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子女(幼童与达尔文)

最近几个月, 试着为小RYAN和他的几个幼儿园同学上了几次通识教育的读书课。

一开始我其实没有想好具体的课程内容,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想单方灌输,而是希望诱发孩子产生疑问,然后然后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外一个问题

但是,慢慢地发现,我有意无意地把每个课程内容都和进化论联系在一起。 这是为什么呢?

先从具体的课程内容说起。

在开始的几次课程中, 通过要求孩子们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动物,介绍了不同动物为了在不同环境下生存而演化出来的不同特点。 孩子们对于进化有了懵懵懂懂的了解。

所以最近的这次课程, 我准备试着用苏格拉底询问法来拓展他们的理解.,

“人是怎么来的呀”

“猴子变的呀”

“那么你是谁生的?”

“妈妈生的”

“妈妈是猴子吗?”

“不是,那么,妈妈的妈妈是猴子吗,也不是。 所以请问, 第一个人到底是谁生的?”

“哦,那生第一个人的那个肯定不是人”

“对, 那就是说,第一个人是个又像人有像猿猴的动物生的,也就是猿人。”

“那么, 猿人之前又是什么动物啊?”

“就是大猩猩黑猩猩那些啊"

"是的,那些就是猿. 那么第一只猿又是谁生的呢?

这样一步步推导出, 猩猩之前是长尾巴的猴子。猴子之前是比较早期的猴子, 就是类似狐猴那种动物了。

“还有哦, 我们在幼儿园里见过不同的老师, 像白皮肤的MARTIN老师,黑皮肤的CHRISTOPH老师,还有我们这些黄皮肤的。那么,我们是不同颜色的猿猴变的,还是同一种猿猴变的呀? ”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其实,最早的人可能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也不是黄种人,科学家认为非常可能都是长下面这样子的。这些人叫布须曼人, 现在住在纳米比亚和南非。 ”

达尔文子女(幼童与达尔文)(1)

结论是

“所以不管什么肤色,我们都是同样的祖先变成的。 所以彼此都要很友善哦。”

接下来, 我想解释的是, 为什么这么小的小朋友也可以了解进化论, 甚至我觉得是必须的?

薛涌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用八年的时间回答了三岁女儿的问题》

他女儿三岁时问他,芭蕾这么美,那第一个芭蕾舞演员到底是跟谁学的? 八年后他才想出道理。于是问女儿, 第一个芭蕾舞蹈家所跳的芭蕾,和你现在看到的芭蕾(比如《胡桃夹子》中的那种芭蕾)是一样的吗?

然后接着问, 那么第一个钢琴家又是谁跟谁学的钢琴呢?然后他女儿就分析出, 古代的舞蹈和现在的芭蕾舞必然有很多差别, 巴赫弹的是古钢琴,莫扎特弹的才是现代钢琴,如此等等。

他的这个思路其实就是进化论的解释思路。 在姐姐DORA读幼儿园的时候, 我和她也谈过那个著名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我们推断, 第一个鸡蛋必然是从一只还不是鸡但是已经非常像鸡的动物生出来的,而第一只鸡必然从一个很像鸡蛋,但还不完全是鸡蛋的蛋里孵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 ,孩子就可以从更思辨的角度来理解很多东西。

随便举个例子, 第一个中国人是谁生的? 这样的问题,即使是换成成年人来思考,也会对国家和民族的自我认同产生更深的理解。

我很喜欢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在他的《达尔文的危险观念》中的比喻,

你是否曾经听说过万能酸UNIVERSAL ACID?

万能酸是一种腐蚀性强到能吞噬任何东西的液体。问题是:你用什么装它?它能像溶解纸袋一样溶解玻璃瓶和不锈钢罐。如果你偶然发现或制造出一点万能酸,将会发生什么事?是否整个地球将会逐渐被摧毁?它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在每一样东西都遭遇万能酸而被转化之后,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当时我没有料到的是,在几年之后我会遇到一个观念——达尔文的观念—— 有着与万能酸确切无疑的相似性:它吞噬了几乎每一个传统观念,过后留下了一个发生革命性巨变的世界观,以前的标志物大多还可以认出,但是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化。

进化论就是一种万能酸, 因为它能解释一切, 改变一切。

达尔文子女(幼童与达尔文)(2)

如果能接受进化论的想法,一方面, 就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小朋友都喜欢各种动物, 但是 ,假如他们能够知道 ,这些动物的彼此进化次序,还有什么样的生存优势决定了它们的各种特质和行为。 这样, 就可以把点点滴滴的知识串成一条线。 既会记得牢,也会越了解越有兴趣,而不是离开童年后,就慢慢失去孩童那种对万事万物都感觉惊奇的欣喜。

另一方面, 这种进化论的思想, 可以把小朋友的 好奇心,从表面上的WHAT , 推进到中间的HOW , 再推进到最里面的WHY。那么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阶段 ,而是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培养起元认知能力。

达尔文子女(幼童与达尔文)(3)

学会了 进化论的思想方法,对什么事情都自然地想问起源, 问原因, 问过程。 以男孩子都普遍喜欢的交通工具 为例。 如果仅仅是喜欢汽车,那就只会停留在车的外观,改装,价格,品牌、速度等等, 到了某个年纪自然兴趣索然。但是,如果是从车的演化(或者甚至对着 整个交通工具的演化)来着手 那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很多规律,比如空气动力学啦、机械传动啦,材料学啦, 甚至因为交通工具演变而引起的历史进程的变化等等。

达尔文子女(幼童与达尔文)(4)

那么,从任何一个知识点,孩子都可以从一扇门通向另一扇门,从一个房间通向另一个房间

这种进化论思维,广而言之, 也可以演变成一种历史思维。 不仅仅是生物或器物的发展,即使是人类的历史, 那么如果抱着进化论的思维来观察, 同样的事件就变得更有意思。

男孩喜欢历史,大多是因为喜欢里面的打仗或冒险故事。 可是, 这种兴趣其实是很容易淡漠的。 即使是成年人, 很多也永远停留在争论哪个国家哪个人物更厉害的阶段上。

但是,如果具有了进化论思维, 那么 ,就会都会很自然地从目前看到过去再看到未来, 从“他是什么”看到“他从哪里来”,从而又想到“他要到哪里去'

因为人类无法想象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眼前所见的当时当地 又是信息量太低的单薄切片。所以如果能把现状看出一个 被各种因素影响的变化过程,那么也就很容易 从目前的这个情况,去想象未来可能会经历怎样的过程。

那么,阅读历史,就可以通过理解过去,回溯 通往现在的节点和路径,从而展望从现在通往未来的节点和路径,这样,假以时日,就具有了一种长时段和大范围的考察能力。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

回到孩子身上。 小朋友最具有问题意识 。 但是如果是局限于表面上的了解,那么就只知道了WHAT,但是不知道HOW,更不想知道WHY。

按照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家保罗·哈里斯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2~5岁之间会问出4万个问题。但是,为什么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呢?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已经懂了。

PAUL GRAHAM 分析过孩子和大人的好奇的区别:

孩子的好奇虽宽却浅,他们对万事万物都随机性地问下为什么。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种好奇心彻底枯竭了。 这是必然的:如果你总是对各种东西都问为什么, 你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但是对于负有雄心的成年人, 好奇心不是枯竭,而是变得既窄且深。泥塘变形成了一口深井。”

这种从“”宽而浅”到“窄而深”的变形是如何达成的呢?

进化论的概念也许可以帮上忙。这种万能酸, 可以给小盆友特有的问题意识加上永动机。 他们看到了WHAT,马上就会想知道HOW ,知道WHY,想知道起源,想知道原因,想知道过程,想知道原理。

那么,同样的孩子气的好奇心, 就有可能产生知识的连锁 爆炸,进而随着年岁的增长, 变成了具有足够深度和持久性的好奇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