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资深笔杆子的写作心得。这位前辈,在文字领域耕耘多年,硬是凭着手中一支笔,一路从县级单位写到省直单位。这篇文章提出的文稿写作十大关系,是他实践经验的提纯,可谓公文写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人读来深受启发。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广大笔友们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浅谈文稿写作中的十大关系

屈指算来,在公文写作这天地里已摸爬滚打了20年,自己也从当年一个青涩的生手,成为一个外人所谓的“笔杆子”。五一假期,在重温毛泽东的经典著作《论十大关系》时,猛然顿悟: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文稿写作也要处理好诸多关系。因此,特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作以总结梳理,冒昧称之为文稿写作“十大关系”,还请笔友们不吝赐教。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1)

1. “公”与“私”的关系

与文学作品“我手写我心”不同,机关文稿大都是“奉命之作”“命题作文”,本质功用是为机关代言、为领导代笔。这就要求,在文稿写作中,必须处理好代言与自言、无我与有我的关系,既要把握公文姓“公”这个特点,以“无我”的精神演好代言人角色,学会站在机关和领导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能凭着自己的一孔之见拍脑袋、想当然,把写作当成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个人创作;又要学会“带着枷锁跳舞”,以“有我”的追求,在确保政治方向、主旨观点、原则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尽量在表述方法上守正出新,力求写出有个性特点、有独特风格、有自身特色的文稿,从而实现“公”与“私”的有机融合、完美统一。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2)

2. “天”与“地”的关系

能否做到“不离上级谱,唱活地方戏”,是衡量文稿有没有没实用价值的标尺。好的文稿必定是“顶天立地”,既能“接天线”又能“接地气”,高能高得上去,落能落得下来。归结起来就一句话:“站在山顶看问题,立在田埂找办法”。具体而言,就是文稿阐述的思想、表述的观点、陈述的理念,必须符合党的理论、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决策部署,不跑偏走向、荒腔走板,犯政治性、方向性、原则性错误;文稿提出的目标、确定的任务、制定的措施,必须切合地方和单位实际,可操作,能落地。如果套话很多,口号很响,但让人看了后仍摸不着头脑、抓不住重点,这样的文稿就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3)

3. “形”与“神”的关系

“形”与“神”,常指书画作品的形态和神韵。好的作品,必定是神形兼备。引申到写作中来,“形”就是文稿呈现的形式,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见的;“神”就是文稿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好的文稿既脉络清晰、结构精当、体例匀称、逻辑严密,从形式有美感,又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带给人以启示,引发人以思考。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出思想,也就是形成独到的创见。就文稿写作而言,思想为王、形式为辅是基本原则,就是讲形式但不能拘泥于形式,切忌只在追求形式华美上刻意渲染、过度雕琢,而忽视对思想的升华和提炼。否则,即使文稿花团锦簇,也难以触动人、感染人。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4)

4. “事”与“理”的关系

古人讲,文以载道,其意是说写文章重在阐明道理、教化人心。对机关文稿来说,说事论理是其本质特点。要从“事”的论述升华到“理”的阐释,让人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切忌“事”长“理”短、事”单“理”薄。因此,在文稿写作中,必须坚持“事”为“理”叙、“理”从“事”析,“叙事”和“析理”相照应,不能浅层次地就事论事、见子打子,只是简单地铺陈事实、堆砌素材,而不作分析、不作归纳、不作提炼。这样的文稿,充其量是工作的“记录本”和“流水账”,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毛泽东的经典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就是以“事”析“理”、融“理”于“事”的典范之作。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5)

5. “质”与“文”的关系

“质”与“文”的关系,实质是文稿表述方式的朴实与华丽问题。孔子有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意是说,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会文质彬彬。用语准确、表述平实、文字简约、风格庄重,是机关文稿语言的基本特点,但并不是说不能使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运用辞格与语言的庄重、平实并不矛盾,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稿的语意生机勃勃、灵动飞扬。现在有些文稿之所以语言呆板僵化、枯燥无味,究其因就是不注意辞格艺术的运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运用修辞手法要十分谨慎,那些生编硬造的对偶、牵强附会的比喻、不伦不类的排比,都是写作中的大忌。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6)

6. “主”与“次”的关系

文稿如同一颗树,要有主干,有分枝,有花叶,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写作中,最忌讳主次不分、大小颠倒,爷爷孙子乱了辈分。在我看来,文稿写作的要领,关键在于处理好观点与素材、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把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捋顺了、摆平了。通俗地说,就是“大标题要管住小标题,小标题要管住具体内容”,不能文不对题、旁逸斜出。在具体写作中,应以主题为红线,把与主题关系大的内容写得具体些、详尽些,把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切忌不分主次、平均用力,这样不仅不利于突出主题,甚至会淹没主题。还有一个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就是要根据需要和内容划分段落,而且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不能把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同时段落不能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七零八散、支离破碎。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7)

7. “虚”与“实”的关系

好的文章,通常虚实结合,有骨头有肉。现实中常会看到两个极端,一个是写得太实,通篇只是摆事实、谈工作,干巴巴、直棱棱、冷冰冰;另一个是写得太虚,从头到尾都在翻来覆去讲道理、谈认识,看到底就是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要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经验,有两个窍门:一个是把“虚”写“实”,在讲形势、写意义、谈认识的时候,不能鹦鹉学舌,原封不动地照本宣科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应尽可能列举本地本单位实例人和事,使之更加具体化、可视化;另一个是把“实”写“虚”,就是写到具体工作、办法措施时,学会用理性认识、理念观点等“虚”的东西把“实”的干货带出来, 让人不仅知道“干什么”,更明白“为什么干”。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8)

8. “繁”与“简”的关系

《菜根谭》里说:“文章做到极致,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文稿篇幅的长短、层次的繁简、容量的大小,没有严格的法度,必须根据选题来确定。党代会、全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稿相对篇幅长一些、层次多一些、容量大一些,而其他类的文稿就相当简一些。但不管怎么说,“简为文章尽境”却是千古不易之理。正如一棵树,枝枝蔓蔓越少,越容易凸显主干,越能够展现风骨。写文章也一样,层次越简单意思就越明了,表述就越有力。因此,文稿写作中应删繁就简,在满足功用的前提下,尽量把结构往简单地弄,把层次往简明地理,把文字往简洁地写,力求行文清清爽爽、文字干干净净。当然,“繁“和“简”是相对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刻意地简单压缩,硬生生地把不该删的删掉。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9)

9. “新”与“旧”的关系

从认识论上讲,“新”和“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是“旧”的发展,“旧”是“新”的基础。拿文稿写作来说,“新”和“旧”就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对很多从事文字工作人而言,创造全新的东西并非易事,这与写作者的哲学素养、思维层次、实践阅历、生活积累、行文功力都有关系,非高手而莫能为。但常规的文稿,没有必要刻意在创新上花费过多心思和精力。因为,这类公文大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和套路,完全可以改头换面、嫁枝接穗,往“旧瓶”里装“新酒”,把老调弹出意,让老树发出新芽。当然,这是一种取巧的方法。但真正要写出能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颤的高水准文稿,还得在思想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创新求变,力求“每有制述多用新事,益以文采妙绝当时”,但绝不能为出新而出新,甚至为了语出惊人而剑走偏锋、生造词句。

一张图看懂公文写作技巧(公文写作十大关系)(10)

10. “深”与“浅”的关系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王梦奎先生认为,“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也最难。没有对所论事物的深入认识做不到‘深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浅出’。”就文稿写作来说,能用鲜活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深刻的道理阐述出来,这就是高水平。现实中,很多文稿的“社论调”“学生腔”“夫子气”严重,要么蹈高临虚、大而无当,要么堆砌辞藻、铺排浮华,要么故作高深、晦涩难懂,使人望而生厌,难以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这就启示我们,在文稿写作中,应学会使用沾露水、带土味的生活化语言,变“官方话”为“乡土话”、“书面语”为“口头话”,尽可能深入浅出地说事论理,让文稿更有可读性、趣味性,更有吸引力、感染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