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

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0-12 发表于四川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1)

大家好,我是千妈。

今天聊聊识字这个老话题。

我一度以为,“识字量”是家长的关心点,后来跟妈妈们聊得多了,发现“量”只是表象,大家关心的并非单纯识字量,而是什么年龄达到什么识字量。

比如,某某家小孩才5岁,就已经认识2000个字,可以自主阅读了,自家小朋友识字不到一千,马上要上小学怎么办...

每每听到类似说辞,我就会想到老舍自传。

因为家贫体弱,母亲怕老舍受别人欺负,更怕交不上学费,一直没让他去学校读书。

直到9岁,老舍都不识一字。

十多岁时,才在一个远方富亲资助下进了私塾,开始认字读书。

换到今天,孩子十多岁识字,怕是九成家长都接受不了。

但如此晚识字,也并未妨碍老舍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你可能会说,这是特殊个例。

实际上,科学早已证实,这并非个例。

儿童心理学界非常权威的科学家、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创始人阿诺德·格塞尔博士,大约二十年前就通过样本研究得出结论:

长远来看,孩子从三岁、四岁、五岁、六岁甚至七岁开始认字,将来都没有任何不同。

所以,如果你家刚好有个识字钝感些的小孩,也不必太担心。

那是不是就不用教孩子识字呢?当然不是。

因为伴随这个结论的,还有个有意思的研究现象,即:

语言学习中,孩子始终是主动者。

孩子识字需求是主动发展出来的,只要他生活在汉字的环境里,自然就会产生好奇,想要认识并了解字背后的含义。

这就意味着,教识字的最佳时机,并非固定的4或5岁,而是孩子兴趣萌生的时候。

哪怕你的孩子才三岁,如果他指着零食包装袋上的艺术字,发出咿咿呀呀询问的声音,你依然应当及时作答;

哪怕你的孩子已十岁,如果他对书上某个汉字产生疑惑,你也不该生气质问都十岁了不能自己查字典吗,而是可以与他一起聊聊字义,甚至遣词造句用一用。

我想这才是“教孩子识字”的奥义:

放下无谓的年龄焦虑,一同领略汉字的美妙。

抱着这样淡然点儿的动机去教孩子识字,反而会得到切实的回报,最明显就是孩子语文学得不错。

因为语文本质上就三个层次:

首先就是字词,语文最基本的元素;

字词之上,才是语法、修辞等高级语言技巧;

最后,语法、修辞之上,是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字词玩透了,后面才轻松,就像“数感”之于数学,“拼读”之于英语。

那么识字该怎么教,效果才好?

有两个方法推荐给你,一个可让孩子短期内字词储备迅速增长,一个对长期语文学习大有裨益,结合起来就是:提质增效!

01

让识字量迅速增长的方法

/ 高频字阅读 /

当孩子指着绘本好奇询问,这个字念什么,那个字什么意思……你就可以抓住时机,用这个方法来“提速增效”,孩子的字词储备量会迅速提升。

这个方法,还可以帮到那些不愿意指读的孩子。

本来指读能够提升识字量,但有些孩子很排斥,觉得破坏了阅读体验。

如果你家孩子刚好对指读不感冒,便可以试试。

这个方法就是:“高频字阅读”

什么是“高频字阅读”呢?我举个例。

有本很出名的英文绘本叫《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很多妈妈可能都陪孩子读过。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2)

我现在念几页,听完你就知道其中奥妙。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看到什么?”

翻开下页,是只红色的鸟,“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我看到一只红色的鸟正看着我。”

接下来,它会问红色的鸟:“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然后下页就看到只黄色鸭子:“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再后面是蓝色的马......一直重复下去。

就这一本书读几遍,十几种动物,十几种颜色的单词乃至句型,孩子不费吹灰之力都学会了。

记得当年我给千寻念过这本书后,很快她就能用单词造句。

比如,她会说“Dear Mommy, Dear Mommy, What do you see?”

我就回答“I see a pretty girl looking at me”,很棒吧!

英文绘本里,有很多类似的高频词重复阅读设计,帮孩子迅速掌握常用字词,同时还能强化造句本领。

其实这样的设计,中文绘本里也有。

咱们国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整个小学段,孩子要掌握的也就3000个汉字,其中1600个都是高频字,这些高频字,很多中文绘本中都有反复出现。

我们只要挑出这样的绘本,多给孩子阅读,孩子就能迎来一个识字爆发期。

原理很简单,高频字出现频率高,能和其它生字组成不同词语,孩子只要认识一个高频字,就能根据这个字猜其它字,学新字的同时巩固记忆,练习应用,效率怎能不高?

我用千寻读过的一些高频字绘本举例: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3)

在加拿大插画家吉纳维芙·科特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自我认知相关的高频字词:

✔“我、你”;

✔ 身体部位的名词--耳朵、尾巴、鼻子等;

✔ 形容词--长和短、大和小、松软和结实等。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4)

在凯西·斯蒂森这本书里,有很多颜色高频字:

✔ 红、白、蓝、棕、黄、绿、粉、橙......

这类主题式绘本,最容易出现高频字,只要你有心,可以找到很多。

比如交通工具字词频出的《前面还有什么车?》、食物类高频字聚集的《用什么做的呀?》、反义字词的《大大的熊,小小的椅子》等等。

这些高频字词,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也方便举一反三。

你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有识字兴趣时,有意识挑些高频字绘本陪他阅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频字绘本不要读一次就丢一边,既然是精选出来的书,就要反复读,这样字词积累很快就上去了。

高频字阅读还有个优势,就是孩子脑袋里会生出“汉字逻辑”。

有次和千寻一起整理书橱,翻出以前读过的高频字绘本,她就跟我讲:

“妈妈,我发现这些书对我识字帮助很大。就像在脑袋里建了个“字词库”,库里很多抽屉,每个抽屉放着不同类型的字词,我用的时候就去拿,超级方便!”

千妈小纸条:

有爸妈可能平时工作忙,没时间挑书,我帮大家整理出了千寻小时候的“高频字书单”,提取方式在文末。

02

对语文学习帮助最大的识字方法

/ 日常解字 /

解字,就是平常教孩子识字的时候,尽量把字拆开讲一讲。

小时候,妈妈常用这样的方法教我识字。

如今回想起来,我对文字最初的好感,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

这份好感深刻影响了我之后的人生发展,不论高考语文近满分还是成为作家,皆与文字结缘。

比如,读书读到“财”,我问我妈:

“这是什么字?”

我妈不只读出来,还会跟我掰扯下:

“你看,左边是‘贝壳的贝’,右边是'才’。因为古代没有纸币,大家买卖东西用贝壳......‘贝’就是货币,所以和财富有关的汉字,大多都有个‘贝’,比如‘货’。想想,还有啥字?”

我一琢磨,想出个“贵”。

我妈就特高兴,奖我一颗大红枣。

解字多了,我就慢慢懂得琢磨字。

比如“晴”,我会想,左边“日”,表示有太阳的晴天,换成“蜻”,不就是昆虫类的“蜻蜓”嘛!

越琢磨越觉有趣,原来古人这么厉害,这些字都不是无根之水,皆有因可循。

教千寻识字时,我也延续了妈妈的方法。

只要她主动问到的字,我都会尽量掰一掰,也鼓励她自己去解构。

最近她们语文测试,有道题是选“坠”的意思,几个选项乍看很接近,很多小朋友因此踩坑。

选对的千寻被老师点到,让讲一讲因何而选。

她便从字形开始讲起来:

“左耳旁是陡峭的山,比如“阵”,车排成山一样整齐。还有“阴和阳”,是山的北面和南面。

右耳旁是由邑字演变来的,与城市有关,比如“都市”的“都”,“城邦”的“邦”。

你们看“坠”字,有个左耳旁,是不是像一个人,从山上掉落到有土的地面…”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5)

▲ 图源:网络

事后小妞高兴地跟我说,她讲的老师同学都听懂了,大家还一起给她鼓掌。

习惯解字后,千寻也很少写错别字了,因为错误常诞生于“不求甚解”,不会诞生于“知其所以然”。

还有写作文,表达高兴的事,若是即时短暂的高兴,她会用“欢”组成的词语,缓慢绵长些的高兴,则用“愉”组成的词语。

因为我们讨论过,“俞”的原型是独木舟,“愉”就像泛舟湖上的心情,那是缓慢持久而惬意的。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6)

▲ 图源:网络

以上种种,都让我感受到解字对孩子语文学习甚至语言能力的影响。

作用语言最基本的元素,中国象形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仅仅认识,很难领略那千变万化的精彩。

只有当你去琢磨、解构,准确掌握并运用,才能体会到语言的乐趣,也才有机会在语言能力上超越普通人。

有家长可能会说,解字太难了,它需要讲者自身有很多积累。

其实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对汉字了如指掌,也是在陪孩子的过程中,重新学习了一次。

何况,现在还有那么多解放妈妈的工具。

像《有故事的汉字》、《任溶溶写给孩子的汉字书》这样的好书,还有《“字”从遇见你》这样的好片,都是孩子可以读和看的。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7)

教孩子识字的最佳方法(我试过很多识字方法)(8)

EASTWEST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心中的识字焦虑是否已经放下?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商业哲学书,书里说,比起竞争对手,伟大的企业家更关心他的客户。

他们有着“无限游戏视角”,期待长久的成长而不是一时的胜利。

这一点,放到教育上也很适用。

我们教孩子识字,不是为了攀比数量,而是要为孩子语言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流水不争先后,争的是滔滔不绝”,慢慢去做,反而很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