道男左女右,男左女右源于阳左阴右,《史记——五帝纪》上说黄帝之时“命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左大监就是乾阳神,右大监就是坤阴神。故左右有首就是首有阴与阳、首有雌与雄、首有牝与牡、首有女与男、首有月与日、首有地与天。在隋代高昌墓室帛画上有羲皇女娲象,画象里羲皇和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作蛇躯,且两躯紧密地缠绕着,成交媾之状,这就是左右有首了,其左首是羲皇,其右首是女娲。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的汉代画象砖中的羲皇女娲象,羲皇一侧有太阳和太阳神的神象“阳乌”,表明羲皇是乾阳神;女娲一侧有太阴和太阴神的神象“蟾蜍”,表明女娲是坤阴神。

这里分别说一说羲皇和女娲。《拾遗记》上说:“禹凿龙(龙二)关(关帝)之山(山车)”“见一神,蛇身人面”,“蛇身之神即羲皇也”,说禹是在龙关山深“数十里”的“空岩”中遇见羲皇的,可见羲皇是大地之神,且羲皇的神象是蛇。文选上有“羲轩”(语出《西厢记》)一名,又名“轩羲”(语出《玄览赋》)一名,轩就是有“土德之瑞”“生阴阳”的黄帝,又称“轩辕”,轩辕的神象正是蛇。《山海经》上说:“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又说“轩辕之丘”,“其丘方,四蛇相绕”。文中“尾交”和“相绕”,点明了轩辕的神象呈雌雄两蛇缠绕交媾之状。再说女娲。《抱朴子》上说:“女娲地出”,说女娲原本是地皇。《山海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山海经》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说女娲的神象是蛇。“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语出《说文解字》),说女娲是化生万物的母亲神,俗称妈祖。《世本——作篇》上说:“女娲作笙簧”,似乎说女娲还创制了管樂,其实不然,笙簧源于生黄二字,生是“生育”(语出《淮南子》)的生,黄是“黄龙”(语出《吕氏春秋》)的黄。关于女娲最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莫过于“女娲抟黄土作人”(语出《风俗通义》),试解析之:抟字有一义为和,所谓“若琴瑟之抟”(语出《左传》),即是说女娲是以土加上水和成泥巴然后作人的,光有土不能作人,光有水也不能作人,水土相和成泥则能作人了。作人必须用“黄土”(语出《朱熹文》),黄土在社稷坛的中央,用黄土所作的人才是黄帝一脉的子孙;作人必须用“圣水”(语出《水经注》),正体的圣字从壬,《诗经》上说:“大任有身”,用圣水所作人则十月妊娠一朝分娩了。《楚辞——天问》上说:“女娲有体,孰制匠之”?问的是女娲制作女体和男体的依据是什么,现在可以回答,女娲制作的女体和男体的依据是“有土德之瑞”的黄帝,黄帝所生的是阴和阳,女娲所生的是女和男。

从羲皇女娲图上可以看到,作为大地水土之神的神象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成双成对,因为“黄帝生阴阳”,二是要与蛇相像,因为禹的神象是一条枳首蛇。在上古神治社会古国时期,阴阳成双的神象有许多,有的神象是阴阳两人相连,即《搜神记》里的“蒙双”;有的神象是阴阳两豕相连,即《山海经》里的“并封”;有的神象是阴阳两鸟相连,即《洛神赋》里的“屏翳”;有的神象是阴阳两鹿相连,即《太平御览》里的“茶首”;有的神象是阴阳两犬相连,即《潜确类书》里的“狴犴”;有的神象是阴阳两蛇相连,即《尔雅——释地》里的“枳首”;有的神象是阴阳两鱼相连,即《尔雅——释畜》里的“鱼目”。它们都是“生阴阳”的黄帝的神象,统称为“两黄”(语出《山海经——大荒西经》),一黄为阴,一黄为阳。到了神治社会王国时期,所有的两黄古国公认蛇当是大地水土之神的神象,于是就把各自神象的特征添加到蛇身上,使得原本具像的蛇演化为抽象的龙,称之为“二龙”(语出《山海经——大荒西经》),一龙为雌,一龙为雄。俗传“龙生九子”,《升庵外传》上说九子名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霸下、睚眦、金猊、椒图,《怀麓堂集》及《椒园杂记》亦有记载,大同而小异。所谓龙生九子当是“九子成龙”耳。

龙是由地皇古国的神象蛇化生而来的,故二龙不应该自天而降,这降字必当另有解释。《左传——隐公十一年》上说:“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降字的上古原义是相从,是谓“降二”(语出《尚书》),言新郎新娘相从相随,昏媾其能生子育女。降龙又称“逢龙”(语出《庄子——人间世》),一称关逢龙,言雌雄二龙相关相逢,不离不弃匹配成双。逢龙又称“豢龙”(语出《左传》),古往今来学者将豢字解释为养,尚未识得豢字的真谛,豢字从豕,《孟子》上说:“豕相交也”,豕字的上古原义是阴阳相交,言雌雄两龙交尾苟且,乘风驾雾布云施雨。逐字也从豕,逐亦当如是解,《荀子——成相》上说:“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这逐字不是驱逐的逐,而是追逐竞逐的逐,与夸父逐日的逐同义。家字也从豕,家亦当如是解,世传大禹治水“过家门不敢入”(语出《史记——夏本纪》),禹是神,焉有家?试解析之:所谓大禹治水当是大禹水治,道家以天地水为三元,亦称三官,水是能通达天地和谐阴阳。当中国进入神治社会王国时期后,水的文化内涵发生了变化,成了道家的“符水”(语出《后汉书》)、女娲的“圣水”(语出《水经注》),这水相当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相当于中国传统社会科学中的“泰”。过(過)家门的过字源于女娲(媧)的娲字,女娲原是大地母亲神,《风俗通》上说:“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故过家门的家字是祭祀女娲的家庙,又《拾遗记》上说:“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故过家门的的门字是大地水土之门,是谓“龙门”(语出《尚书》)。

雌雄相交的豢龙又称之谓蛟龙、螭龙。历史文献上还有蟠龙(语出《淮南子》)、飞龙(语出《左传》)、骊龙(语出《庄子》)、应龙(语出《楚辞——天问》)、云龙(语出《后汉书》)、潜龙(语出《易经》)、晏龙(语出《山海经》)等等,它们都是雌雄相交的豢龙。就雌龙而言,其名还有御龙(语出《左传》)、黄龙(语出《开筮》)、毒龙(语出《蜀中名胜记》)等;就雄龙而言,其名还有亢龙(语出《易经》)、毛龙(语出《拾遗记》)、虯龙(语出《楚辞——离骚》)、苍龙(语出《史记——天官书》)等。

三、龙的变迁

《夏本纪》上说:“龙二,有雌雄”,一条雌龙名“水龙”(语出《庾信文》),一条雄龙名“土龙”(语出《淮南子》)。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古先民就以奔流到海的黄河作为水龙的标记;有了水龙还缺一条土龙,于是上古先民就在黄河以北连绵起伏的山脊上用土石垒起了一道长城,作为土龙的标记,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在山海关的长城入海口命名“老龙头”,这地名传承了数千年,告示我们后人,这里就是土龙的龙头所在。龙是由大地水土之神的神象演化而来的,龙的升迁是因为大地水土之神的位格变迁了,大地水土之神的位格是怎么变迁的呢?《大荒西经》上说:“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海外西经》上说:“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衡”。上引二例经典都说到一个乘字,什么是乘?《管子》上说:“地出乘黄”,乘字的上古原义是乂,汉字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奥秘,向右一捺(廴、辶、乁、乚)表示阴,向左一撇表示阳,一捺一撇相交写作乂,故“乘两龙”的龙是一雌一雄相交之龙;上引二例经典都说到一个九字,什么是九?九字从向左一撇表示阳,九字从乙象征阳鸟,天之阳是太阳和少昊,地之阳是山神和男子,故民俗以为是九九重阳。从上古神话的角度来说,是禹的儿子夏后开(启)乘两龙,到九天之上作宾客,得到了九天玄女的天书,又回到地上;从上古历史的角度来说,是传承于禹古国的夏后开(启)古国突破了专一祭祀大地水土之神的陈规,开启了皇天后土分别为圣的先例,夏后开(启)古国既敬拜祭祀地皇也敬拜祭祀天皇,于是禹古国成了夏王国。夏后开(启)乘两龙到九天之上作客是有文物证据的,在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上可以看到,一块玉璧的中孔穿插了两条龙,这就是夏后开(启)所乘的两龙。然而进一步推敲,这两条类似蜥蜴的不是龙,而是螭,《说文》上说:“螭,若龙而黄”,又金石家将玉璧中央的圆孔称之好,故这两条螭乃是葉公的“好龙”(语出《新序》)。夏后开(启)乘两龙拜访九天之后,就将雄龙留在天上,作为四皓中七公的神象,名“青龙”(语出《礼记》),是谓“龙度天门”(语出《周礼》),而一条雌龙仍回到地上,名“黄龙”(语出《拾遗记》),就是前述的“水龙”。这里再就四象中的青龙作一点说明:四象源于四皓,四皓是名谓“文昌”、“七公”、“螣蛇”、“天船”的四组恒星,四皓对于天极(星象围绕旋转的中心)成中心对称之势,我上古先民在是夜子时以四皓依次经过正南方断定一年四季之始。自成汤问世,“网开三面,四十国归之”(语出《吕氏春秋》),汤王国将七公赋予青龙之相、将螣蛇赋予玄武之相,将天船赋予白虎之相,仅将文昌保留了阳鸟之相,名“朱鸟”,于是“四十国”皆大欢喜,归心天极。青龙有星七颗,辖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我上古先民在是夜子时以这七宿依次经过正南方以确认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六个节气。因尾宿和箕宿位于天纬负30度至负40度,到了芒种夏至节气尾宿箕宿都落到南方地平线以下,看不见了,故自古有“龙藏”(语出《沈约文》)、“龙潜”(语出《抱朴子》)之说。因为青龙主四季中的夏季之始,故乘两龙的夏后开(启)的国号名夏。当今我们习惯以立夏至大暑为夏季,不妨从青龙开始,将四象所辖的七宿各相后退二宿。

四、民俗中的两龙

《史记——封禅书》上说:“有龙垂胡髥,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黄帝升天改变了天皇古国不设神像的陈规,十二生肖都升到天上去了,于是天上鸡飞狗叫龙吟虎啸开始热闹起来。原先属地的鲧崇古国的神象名“池鱼”(语出《秋兴赋》),升到天上成了天极的神象,名“太极”(语出《系辞》);原先属地的鸡鸣古国的神象名“雄鸡”(语出《左传》),升到天上成了少昊的神象,名“天鸡”(语出《玄中记》);原先属地的犬戎古国的神象名“黄犬”(语出《思旧赋》),升到天上成了两仪的神象,名“白犬”(语出《山海经》);原先属地的塗山古国的神象名“玄龟”(语出《楚辞》),升到天上成了月亮的神象,名“蠵龟”(语出《山海经》);原先属地的山鬼古国的神象名“沐猴”(语出《史记》),升到天上成了四象的神象,名“无支祁”(语出《戎幕闲谈》),之后又成了二十八星宿的神象,名“猢狲”(语出《朝野佥载》)。文中的“龙垂胡髥”就是“髥龙”(语出《窦臮赋》),也称为“髥蛇”(语出《淮南子》),髥字从二,髥龙是雌雄二龙,是谓“豢龙”(语出《夏本纪》),髥蛇是雌雄二蛇,是谓“枳首”(语出《尔雅释地》)。《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生阴阳的黄帝原本是地皇古国敬拜祭祀的神灵,黄帝上骑髥龙升天后居于天极(璇玑)的位置,“阳神日魂,阴神月魄”(语出《参同契》),黄帝以月亮和太阳表明自己乃是天地人间一切阴阳之主,于是黄帝就成了泰皇。天之阴阳是月和日,地之阴阳是谷和山,人之阴阳是女和男,黄帝升格为泰皇后,黎(黎老)、重(重華)合一了,地(地輿)、天(天命)相通了,中国的神治社会从古国时期跨入了王国时期。中国古代学者认为“中央黄帝戊己土”,“黄,中央土之正色”(语出《朱熹集传》),故地的中央在中国,天的中央在天极。《左传》上说:“黄帝氏以云纪,故谓云师而云名”,是说升天后的黄帝是以云为神象的,这云就是树立于天安门城楼前华表上的云瑞。

阴历的二月初二民俗以为是龙抬头,源于夏后开(启)所乘的两龙。上古先民以为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是天龙之首,是谓“龙角”(语出《天官书》),二十八星宿中尾宿是天龙之尾,是谓“龙尾”(语出《左传》),因着上古星象学的式微,当今的文化人已经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了。上古之世是以二十八星宿的位移确认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八星宿排列有序,每一星宿都首先显现在西天,向南划过一道弧线,然而在东天陨落,一年循环一次。二月初二是夜子时可以看到青龙所辖的第一宿(角宿)在西天崭露头角,故称之谓龙抬头。龙抬头又称水龙节,这水龙就是前述的地上的黄龙,水龙龙头当在黄河入海口,阴历二月初二相当于皇历的惊蛰节气,黄河全线解冻,表示冬眠蛰伏的水龙此时惊醒过来了。为什么要定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呢?因为二字的上古原义是“二皇”,《淮南子》上说:“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二皇者,一尊指合天神地祗为一的“泰皇”(语出《秦始皇本纪》),一尊指开天辟地的“盘古”(语出《三五历纪》)。二字的上一横为天为阳,下一横为地为阴。阴历五月初五是端五节,也源于夏后开(启)所乘的两龙。《荆楚岁时记》上说五月初五有龙舟“竞渡”之俗,其源于上古之世敬拜祭祀夏王国的神象两龙的仪规,水龙为阴、土龙为阳,水龙和土龙要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各展风采,以示“阴阳之陶化”(语出《淮南子》);黄龙在地、青龙在天,黄龙和青龙要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青黄相比,以示“天地之合和”(语出《淮南子》)。为什么要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呢?因为五字的上古原义是“五两”(语出《郭璞赋》),篆体的五字从乂,已知向左一撇表示阳,向右一捺表示阴,乂字的上古原义就是阴阳相交,交字从乂。端五又称端午,《史记》上说:“午者,阴阳交”,故午字的上古原义也是阴阳相交。《中庸》上说:“执其两端”,故端五(午)的一端是地上的黄龙,一端是天上的青龙。黄龙为阴为雌,青龙为阳为雄,两龙相比雌雄相媾,阴阳相交地天相通,则萬物孳育生生不息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