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

豆瓣8.9分的《玛丽与马克思》是澳大利亚导演亚当·艾略特用自己的故事改编的半自传体粘土动画电影,曾于2009年获得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

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煽情的叙事手法,它仅仅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生活在墨尔本的8岁小女孩玛丽和安身于纽约的44岁中年男子马克思,因为玛丽的一次突发奇想,两人机缘巧合开启了一段超越空间与年龄的友情,互相成为彼此唯一的朋友。他们用来来往往的信件互相滋养,在这个令人充满困惑的世界互相温暖。

这部“黑不溜丢”的影片,前半部分致郁,后半部分治愈,明明丑得不行却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触动和感悟,下面就从制作方式及叙事结构、影片色彩、电影符号和影片传达的信息四个方面来解读。

制作方式及叙事结构:导演采用定格动画的制作方式,双时空叙事结构巧妙的把两个时空衔接,通过两个人对友谊的不同理解,在展示主角生活的同时,展现成人世界的矛盾与冲突

导演亚当·艾略特是定格动画的死忠粉,他曾凭多部定格动画作品获奖无数,却拒绝了好莱坞向他抛来的橄榄枝。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2)

定格动画是通过逐格拍摄对象,然后再进行连续放映,从而使人物或创作的任何奇异角色产生活了一般的动态效果。

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兼具夸张的表现力和实物的质感,《玛丽和马克思》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完美的体现了这两点。

一般的定格动画都是由粘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这种动画形式的历史与手绘动画历史一样悠久。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也出现过定格动画的高光时刻,《孔雀公主》、《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动画片都是采用定格动画的形式。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3)

同时,影片采用双时空叙事手法,玛丽生活的墨尔本和马克思生活的纽约这两个时空互相交错,也并没有主次要之分。

这是一部少有对话的电影,两位主人公一直不曾见面。全片使用信件作为链接两个时空的媒介,通过自叙和旁白的方式在两个空间进行切换,向我们展开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

虽然是动画,却包含了很多成人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剧情平淡却富有张力,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是导演的良苦用心,含蓄的叙事方式描述出的人生无奈、荒诞却又不乏希望比直述更加让人触动心扉。

影片色彩:灰暗场景下细微的不同色彩表现两个空间的转换,跳脱的彩色突出美好与温暖

场景颜色:

玛丽的颜色是灰黄色,这代表她的生活虽然孤独且压抑,但还是充满希望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4)

马克思的颜色是全黑白色,代表他的生活非黑即白,暗喻他对别人“不完美”的排斥,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个人游离于世界之外,生活是没有色彩的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5)

细节颜色:

影片以灰暗的镜头居多,但美好的东西都是红色的。

玛丽的发夹是橙红色的,玛丽送给马克思的帽子装饰绒球是大红色的,玛丽的心情戒指当她心情好的时候是会发红发亮的,路边的花、玛丽去纽约时的箱子也都是红色,还有最重要的,玛丽寄信的邮筒也是红色,红色做为跳色贯穿全片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6)

玛丽送给马克思的礼物都是彩色的,在满是黑白色的房间里特别显眼,代表玛丽给马克思灰暗生活中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温暖着马克思,同时也打破马克思过于理性的生活秩序,让他学会重新接受。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7)

导演通过对色彩的设定、对比及转换来衬托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阴暗的色调下,隐含着温情的彩色,传递着温柔的情感。

电影符号:导演通过丰富的物体设定来暗喻两个好友简单却又交织的人生

信件:

信件贯穿整个影片,从玛丽第一封信的随机发出到最后马克思离开时信件贴满了屋顶,每一封信都蕴藏着两人之间的温暖。

等信时的焦虑、收信时的喜悦、回信时的慎重,都体现出两人对友情的珍视。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8)

巧克力:

巧克力是贯穿本片的重要道具也是本片的暗线,无法表达情绪的马克思通过巧克力的食用数量来生动地表达出他的心理状态。

同时,巧克力也推动情节的发展,玛丽和马克思相隔千里,却通过互赠共同爱好巧克力进行友谊的联结,这个爱的表达方式缩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并为长达20年的这段友谊打下稳固的根基。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9)

绒球:

马克思一直把玛丽送的绒球戴在头上,与玛丽决裂时愤愤的把绒球摘掉,而当他决定原谅玛丽时又把绒球带上,导演通过绒球展现了两人之间友情的羁绊和波折。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0)

胎记

玛丽额头有一个胎记,这一直是她的心病,哪怕马克思告诉她“爱人先爱己”并教她如何用智商碾压对方,她还是坚持整容把胎记去掉。这代表着玛丽对自己的不接纳不认可。

玛丽的孩子额头上也有个同样的胎记,而玛丽已经能坦然接受并且喜爱,这是生命轮回留下的温暖和改变。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1)

打印机

玛丽第一次给马克思写信时还不会用打印机,信是手写体,马克思的回信是打印体。在寂静的房间里马克思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回信时,单调而沉重的声音不但响在空旷的房间,也是对患有亚斯伯症的马克思灵魂的拷问,让他一遍遍直视自己曾经血淋淋的伤口,一步步激发他走出孤独。

马克思与玛丽决裂时,断然拧下了打印机上的“M”寄给玛丽,这与中国的“割袍断义”有着异曲同工的喻意,代表马克思向玛丽关上了心门。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2)

村上春树说,哪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导演通过这几个电影符号,串起两位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内心活动和情感交流。

影片传达的信息:不完美的友情背后,是对不完美的自我与他人的思考与探究

两个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看起来完全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人,相隔半个地球,却穿越重重艰难,勇敢跨越情感和理解的沟壑,灵魂彼此相依。路途艰辛曲折充满磨难,尽管一路跌跌撞撞,他们依然共同走完这条友谊之路。

影片的最后,玛丽带着孩子漂洋过海去看马克思,却发现马克思已经安详去世,离开这个世界时,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三个愿望。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3)

因为好友离世而哭得不能自已的玛丽,脸上却带着笑容,而这个笑容,是马克思笔记本中标准的笑容,虽然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他把温暖留给了玛丽,从此将会有了一束光,照亮她的未来之路。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4)

他们互相帮助对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认为,影片的叙述重点是友谊,我认为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导演在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的面对孤独;懂得面对孤独,才能更好的接受他人的不完美,才能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平共处。

适合青少年的马克思书籍推荐(豆瓣8.9分玛丽与马克思)(15)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交流方式越来越方便,但亲密关系却越来越少。

我们在成人的过程中,或者是如同玛丽“花了太多时间去迎合别人,却从来没有爱过自己”,或者是象马克思一样,讨厌那些“不完美的人”。

却在日复一日中,忘了爱自己,忘了接受别人。

写在最后:

初看这部影片,丑丑的人物,灰暗的背景很容易被劝退,但静下心看十五分钟,就会被吸引,看到人生的智慧与哲理。

马克思教会玛丽爱自己,玛丽教会马克思接受别人。两个不完美的人,很幸运的拥有了彼此,两个孤独至极的灵魂,褪下孤独的外衣后拥抱人生的温暖,这温度跨越地域,穿越时空与生死,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就如《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所说: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即使我们没有长成想象中的样子,生活乏善可陈,世界千疮百孔,都不能成为过不好这一生的理由。

当我们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接受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我们就会在孤独中拥有更多的美好。

心底有温暖的人,总会被这个世间治愈。

—END—

我是甜蜜蜜,与您一起静待花开闲听花落,品生命中所有的美好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