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患者急救的原则(冻伤患者的护理)

一、定义1、冻伤或称冷伤是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冻伤患者急救的原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冻伤患者急救的原则(冻伤患者的护理)

冻伤患者急救的原则

一、定义

1、冻伤或称冷伤是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

2、分类:

①非冻结性冻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多兼有潮湿条件造成,包括冻疮、战壕足、水浸足(手)等;

②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致,分为局部冻伤(冷伤)和全身性冻伤(冻僵)。

二、病理生理

1、非冻结性冻伤

(1)、最常见的是冻疮;

(2)、在我国常发生在冬季与早春,长江流域因湿度较高比寒冷的北方多见;

(3)、好发部位是肢体末端和暴露部位,如耳廓、面部、手背、足趾等处;

(4)、主要是因冷刺激引起血管长时间的收缩或痉挛,导致血管功能障碍;继而发生血管持续扩张、血流淤滞和体液渗出,重者形成水疱,皮肤坏死。

2、冻结性冻伤

(1)、当局部接触冰点以下低温时,发生强烈的血管收缩反应,严重者可在细胞内外液形成冰晶;

(2)、组织内冰晶不仅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致细胞脱水、蛋白变性、酶活性降低以致坏死,还可机械性破坏组织细胞结构,冻融后发生坏死及炎症反应;

(3)、全身受低温侵袭时,外周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和寒战反应,体温由表及里降低,使心血管、脑和其他器官均受害。如不及时抢救,可直接致死。

三、临床表现

1、非冻结性冻伤

(1)、初起时,主要表现为紫红色斑、变凉、肿胀,可出现结节。局部有灼热、痒感或胀痛,在温暖环境中更明显。

(2)、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如无继发感染可自愈,但易复发。

2、冻结性冻伤

(1)、局部冻伤:先有局部皮肤苍白发凉、针刺样痛,继而出现麻木、知觉丧失,肿胀一般不明显。复温解冻后,局部变化开始明显,按其损伤的不同程度分为3度。

①、Ⅰ度冻伤:又称红斑性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充血,自觉热、痒、刺痛。症状

于数日后消失,愈合后表皮脱落,不留瘢痕。

②、Ⅱ度冻伤:又称水疱性冻伤,伤及真皮层。局部明显充血、水肿,伴有水疱形成,疱液呈血清样。局部疼痛较明显,但感觉迟钝,对针刺、冷、热感觉消失。1~2日后疱内液体吸收,形成痂皮。若无继发感染,2~3周后痂皮脱落,可有轻度瘢痕形成。

③、Ⅲ度冻伤:又称坏死性冻伤,伤及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甚至整个肢体坏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为黑褐色,感觉消失,创面周围红、肿、痛并有水疱形成。严重Ⅲ度冻伤创面表面呈死灰色、无水疱;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的分界较明显,常呈干性坏死,若并发感染则为湿性坏疽。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伤残。

(2)、全身性冻伤:

①、首先表现为冷应激反应,如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外周血管收缩、寒战等;

②、随着核心温度的下降,逐渐出现寒战停止、意识模糊或丧失、脉搏呼吸减缓、心律失常,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